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27817发布日期:2023-06-01 04:4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脱氮除磷,具体涉及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艺。


背景技术:

1、目前,工农业废水以及市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有机物等,处理成本高,出水水质不稳定,排入湖泊海河不仅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态平衡,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发展,反硝化除磷技术是指反硝化聚磷菌(dpaos)在厌氧条件下分解poly-p和gly提供能量和电子(还原力),并同时吸收有机物合成聚经基烷链酸(pha)储存于体内;而在缺氧条件下其以no2--n或no3--n为电子受体,氧化体内的pha产生能量进行超量吸收po43--p合成poly-p和gly,最终实现污水中磷的去除。

2、在中国发明专利中:如cn101973680b的一种一体化氧化沟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氧化沟,包括依次向内环形设置且相互连通的耳型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在所述的厌氧区设有污水进水管,在所述的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内分别设有多个潜水推流器,在所述的好氧区内设有多个曝气管,在所述的沉淀区内设有排泥管和出水管。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现有技术中的厌氧区较小,厌氧区与缺氧区的水流路径简单,厌氧区释放磷效果不完全,缺氧区脱氮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

4、步骤一、首先在实际工况下微通道反应器通过plc控制,安装调试好设备之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巡检;

5、步骤二、将驯化好的菌群投放至微通道反应器中,厌氧时进入含磷的原水,缺氧时进入含亚硝的水以及其他药物控制ph和cod同时通过进料口进行投加;

6、步骤三、将置放在微通道反应器内部设置混合机构使得待反应物质保持持续流动、碰撞以及混合作业;

7、步骤四、使得静置段菌群自然沉降至反应器底部,处理后的水从出口排出,同时定期通过进料口补充菌群。

8、第二方面,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装置,包括有反应器主体外壳,所述反应器主体外壳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外支撑组件,所述反应器主体外壳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外侧面活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反应器主体外壳的上端内部设置有物料混合机构,所述物料混合机构的外侧面设置有除磷机构;

9、所述物料混合机构包括有投放单元和弹性碰撞单元,所述投放单元的输出端与弹性碰撞单元的一端连接;

10、所述除磷机构包括有物料分散单元和溢流单元,所述溢流单元设置在物料分散单元的外侧。

11、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投放单元包括有y型引流管道,所述y型引流管道的上端端口处分别对称分布有进料管一与进料管二,所述进料管一与进料管二的内侧一端分别与y型引流管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一与进料管二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电磁开关阀,所述y型引流管道成y字型,保证在汇合的过程中对其流速的减耗较小,能够使得两股反应物更好地进行汇合。

12、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性碰撞单元包括有内筒固定支撑环和缺氧池,所述内筒固定支撑环的外侧面分别与反应器主体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筒固定支撑环的内表面与缺氧池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缺氧池的上端一侧外表面贯通连接有延伸至反应器主体外壳外壁的投加管道,所述投加管道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料阀,通过投加管道的设置,起到了中途加料的作用。

13、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物料分散单元包括有厌氧池,所述厌氧池的外侧面与缺氧池的内侧之间设置有循环加热腔,所述厌氧池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搭接凸缘,所述搭接凸缘的外侧面与缺氧池的内壁密封嵌接,利用搭接凸缘的设置,能够对溢流的泥沙进行少量的承接,减少了从溢流管溢出的概率,提升了除磷的效率。

14、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物料分散单元还包括有阻隔挡环,所述阻隔挡环的外侧面与缺氧池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阻隔挡环整体呈上宽下窄的造型。

15、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物料分散单元还包括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上端内侧面与缺氧池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与缺氧池下端内壁转动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物料混合分散叶板,通过驱动组件与物料混合分散叶板之间配合,用于对反应物质的均匀混合。

16、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溢流单元包括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一端分别与缺氧池的上端内壁贯通连接,所述缺氧池与反应器主体外壳之间设置有好氧池,所述溢流管呈圆形阵列排布在高于搭接凸缘最高点且低于阻隔挡环最低点的位置。

