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文档序号:35514438发布日期:2023-09-20 21:47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本发明涉及水体生态修复装置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1、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工农业生产发展、城市扩张以及陆源污染物的排放,渔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含化肥)及牲畜粪便等,均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缓流水体中,引起藻类及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造成水体溶解氧下降,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水底,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水质恶化,以致影响到鱼类的生存。

2、当前对于鱼类栖息地的富营养问题一般采用植物吸收来解决,成本低且环保,通过在水面设置漂浮的浮板,在浮板上种植植物,其部分根系进入水体,部分根系在浮板上的种植框内用于固定植物,位于水体内部的根系即可吸收水体内多余的营养,以解决鱼类栖息地的富营养化。

3、但为了防止浮板之间相互碰撞导致浮板损坏或种植的植物倾倒,一般需要将浮板固定,且为了更好的吸收水体内的富营养,一般需要将浮板按照一定的间隔设置,因此,水体内的富集营养单靠水流自身的流动来进行均衡,而湖泊内水流流动较缓,导致吸收的速率较慢,植物在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吸收营养的效率会下降因此需要进行收割或换种,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使用时,水体内的富集营养单靠水流自身的流动来进行均衡,而湖泊内水流流动较缓,导致吸收的速率较慢,植物在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吸收营养的效率会下降因此需要进行收割或换种,较为麻烦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固定立柱,所述固定立柱上连接有安装框,且安装框的边缘可拆卸连接有浮板,所述固定立柱上套设有套筒,且套筒的外边缘连接有多根钢丝绳,所述固定立柱内安装有与套筒配合的驱动机构,且固定立柱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套筒内侧配合的细牙外螺纹,所述固定立柱上位于安装框的下方设置有与驱动机构配合的拨水机构。

3、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第一齿轮,所述固定立柱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与套筒内侧竖向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竖向齿条在套筒内侧呈环形阵列分布且与第一齿轮的侧部的齿啮合,竖向齿条内表面设有与细牙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4、优选地,所述拨水机构包括锥形齿轮、圆轮、同步带、传动杆、连杆、活动块、连接块、拨水板、活塞板与出水口,所述固定立柱内部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齿轮下侧啮合的锥形齿轮,且固定立柱内部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圆轮,所述锥形齿轮的转轴与其中一个圆轮上套设有同步带,两个圆轮偏心位置通过偏心轴连接,偏心轴上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与固定立柱内部滑动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活动块,所述固定立柱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多块拨水板,且活动块与每块拨水板之间皆转动连接有一根连接块,所述固定立柱内部设置有空腔,且活动块底面通过活塞杆和固定立柱内部空腔的活塞板连接,所述固定立柱的外表面位于空腔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出水口。

5、优选地,所述固定立柱的内部安装有输入端位于固定立柱顶端的气泵,且气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分气盘,所述分气盘上连接有多根垂直的曝气管,且曝气管的侧面开设有多个小孔。

6、优选地,所述固定立柱的顶端设置有太阳能板。

7、优选地,所述固定立柱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安装柱,且安装柱内部安装有蓄电池。

8、优选地,所述浮板与安装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可拆连接器相互连接。

9、优选地,每个所述浮板上均匀排列设置有多个种植框,且种植框为不会析出有毒物质的材料编织成的网状结构。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固定立柱上转动连接套筒,在套筒上连接与浮板配合的钢丝绳,且在固定立柱上设置拨水机构,在浮板上的草成长到一定高度时,套筒旋转同时缓慢下降,带动钢丝绳快速旋转,自上而下将草打碎,通过钢丝绳的离心力将其甩到水里作为鱼饲料,同时拨水机构将鱼饲料向外扩散,更加方便,拨水机构在将草颗粒向外扩散时还可带动水内的营养交换,清除效率更高;其解决了现有的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使用时,水体内的富集营养单靠水流自身的流动来进行均衡,而湖泊内水流流动较缓,导致吸收的速率较慢,植物在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吸收营养的效率会下降因此需要进行收割或换种,较为麻烦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固定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立柱(1)上连接有安装框(2),且安装框(2)的边缘可拆卸连接有浮板(3),所述固定立柱(1)上套设有套筒(5),且套筒(5)的外边缘连接有多根钢丝绳(6),所述固定立柱(1)内安装有与套筒(5)配合的驱动机构,且固定立柱(1)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套筒(5)内侧配合的细牙外螺纹,所述固定立柱(1)上位于安装框(2)的下方设置有与驱动机构配合的拨水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7)与第一齿轮(8),所述固定立柱(1)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7),且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有与套筒(5)内侧竖向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8),竖向齿条在套筒(5)内侧呈环形阵列分布且与第一齿轮(8)的侧部的齿啮合,竖向齿条内表面设有与细牙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水机构包括锥形齿轮(9)、圆轮(10)、同步带(11)、传动杆(12)、连杆(13)、活动块(14)、连接块(15)、拨水板(16)、活塞板(17)与出水口(18),所述固定立柱(1)内部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齿轮(8)下侧啮合的锥形齿轮(9),且固定立柱(1)内部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圆轮(10),所述锥形齿轮(9)的转轴与其中一个圆轮(10)上套设有同步带(11),两个圆轮(10)偏心位置通过偏心轴连接,偏心轴上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2),且传动杆(1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与固定立柱(1)内部滑动连接的连杆(13),所述连杆(13)的另一端连接有活动块(14),所述固定立柱(1)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多块拨水板(16),且活动块(14)与每块拨水板(16)之间皆转动连接有一根连接块(15),所述固定立柱(1)内部设置有空腔,且活动块(14)底面通过活塞杆和固定立柱(1)内部空腔的活塞板(17)连接,所述固定立柱(1)的外表面位于空腔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出水口(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立柱(1)的内部安装有输入端位于固定立柱(1)顶端的气泵(19),且气泵(19)的输出端连接有分气盘(20),所述分气盘(20)上连接有多根垂直的曝气管(21),且曝气管(21)的侧面开设有多个小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立柱(1)的顶端设置有太阳能板(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立柱(1)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安装柱(23),且安装柱(23)内部安装有蓄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3)与安装框(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可拆连接器(24)相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浮板(3)上均匀排列设置有多个种植框(4),且种植框(4)为不会析出有毒物质的材料编织成的网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固定立柱,所述固定立柱上连接有安装框,且安装框的边缘可拆卸连接有浮板,所述固定立柱上套设有套筒,且套筒的外边缘连接有多根钢丝绳,所述固定立柱内安装有与套筒配合的驱动机构,且固定立柱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套筒内侧配合的细牙外螺纹,所述固定立柱上位于安装框的下方设置有与驱动机构配合的拨水机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鱼类栖息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使用时,水体内的富集营养单靠水流自身的流动来进行均衡,而湖泊内水流流动较缓,导致吸收的速率较慢,植物在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吸收营养的效率会下降因此需要进行收割或换种,较为麻烦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谭均军,王渊洋,石小涛,孙钧键,柯森繁,颜鹏东,朱雪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峡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