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酸浓缩预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53403发布日期:2023-08-06 06:51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废酸浓缩预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钛白粉生产领域,尤其涉及废酸浓缩预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钛白粉生产主要采用硫酸法、氯化法和盐酸法三种方法,在我国95%的钛白粉都采用硫酸法生产而得,在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酸,每生产1t钛白要排放废酸8-10t,废酸中含有硫酸、硫酸亚铁无机盐等,其处理工艺复杂、难度大。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钛白粉生产国,全行业共产出废酸量约8000kt/a,如何处理和回收利用这些废酸引起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钛白废酸浓缩回用不仅使废酸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节省了大量的废酸治理费用,能取得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也出现了许多废酸浓缩方法,比如浸没燃烧法和真空浓缩法,真空浓缩法为近年来国内外钛白粉企业普遍采用的浓缩方法。

2、比如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4555948b公开了一种废酸浓缩工艺,该工艺先将废酸通过固液分离器,再向分离后的废酸中加入硫化剂,在将废酸输入结晶釜中处理,将处理后的废酸经预热后输入一级浓缩加热器和二级浓缩加热器中,从而能将废酸浓度浓缩至75%-80%。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8018167u公开了废酸浓缩装置,包括与废酸进液管道连接的预热器(1),所述的预热器(1)的管道出口连接于一级加热器(2);所述的一级加热器(2)的出口通过泵连接于第一蒸发器(3),所述的第一蒸发器(3)与二级加热器(4)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管道上设有减压阀(5);所述的二级加热器(4)的出口连接于第二蒸发器(6),所述的第二蒸发器(6)的出口在其顶部,设置连通管(7),将第二蒸发器(6)与储酸池(8)连接,所述的储酸池(8)的入口处设有石墨换热器(9)。

4、以上专利都是侧重于优化浓缩工艺,在浓缩前的预热却无人关注,然而预热的效果决定了后期的浓缩效果,现有的预热器难以精确控制废酸的温度,能耗较大,预热时间较长,延长了处理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废酸浓缩前的预热难以精确控制废酸的温度,能耗较大,预热时间较长,延长了处理过程,为此提供一种废酸浓缩预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废酸浓缩预热装置,包括:矩形腔体,所述矩形腔体的顶部敞口;废酸分流板,所述废酸分流板适配在矩形腔体内的中央;人字形流道,所述人字形流道开设在废酸分流板内部的上方,所述人字形流道的顶部最高点与外界连通形成进液口;倒人字形流道,所述倒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分别与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连通,所述倒人字形流道的最低点延伸至矩形腔体的底部且与外界连通形成排液口;分流道,所述分流道连通在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与倒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之间;转轴,所述转轴横贯废酸分流板的中心且两端与矩形腔体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设有正反螺纹段;两个加热板,两个所述加热板位于矩形腔体内且分别位于废酸分流板的两侧,两个加热板与矩形腔体内壁滑动配合,两个所述加热板的中心开设有供转轴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正反螺纹段螺纹配合;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分布在两个加热板上且与人字形流道、倒人字形流道和分流道的形状匹配。

3、上述方案中所述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由上至下内径逐渐收缩。

4、上述方案中所述倒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由上至下内径逐渐扩张。

5、上述方案的改进是所述转轴的一端外接有驱动机构。

6、上述方案中所述矩形腔体内注有保温液。

7、废酸浓缩预热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废酸从进液口注入废酸分流板,废酸通过人字形流道、倒人字形流道和分流道进行分流,转动转轴,使得两个加热板向废酸分流板靠近,加热管与人字形流道、倒人字形流道和分流道贴近合适的距离对废酸进行预热,预热后的废酸从排液口排出进入下道工序。

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节加热板与废酸分流板的距离来调节预热温度,减少了能耗,缩短了预热时间。



技术特征:

1.废酸浓缩预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矩形腔体(1),所述矩形腔体的顶部敞口;废酸分流板(2),所述废酸分流板适配在矩形腔体内的中央;人字形流道(3),所述人字形流道开设在废酸分流板内部的上方,所述人字形流道的顶部最高点与外界连通形成进液口;倒人字形流道(4),所述倒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分别与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连通,所述倒人字形流道的最低点延伸至矩形腔体的底部且与外界连通形成排液口;分流道(5),所述分流道连通在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与倒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之间;转轴(6),所述转轴横贯废酸分流板的中心且两端与矩形腔体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设有正反螺纹段;两个加热板(7),两个所述加热板位于矩形腔体内且分别位于废酸分流板的两侧,两个加热板与矩形腔体内壁滑动配合,两个所述加热板的中心开设有供转轴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正反螺纹段螺纹配合;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分布在两个加热板上且与人字形流道、倒人字形流道和分流道的形状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酸浓缩预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由上至下内径逐渐收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酸浓缩预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倒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由上至下内径逐渐扩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酸浓缩预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轴的一端外接有驱动机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酸浓缩预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矩形腔体内注有保温液。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废酸浓缩预热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将废酸从进液口注入废酸分流板,废酸通过人字形流道、倒人字形流道和分流道进行分流,转动转轴,使得两个加热板向废酸分流板靠近,加热管与人字形流道、倒人字形流道和分流道贴近合适的距离对废酸进行预热,预热后的废酸从排液口排出进入下道工序。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废酸浓缩预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矩形腔体;废酸分流板,所述废酸分流板适配在矩形腔体内的中央;人字形流道,所述人字形流道开设在废酸分流板内部的上方,所述人字形流道的顶部最高点与外界连通形成进液口;倒人字形流道,所述倒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分别与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连通,所述倒人字形流道的最低点延伸至矩形腔体的底部且与外界连通形成排液口;分流道,所述分流道连通在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与倒人字形流道的两条流道之间;转轴,所述转轴横贯废酸分流板的中心且两端与矩形腔体的两侧转动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节加热板与废酸分流板的距离来调节预热温度,减少了能耗,缩短了预热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钱笑雄,李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迪诺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