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8、1、本发明提供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艺,采用投放单元和弹性碰撞单元之间的共同配合,实现了对多种反应物质在弹性微小通道内连续流动、碰撞、混合反应效果,通过y型引流管道、进料管一与进料管二之间共同配合,确保在汇合的过程中对反应物质流速的减耗较小,能够使得进料管一与进料管二流进两股反应物更好地进行汇合,实用性高,提升反应速率。

19、2、本发明提供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艺,通过缺氧池与循环加热腔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了对多次进入细分后的流体进行混合交汇,并将交汇后的流体导入对应的循环加热腔进行二次充分混合,使之进行碰撞对冲,加速反硝化聚磷菌的除磷效率和质量。

20、3、本发明提供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艺,采用物料分散单元和溢流单元之间共同配合,实现了对物料的多重高效混合,提升除磷的品质和效率,通过驱动组件、固定杆与驱动组件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对厌氧池内部的物料进行混合,增加了底物和污水的混匀程度,使磷得到更好的释放,配合投加管道的设置,便于进行中途加料反应,确保除磷效果更佳。

21、4、本发明提供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艺,采用阻隔挡环与溢流管之间配合,实现了对污水中泥沙的阻挡,将阻隔挡环设置在高于搭接凸缘最高点且低于阻隔挡环最低点的位置,使得污水从厌氧池流入好氧池时较为平缓,不会溅起太多的水花,也就不会带来不必要的溶氧,使厌氧池更好地发挥释磷脱氮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现提出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装置,包括有反应器主体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主体外壳(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外支撑组件(a1),所述反应器主体外壳(1)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11),所述出料口(11)的外侧面活动连接有密封盖(111),所述反应器主体外壳(1)的上端内部设置有物料混合机构(2),所述物料混合机构(2)的外侧面设置有除磷机构(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单元包括有y型引流管道(211),所述y型引流管道(211)的上端端口处分别对称分布有进料管一(212)与进料管二(213),所述进料管一(212)与进料管二(213)的内侧一端分别与y型引流管道(21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一(212)与进料管二(213)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电磁开关阀(2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碰撞单元包括有内筒固定支撑环(a11)和缺氧池(221),所述内筒固定支撑环(a11)的外侧面分别与反应器主体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筒固定支撑环(a11)的内表面与缺氧池(2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缺氧池(221)的上端一侧外表面贯通连接有延伸至反应器主体外壳(1)外壁的投加管道(2211),所述投加管道(2211)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料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分散单元包括有厌氧池(311),所述厌氧池(311)的外侧面与缺氧池(221)的内侧之间设置有循环加热腔(222),所述厌氧池(31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搭接凸缘(312),所述搭接凸缘(312)的外侧面与缺氧池(221)的内壁密封嵌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分散单元还包括有阻隔挡环(313),所述阻隔挡环(313)的外侧面与缺氧池(221)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分散单元还包括有驱动组件(314),所述驱动组件(314)的上端内侧面与缺氧池(22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314)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与缺氧池(221)下端内壁转动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物料混合分散叶板(31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单元包括有溢流管(321),所述溢流管(321)的一端分别与缺氧池(221)的上端内壁贯通连接,所述缺氧池(221)与反应器主体外壳(1)之间设置有好氧池(32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艺,涉及污水脱氮除磷技术领域,由以下步骤组成:步骤一、首先在实际工况下微通道反应器通过PLC控制,安装调试好设备之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巡检;步骤二、将驯化好的菌群投放至微通道反应器中,厌氧时进入含磷的原水,缺氧时进入含亚硝的水以及其他药物控制PH和COD同时通过进料口进行投加;步骤三、将置放在微通道反应器内部设置混合机构使得待反应物质保持持续流动、碰撞以及混合作业。本发明通过Y型引流管道、进料管一与进料管二之间共同配合,确保在汇合的过程中对反应物质流速的减耗较小,能够使得进料管一与进料管二流进两股反应物更好地进行汇合,实用性高,提升反应速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金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