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549687发布日期:2023-09-23 22:26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河道生态修复,具体是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1、工业中产生的重金属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冲刷进入水体,再通过吸附、络合、沉淀等作用沉积到河道底泥中,重金属底泥会被鱼类摄入,从而进一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目前需要使用专门的河道底泥吸取装置将底泥吸取收集起来集中处理。

2、现有的河道底泥吸取装置具有吸取泵、吸泥管、吸泥头、过滤网等结构,将吸泥管和吸泥头伸入到河道底部附近,开启吸取泵,吸取泵可以通过吸泥头将底泥吸取上来,设置在吸泥头上的过滤网可以过滤掉底泥中多余的石块。

3、但是目前河道底泥吸取装置吸泥头的过滤网处容易吸附石块等大颗粒杂质导致吸泥量减少,由于吸泥头具有吸力,一些体积较大的石块无法通过过滤网,石块便会被吸附在过滤网上,导致过滤网被堵塞,吸取量减小;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目前河道底泥吸取装置吸泥头的过滤网处容易吸附石块等大颗粒杂质导致吸泥量减少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将河道底泥吸取装置运送到吸泥船上,通过河道底泥吸取装置将河道底泥吸取上来,底泥被收集到专门的收集筒内,河道底泥吸取装置还可以避免将河道内的石块和大颗粒杂质吸取上来;

4、s2:对s1中收集到的底泥进行调质处理后,再进行泥水分离得到泥浆,对泥水分离后的泥浆进行筛分,除去颗粒更加细小的细砂和粗泥,得到泥水混合物;

5、s3:向s2中得到的泥水混合物加入絮凝剂进行调理,调理后的泥浆进行脱水处理;

6、s4:脱水后的底泥与稳定剂溶液混合搅拌进行稳定固化处理,即得到固体底泥,方便运输搬运。

7、优选的,所述s1中的河道底泥吸取装置包括吸泥管,所述吸泥管的底端固接有连接罩,所述连接罩的底端固接有吸泥头,所述吸泥头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吸泥孔,所述吸泥管的表面固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固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底部固接有搅泥杆。

8、优选的,所述吸泥头的底部固接有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正对于对应的吸泥孔,所述连接管的底端固接有半圆罩,所述半圆罩上开设有六个吸泥口。

9、优选的,所述连接罩上固接有四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圆环板,所述第一圆环板与连接罩之间固接有四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导向杆的外侧,所述第一圆环板上固接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接有圆板,所述圆板上开设有多个孔洞,所述孔洞内固接有圆环块,所述圆环块套设在对应连接管的表面。

10、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接有横块,所述横块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横块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固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轮,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上固接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上设置有弧面,所述滚轮的最低处高于弧面的最低处,所述弧形块位于滚轮绕转动杆旋转的运动轨迹的外侧。

11、优选的,所述圆环块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固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接有l形杆,所述l形杆的一端固接有刮块,所述刮块的一端与连接管的外壁抵接。

12、优选的,所述吸泥头的内壁固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呈漏斗状,所述吸泥头的内壁固接有圆环挡板,所述圆环挡板与过滤网之间形成存储腔。

13、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固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固接有第二圆环板,所述第二圆环板的底部固接有四个竖杆,所述竖杆的底端固接有盖板,所述吸泥头上开设有四个出料口,四个所述盖板分别正对于对应的出料口。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环板上开设有四个圆孔,所述导向杆滑动贯穿圆孔。

15、优选的,所述横块上开设有矩形口,所述移动块滑动连接在矩形口内。

16、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7、1.本发明通过圆环块的结构设计,在正常情况下,电机驱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搅泥杆转动,滚轮与弧形块不接触,将底泥搅散方便吸泥头吸取,当石块堵住吸泥口时,增大电机的转速,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移动块向远离转动杆方向运动,第二弹簧被拉伸,滚轮会与弧形块的弧面接触,滚轮会压迫弧形块向下运动,第一弹簧被压缩,弧形块带动圆环块向下运动,圆环块内的刮块可以将吸泥口上的石块刮下,实现了疏通吸泥口的功能,解决了目前河道底泥吸取装置吸泥头的过滤网处容易吸附石块等大颗粒杂质导致吸泥量减少的问题;

