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447733发布日期:2023-06-13 11:5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及方法,属于污水回收。


背景技术:

1、水是工业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被称为工业的血液,随着工业发展的需要,水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2、目前,工厂在其厂房顶端常设置有雨水的排水装置,用于将收集的雨水直接排到附近的河流或是湖泊,而由于现有技术中工厂的水资源生产消耗量较大,如此直接将雨水排出既不利于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也不利于降低工厂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及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厂的水资源生产消耗量较大,如此直接将雨水排出既不利于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也不利于降低工厂的生产成本的问题。

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

3、集水棚,设置于厂房两侧外壁,

4、储水箱,设置于厂房两侧内壁且通过连接管与集水棚内部连通,所述储水箱底部开设有通水口,

5、过滤箱,设置于厂房两侧内壁且顶部通过通水管连接于通水口处,所述过滤箱内部设置有过滤净化结构,

6、热水箱和净水箱,设置于过滤箱下方两侧且所述热水箱和净水箱通过通管连通于过滤箱底部,

7、其中,所述集水棚包括两块挡板,两块挡板之间设置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一端铰接于厂房外壁上,两块所述挡板和承重板以及厂房外壁之间合围形成有集水槽,所述承重板与厂房外壁之间还设置有伸缩件,所述承重板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关闭通水口的启闭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集水棚、储水箱、过滤箱以及热水箱和净水箱,使得雨水能被收集,且经过过滤净化结构的过滤,雨水能被用于生产使用,从而减少了工厂水资源的消耗,也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成本。

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件包括铰接于厂房外壁的套筒以及铰接于承重板内壁上的连杆,所述连杆一端设置有滑块并滑动于套筒内部,所述连杆上还套设有弹性件一。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伸缩件,使得在自然状态下,即集水棚内无雨水堆积时,通过弹性件一对滑块的弹性作用,使得连杆一能保持承重板位于同一位置,不易转动,而当集水棚内堆积雨水时,滑块会挤压弹性件一,从而使得承重板缓慢转动,当雨水消失后,弹性件一恢复原状从而带动承重板恢复原来位置。

1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水口四周外侧设置有围挡,所述启闭机构包括设置于围挡顶端的盖板以及沿竖直方向滑动于储水箱底部的滑板,所述盖板铰接于滑板顶部且所述盖板和滑板的铰接处设置有弹性件二,所述启闭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滑板滑动的驱动件,所述厂房内壁两侧还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顶端伸入储水箱内部并抵接在盖板底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通过驱动件驱动滑动向下滑动,即可使得顶板顶起盖板并使其转动,使得盖板不再遮盖围挡,从而使得储水罐内的水流能流入过滤箱中进行过滤,而在集水棚中的雨水耗尽时,在弹性件二的弹性作用下,盖板能恢复原状并重新抵接在围挡表面,从而避免储水箱内的水流入。

1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驱动杆,所述厂房外壁上滑动有封板,所述驱动杆一端铰接于承重板外侧,另一端铰接于封板外侧,所述封板通过连接板与滑板底部相连,所述厂房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用于连接板滑动的连接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承重板转动过程中,驱动杆会在承重板的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从而带动封板向下滑移,使得封板带动连接板和滑板向下滑移,进而使得在顶板的抵接作用下,盖板能发生转动,从而打开通水口,便于雨水流入。

1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板上开设有与连接管孔径相同的排水孔,所述厂房两侧外壁上还开设有孔径大于连接管孔径且与储水箱连通的进水孔,其中,在集水棚中未接水时,所述封板遮蔽进水孔,且所述排水孔与连接管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封板向下滑移过程中,封板不再遮挡进水孔,从而使得集水箱与储水箱之间的水路由排水孔切换到孔径更大的进水孔,从而使得雨水能更为快速的进入储水箱内部,从而减轻承重板的负担,其中,启闭机构和盖板的设置使得储水箱内的水能分批进入过滤箱内,从而减轻过滤箱的过滤负担,避免过滤箱堵塞。

1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重板和厂房侧壁之间设置有过滤网。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落入集水箱内的雨水能经过过滤网的初步过滤以排除一些较大的杂质,从而有效避免排水孔和进水孔堵塞。

1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一端沿远离滑板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有倾斜板,所述围挡内侧设置有用于与倾斜板相抵接的抵接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储水箱内水流波动时,倾斜设置的倾斜板和抵接板能增大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且抵接板一端倾斜向上,能有效防止水流流入通水口内部。

