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48260发布日期:2023-07-29 07:02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给水工程,特别地是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自来水厂在城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厂制水往往会出现以下溢流风险情况:

2、(1)水厂突发性停电,造成送水泵停泵、出水异常,而水池进水未能及时关闭,导致水池漫池。

3、(2)水厂水池出水阀门损坏导致无法正常出水造成的漫池。

4、(3)水厂水池在生产运行中,藻类繁殖快,滤头堵塞严重,过水能力降低,存在进水量高于过滤能力,配水廊道处漫池。

5、根据水厂不间歇运行生产的特点、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水厂必须在满足出水水量、水质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运行成本低廉、维护管理方便的风险溢流处理技术。本发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水厂风险溢流控制装置,降低水厂漫池风险,将事故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保障制水安全,提高水厂应对风险水量的消纳应对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装置及方法,在水池正常生产的基础上,采取设置溢流堰、平衡孔等方式,以解决水厂在突发应急风险情况下产生的漫池问题。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池出水渠溢流装置、滤池配水渠装置、浸没式膜处理池进水溢流装置以及清水池溢流装置;所述沉淀池出水渠溢流装置设置有第一溢流堰;所述滤池配水渠装置设置有第二溢流堰;所述浸没式膜处理池进水溢流装置设置有第三溢流堰;所述清水池溢流装置设置有第四溢流堰;通过所述第一溢流堰、第二溢流堰、第三溢流堰和第四溢流堰实现分阶段式水位控制溢流。

4、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出水渠溢流装置包括沉淀池、沉淀池出水渠、第一溢流管和沉淀池排泥沟;所述沉淀池出水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一溢流堰设置于所述沉淀池出水渠内部;所述第一溢流管的进水口与所述沉淀池出水渠连通;所述第一溢流管的出水口伸入所述沉淀池排泥沟中。

5、进一步地,所述滤池配水渠装置包括滤池、配水渠、第二溢流管和滤池排水渠;所述配水渠与所述滤池连通;所述第二溢流堰设置于所述配水渠中;所述第二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配水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滤池排水渠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浸没式膜处理池进水溢流装置包括浸没式膜处理池、进水渠、第三溢流管、排水渠和回收水池;所述进水渠与所述浸没式膜处理池连通;所述第三溢流堰设置于所述进水渠内部;所述第三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渠连通;所述第三溢流管的另一端经过所述排水渠后伸入所述回收水池中。

7、进一步地,所述清水池溢流装置包括清水池、第四溢流管、排水检查井和鸭嘴阀;所述第四溢流堰设置于所述清水池中;所述清水池通过所述第四溢流管与所述排水检查井连通;所述排水检查井接入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鸭嘴阀设置于所述第四溢流管伸入所述排水检查井的一端。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溢流管的出水口处安装有防虫罩。

9、进一步地,所述滤池每格之前设置有平衡孔。

10、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溢流管与所述清水池连通的一端设置有防虫网。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溢流管通过溢流管支架安装于所述沉淀池上。

12、进一步地,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步骤s1、新建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设有沉淀池出水渠,在所述沉淀池出水渠内设有第一溢流堰,所述第一溢流堰的实际过水高度高于沉淀池出水的正常水位10cm,在所述第一溢流堰内开设第一溢流管溢流至沉淀池排泥沟,最终排入雨水排水系统;

14、步骤s2、新建滤池,在所述滤池的配水渠上设置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二溢流堰的实际过水高度高于配水渠待滤水正常水位,所述第二溢流堰底部开设第二溢流管溢流至滤池排水渠内,最终排入回收水池;所述滤池按设计标准分格,每格滤池增设平衡孔,平衡孔底部标高高于滤池常水位10cm,每一格滤池分别联通确保单格滤池内部不出现漫池情况;

15、步骤s3、新建浸没式膜处理池,在所述浸没式膜处理池的进水渠设置第三溢流堰,所述第三溢流堰的实际过水高度高于进水渠处理进水正常水位10cm,所述第三溢流堰底部开设第三溢流管溢流至排水渠内;

16、步骤s4、新建清水池,在所述清水池内设置第四溢流堰,所述第四溢流堰的实际过水高度高于清水池常水位10cm,清水池与排水检查井之间通过第四溢流管连接;第四溢流管出口设置防虫网,末端设置鸭嘴阀,能防止雨水倒灌污染清水池清水,也能避免蚊虫进入清水池。

17、本发明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具体有益之处在于:

18、在水池正常生产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溢流堰和平衡孔,采用分阶段式水位控制溢流,运行简单可靠,对正常生产运行影响小,无需专设大口径溢流设施,降低造价,能够满足快速排水,不产生电耗,对水处理无影响,检修方便,不造成清水溢流浪费,降低水厂漫池风险,将事故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保障制水安全,提高水厂应对风险水量的消纳应对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池出水渠溢流装置、滤池配水渠装置、浸没式膜处理池进水溢流装置以及清水池溢流装置;所述沉淀池出水渠溢流装置设置有第一溢流堰;所述滤池配水渠装置设置有第二溢流堰;所述浸没式膜处理池进水溢流装置设置有第三溢流堰;所述清水池溢流装置设置有第四溢流堰;通过所述第一溢流堰、第二溢流堰、第三溢流堰和第四溢流堰实现分阶段式水位控制溢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出水渠溢流装置包括沉淀池、沉淀池出水渠、第一溢流管和沉淀池排泥沟;所述沉淀池出水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一溢流堰设置于所述沉淀池出水渠内部;所述第一溢流管的进水口与所述沉淀池出水渠连通;所述第一溢流管的出水口伸入所述沉淀池排泥沟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配水渠装置包括滤池、配水渠、第二溢流管和滤池排水渠;所述配水渠与所述滤池连通;所述第二溢流堰设置于所述配水渠中;所述第二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配水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滤池排水渠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没式膜处理池进水溢流装置包括浸没式膜处理池、进水渠、第三溢流管、排水渠和回收水池;所述进水渠与所述浸没式膜处理池连通;所述第三溢流堰设置于所述进水渠内部;所述第三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渠连通;所述第三溢流管的另一端经过所述排水渠后伸入所述回收水池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溢流装置包括清水池、第四溢流管、排水检查井和鸭嘴阀;所述第四溢流堰设置于所述清水池中;所述清水池通过所述第四溢流管与所述排水检查井连通;所述排水检查井接入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鸭嘴阀设置于所述第四溢流管伸入所述排水检查井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管的出水口处安装有防虫罩。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每格之前设置有平衡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溢流管与所述清水池连通的一端设置有防虫网。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管通过溢流管支架安装于所述沉淀池上。

10.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厂净水系统溢流风险控制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池出水渠溢流装置、滤池配水渠装置、浸没式膜处理池进水溢流装置以及清水池溢流装置;沉淀池出水渠溢流装置设置有第一溢流堰;滤池配水渠装置设置有第二溢流堰;所述浸没式膜处理池进水溢流装置设置有第三溢流堰;所述清水池溢流装置设置有第四溢流堰;通过所述第一溢流堰、第二溢流堰、第三溢流堰和第四溢流堰实现分阶段式水位控制溢流;本发明通过设置溢流堰和平衡孔,采用分阶段式水位控制溢流,运行简单可靠,对正常生产运行影响小,无需专设大口径溢流设施,降低造价,能够满足快速排水,不产生电耗,对水处理无影响,提高水厂应对风险水量的消纳应对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李骏飞,杨磊三,周炜峙,李德强,郭嘉湄,李易,马少博,陈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