18、2.本发明通过过滤网的结构设计,过滤网可以过滤掉较小的颗粒杂质,颗粒杂质会顺着漏斗状的过滤网落到过滤网和圆环挡板中间的存储腔内,当增大电机转速疏通吸泥口时,在滚轮压迫弧形块向下运动过程中,弧形块可以带动盖板向下运动,使得出料口打开,堆积在存储腔内的颗粒杂质从出料口排出,实现了过滤并排出底泥中颗粒杂质的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河道底泥吸取装置包括吸泥管(1),所述吸泥管(1)的底端固接有连接罩(2),所述连接罩(2)的底端固接有吸泥头(3),所述吸泥头(3)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吸泥孔(4),所述吸泥管(1)的表面固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上固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固接有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的底端固接有转动板(8),所述转动板(8)的底部固接有搅泥杆(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头(3)的底部固接有多个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正对于对应的吸泥孔(4),所述连接管(10)的底端固接有半圆罩(11),所述半圆罩(11)上开设有六个吸泥口(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罩(2)上固接有四个导向杆(13),所述导向杆(1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圆环板(14),所述第一圆环板(14)与连接罩(2)之间固接有四个第一弹簧(15),所述第一弹簧(15)套设在导向杆(13)的外侧,所述第一圆环板(14)上固接有两个连接杆(16),两个所述连接杆(16)的底端固接有圆板(17),所述圆板(17)上开设有多个孔洞,所述孔洞内固接有圆环块(18),所述圆环块(18)套设在对应连接管(10)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7)的表面固接有横块(19),所述横块(19)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块(20),所述移动块(20)与横块(19)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21),所述移动块(20)的底部固接有u形板(22),所述u形板(22)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轮(23),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16)上固接有弧形块(24),所述弧形块(24)上设置有弧面,所述滚轮(23)的最低处高于弧面的最低处,所述弧形块(24)位于滚轮(23)绕转动杆(7)旋转的运动轨迹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块(18)内开设有空腔(27),所述空腔(27)的内壁固接有第三弹簧(28),所述第三弹簧(28)的一端固接有l形杆(25),所述l形杆(25)的一端固接有刮块(26),所述刮块(26)的一端与连接管(10)的外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头(3)的内壁固接有过滤网(29),所述过滤网(29)呈漏斗状,所述吸泥头(3)的内壁固接有圆环挡板(30),所述圆环挡板(30)与过滤网(29)之间形成存储腔(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6)上固接有连接柱(32),所述连接柱(32)的底端固接有第二圆环板(33),所述第二圆环板(33)的底部固接有四个竖杆(34),所述竖杆(34)的底端固接有盖板(35),所述吸泥头(3)上开设有四个出料口(36),四个所述盖板(35)分别正对于对应的出料口(3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板(14)上开设有四个圆孔(37),所述导向杆(13)滑动贯穿圆孔(3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块(19)上开设有矩形口(38),所述移动块(20)滑动连接在矩形口(38)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河道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河道底泥吸取装置运送到吸泥船上,通过河道底泥吸取装置将河道底泥吸取上来,底泥被收集到专门的收集筒内;通过圆环块的结构设计,在正常情况下,电机驱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搅泥杆转动,滚轮与弧形块不接触,将底泥搅散方便吸泥头吸取,当石块堵住吸泥口时,增大电机的转速,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移动块向远离转动杆方向运动,第二弹簧被拉伸,滚轮会与弧形块的弧面接触,滚轮会压迫弧形块向下运动,第一弹簧被压缩,弧形块带动圆环块向下运动,圆环块内的刮块可以将吸泥口上的石块刮下,实现了疏通吸泥口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周宁,高哲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宁一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