2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净化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滤网层、离子交换树脂层、活性炭层以及过滤棉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过滤箱可以实现对雨水的精细化过滤,使得从该过滤箱获得的雨水可以用于生产加工。

23、一种雨水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24、步骤一、在厂房两侧安装雨水回收装置;

25、步骤二、在下雨初期,雨水顺着厂房屋顶两侧滑入集水棚,同时通过过滤网的初步过滤筛除雨水中如落叶、垃圾等杂质,此时雨水经过排水孔和连接管进入储水箱内部;

26、步骤三、在持续下雨使集水棚集水并承重后,承重板在雨水的压力下会发生转动,此时连杆会在套筒内滑动并挤压弹性件一,而在承重板的带动下,驱动杆会带动封板向下滑动,从而一方面使得排水孔与连接管错位,继而使进水孔与集水棚连通,雨水能更加迅速的进入储水箱内,另一方面,使得滑板向下滑动并带动盖板运动,而在顶板的抵接作用下,盖板无法向下滑动,只能在顶板的支撑效果下进行翻转,进而打开围挡,使得储水箱内的水能从而通水口和通水管流入过滤箱内;

27、步骤四、在雨水流入过滤箱内,会依次经过滤网层、离子交换树脂层、活性炭层以及过滤棉层的精滤和细滤,从而转化成洁净的水源再分别经通管流入热水箱和净水箱内部;

28、步骤五、热水箱可将水源进行加热煮沸再饮用,净水箱内的水则可直接用于生产加工和使用,从而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

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集水棚、储水箱、过滤箱以及热水箱和净水箱,使得雨水能被收集,且经过过滤净化结构的过滤,雨水能被用于生产使用,从而减少了工厂水资源的消耗,也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15)包括铰接于厂房外壁的套筒(151)以及铰接于承重板(12)内壁上的连杆(152),所述连杆(152)一端设置有滑块(153)并滑动于套筒(151)内部,所述连杆(152)上还套设有弹性件一(15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22)四周外侧设置有围挡(23),所述启闭机构(6)包括设置于围挡(23)顶端的盖板(61)以及沿竖直方向滑动于储水箱(2)底部的滑板(62),所述盖板(61)铰接于滑板(62)顶部且所述盖板(61)和滑板(62)的铰接处设置有弹性件二(63),所述启闭机构(6)还包括用于驱动滑板(62)滑动的驱动件,所述厂房内壁两侧还设置有顶板(64),所述顶板(64)顶端伸入储水箱(2)内部并抵接在盖板(61)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驱动杆(67),所述厂房外壁上滑动有封板(68),所述驱动杆(67)一端铰接于承重板(12)外侧,另一端铰接于封板(68)外侧,所述封板(68)通过连接板(621)与滑板(62)底部相连,所述厂房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用于连接板(621)滑动的连接槽(6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68)上开设有与连接管(21)孔径相同的排水孔(681),所述厂房两侧外壁上还开设有孔径大于连接管(21)孔径且与储水箱(2)连通的进水孔(682),其中,在集水棚(1)中未接水时,所述封板(68)遮蔽进水孔(682),且所述排水孔(681)与连接管(2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2)和厂房侧壁之间设置有过滤网(14)。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1)一端沿远离滑板(62)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有倾斜板(65),所述围挡(23)内侧设置有用于与倾斜板(65)相抵接的抵接板(6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净化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滤网层(32)、离子交换树脂层(33)、活性炭层(34)以及过滤棉层(35)。

9.一种雨水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及方法,属于污水回收技术领域。包括:集水棚,设置于厂房两侧外壁,储水箱,设置于厂房两侧内壁且通过连接管与集水棚内部连通,储水箱底部开设有通水口,过滤箱,设置于厂房两侧内壁且顶部通过通水管连接于通水口处,过滤箱内部设置有过滤净化结构,热水箱和净水箱,设置于过滤箱下方两侧且热水箱和净水箱通过通管连通于过滤箱底部。通过本发明,通过设置集水棚、储水箱、过滤箱以及热水箱和净水箱,使得雨水能被收集,且经过过滤净化结构的过滤,雨水能被用于生产使用,从而减少了工厂水资源的消耗,也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素佳,包家顺,韩丙丙,闻沁雅,蒋建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铸坤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