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42552发布日期:2023-06-27 17:57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河床修复的,具体提出了一种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园区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聚集,各类生产、生活污水通过上游水系或者直接排入城市内河,造成河道的严重污染,内河污染需要进行河床修复。

2、公告号为cn210945263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染河床修复系统,包括沿河床由下而上呈阶梯分布的支撑层、修复单元,所述修复单元由下而上依次包括过滤层、耕种土层、植物层,其中,所述修复单元不少于二阶,所述支撑层、修复单元分别容置于第一格宾网箱、第二格宾网箱内,所述第二格宾网箱侧边由四片弧形网板围合而成。通过沿河床设置成阶梯分布的支撑层和修复单元,支撑层、修复单元分别容置于第一格宾网箱、第二格宾网箱内,使整体形成柔性结构,河道水从格宾网箱内间隙进入,有助于减少浪潮冲击压力,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及水中生态环境。

3、但上述专利在实际应用时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由于内河污染存在不少动植物的尸体难以全部打捞,且体积较大无法经过过滤层,且仍在水流中污染水质,长时间积累过多直接影响到水流经过过滤层;且过滤层中过滤介质均是整体装上,河内的水流子上游至下游流动,处于上游的过滤介质污染程度定会大于下游的过滤介质,而在更换操作中需要整体更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二,上述修复单元虽然能够根据环境提前设置不同的阶层,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在同一个区域水位下降或在连续的下雨情况下,水位急剧上升的情况,对于挺水植物根部不能长时间离开水,茎叶也不能长时间浸泡在水中。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过程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设备,包括过滤部,过滤部包括收集框和过滤框,过滤框可拆卸连接在收集框上,所述收集框内铰接有多个弹性杆;其中过滤框为开口向上的框体结构,过滤框的左侧开设有t型槽,t型槽内卡接有四个分隔槽,分隔槽的左侧对应设置有t型卡块,分隔槽的右侧可拆卸连接在前后侧上,分隔槽的前侧开设有多个竖向孔,多个竖向孔的上端贯通连接有横向孔,分隔槽的后侧内壁上对应竖向孔的位置开设有卡接槽,多个卡接槽的上端贯通连接有抵接槽,抵接槽与横向孔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分隔槽前侧上端开设有插孔,且与横向孔贯通设置;第一种植部,设置在过滤部的上方,包括第一种植框,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第二种植部,设置在第一种植部的上方,包括第二种植框,用于种植挺水植物。

3、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 所述弹性杆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收集框内部上下侧,且两组弹性杆从收集框的右侧向过滤框的方向相互靠近倾斜设置。

4、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竖向孔和卡接槽的内侧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 竖向孔和卡接槽内且位于两侧的限位块之间卡接有分隔板,分隔板前侧固定连接有插接块,插接块延伸出竖向孔的外侧,且插接块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分隔板用于将分隔槽分隔成多个空间,分隔板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矩形槽内,且分隔板的下侧滑动连接在矩形槽内。

5、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横向孔与抵接槽之间卡接有盖板,盖板的右侧开设有卡槽,盖板的左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卡条,盖板上的卡条对应插接另一个相邻盖板的卡槽内,盖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伸出块,伸出块上延伸出横向孔的外侧,且伸出块上开设有第二通孔。

6、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过滤框的顶端开设有限位槽,第一种植框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伸缩杆,弹簧伸缩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限位槽内。

7、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二种植部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种植框底部的漂浮泡沫,第一种植框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二种植框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固定系接有连接绳,连接绳上固定粘接有多个漂浮块。

8、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收集框、过滤框、分隔槽、分隔板和盖板均开设有多个用于流水可以流动的镂空孔。

9、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种植框和第二种植框底部为网格板,第一种植框和第二种植框的四周为板状结构。

10、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四个分隔槽由下至上依次放置有砂石、石英砂、石灰石、生物炭。

1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收集框的设置,可以对流水中的经过收集框中动植物尸体进行及时的收集以便后续的集中处理,且收集框内设置的弹性杆,能够让动植物尸体进入到收集框中确难以流出,大大提高了后续的收集工作。

12、2.本发明通过过滤层中的过滤介质放在通过分隔板将分隔槽分成多个空间内,顺着水流的方向,在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过滤净化后,根据过滤介质的污染程度可以选择性的进行更换,以及可以重复进行利用为被污染严重的过滤介质,且分隔槽的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整个更换也比较方便。

13、3.本发明通过第二种植框漂浮设置在水面上,以确保挺水植物的茎叶不会随着水面的变化造成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影响,在水位发生变化时,第二种植框能够适应性的进行高度的调整,此结构设计简单,且保护了挺水植物的生长环境。



技术特征:

1.一种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部,过滤部包括收集框(10)和过滤框(20),过滤框(20)可拆卸连接在收集框(10)上,所述收集框(10)内铰接有多个弹性杆(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杆(11)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收集框(10)内部上下侧,且两组弹性杆(11)从收集框(10)的右侧向过滤框(20)的方向相互靠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孔(24)和卡接槽(26)的内侧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29), 竖向孔(24)和卡接槽(26)内且位于两侧的限位块(29)之间卡接有分隔板(241),分隔板(241)前侧固定连接有插接块(242),插接块(242)延伸出竖向孔(24)的外侧,且插接块(24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43),分隔板(241)用于将分隔槽(23)分隔成多个空间,分隔板(241)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244),弹簧(244)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矩形槽(245)内,且分隔板(241)的下侧滑动连接在矩形槽(245)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孔(25)与抵接槽(27)之间卡接有盖板(251),盖板(251)的右侧开设有卡槽(252),盖板(251)的左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卡条(253),盖板(251)上的卡条(253)对应插接另一个相邻盖板(251)的卡槽(252)内,盖板(25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伸出块(254),伸出块(254)上延伸出横向孔(25)的外侧,且伸出块(254)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20)的顶端开设有限位槽(201),第一种植框(30)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伸缩杆(301),弹簧伸缩杆(301)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限位槽(20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种植部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种植框(40)底部的漂浮泡沫(41),第一种植框(30)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02),第二种植框(40)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01),第一连接杆(302)和第二连接杆(401)上固定系接有连接绳(402),连接绳(402)上固定粘接有多个漂浮块(40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10)、过滤框(20)、分隔槽(23)、分隔板(241)和盖板(251)均开设有多个用于流水可以流动的镂空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种植框(30)和第二种植框(40)底部为网格板,第一种植框(30)和第二种植框(40)的四周为板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四个分隔槽(23)由下至上依次放置有砂石、石英砂、石灰石、生物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河床修复的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内河污染河床修复设备;包括过滤部,所述过滤部包括收集框和过滤框,过滤框可拆卸连接在收集框上,所述收集框内铰接有多个弹性杆;第一种植部,设置在过滤部的上方,包括第一种植框,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第二种植部,设置在第一种植部的上方,包括第二种植框,用于种植挺水植物;本发明可以对流水中的经过收集框中动植物尸体进行及时的收集以便后续的集中处理;本发明根据过滤介质的污染程度可以选择性的进行更换,本发明通过第二种植框漂浮设置在水面上,以确保挺水植物的茎叶不会随着水面的变化造成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郭延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郭延辉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