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90011发布日期:2023-09-01 11:2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废水的处理,具体为一种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1、在进行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用地进行基坑的开挖,尤其是大型的工地,基坑开挖的范围大,由于施工和环境天气的影响,导致基坑内聚集有大量的废水。

2、现有技术中多采用高压泥泵将基坑中的废水连同淤泥一起抽入沉淀池中,通过沉淀进行废水的分离处理。

3、然而由于基坑的范围大,废水量多,沉淀池需要分批处理,且在沉淀池处理过程中,需要通过搅拌的方式对废水中喷洒絮凝药剂,使得水中的悬浮物充分的沉淀,如此抽料、搅拌、絮凝,严重影响了废水处理的效率和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

4、漂浮组件,所述漂浮组件包括漂浮架、空心钢浮筒、控制阀、固定外环和出水喷头,所述漂浮架的下端外壁设置有圆周阵列分布的三组横梁,漂浮架的上端设置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上端连接有进料管组件,所述横梁上转动安装有三组空心钢浮筒,所述空心钢浮筒的中间段外壁设置有与横梁连接的固定外环,固定外环的侧壁设置有半圆周分布的多组出水喷头,控制阀的下端通过固定外环连通出水喷头;

5、双层环组件,所述双层环组件包括上空心环和下升降环,所述上空心环固定在漂浮架上,上空心环设置有圆环状的空心内腔,上空心环的上端内腔连通控制阀,上空心环的下端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圆周阵列分布的多组上固定管,上空心环的下端设置有伸缩杆竖直连接的下升降环,下升降环上竖直贯穿固定插接有与上固定管一一对应的多组下升降管,所述上固定管中竖直设置有阀芯球,所述下升降管的上端滑动插接在上固定管中,下升降管的上端内腔设置为锥形内槽,所述锥形内槽的上端内径大于下端内径,锥形内槽的下端端部设置有球形内槽,锥形内槽的内径大于球形内槽的内径,所述锥形内槽的内径径与阀芯球的外径相同,下升降管的下端延伸至下升降环的下端;

6、调压装置,所述调压装置包括侧架、延伸管和侧孔,所述下升降环的侧壁对称设置有一对侧架,所述侧架的上端延伸至上空心环的正上方,侧架的上端设置有滑动插接在上空心环中的延伸管,延伸管的下端侧壁设置有侧孔。

7、优选的,所述固定外环的上端设置有转杆,所述横梁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端正对转杆,电机的输出转轴与转杆固定连接,横梁的端部固定在漂浮架的侧壁上。

8、优选的,所述漂浮架的下端安装有三组与横梁一一对应的水管,所述水管与横梁上下平行,且水管的一端连通控制阀,水管的另一端通过连通软管连通固定外环。

9、优选的,所述进料管组件设置有两组管道,其中一组管道外接料泵,另一组管道外接高压抽泥泵,控制阀通过连接管连通上空心环的内腔。

10、优选的,所述漂浮架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四组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上空心环的弧形内圈上,所述上空心环的内径大于下升降环的内径,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固定安装在连杆上,伸缩杆的下端固定在下升降环的上端面。

11、优选的,所述上固定管的下端端口螺纹转动安装有圆环限位端盖,所述下升降管滑动贯穿圆环限位端盖,且下升降管的上端端部设置有圆环端板,所述圆环端板的外径大于圆环限位端盖中间通孔的外径。

12、优选的,所述下升降管的上端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压合在圆环端板与圆环限位端盖之间,上空心环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升降插孔,所述延伸管沿升降插孔竖直插接在上空心环的内腔中。

13、优选的,所述下升降环上设置有与下升降管对应的贯穿孔,所述下升降管沿贯穿孔竖直插接安装,下升降管的中间段设置有翼板,翼板压合在下升降环的上端面,翼板与下升降环之间通过紧固螺钉固定,下升降管的下端设置有直角弯折状的下滤网管,所述下滤网管的上端设置有倾斜的开口,开口中设置有滤网。

14、优选的,所述阀芯球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吊杆,所述吊杆的上端固定在上空心环的下端面。

15、一种根据上述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实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s1:絮凝喷洒,通过三组空心钢浮筒实现装置整体在基坑水面上的漂浮,通过向出水喷头供水,达到驱动装置在液面上行走的目的,通过向上空心环供料,使得絮凝药剂通过下升降管喷洒,喷洒后的絮凝药剂在出水喷头的水流冲击下,实现自动混合均匀;

17、s2:高速喷洒,在进行絮凝药剂喷洒前,通过伸缩杆使得下升降环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锥形内槽与阀芯球之间的间隙减小,在内径减小的情况下,使得水压增大,提高喷出絮凝药剂的速度,实现冲击式喷洒,避免絮凝药剂漂浮在泥水液面上;

18、s3:抽水处理,当絮凝药剂使得悬浮物沉淀后,在基坑液面上形成上层清液,通过伸缩杆驱动下升降管下降并延伸至水面下端,实现对废水的抽离,下降过程中,锥形内槽与阀芯球之间的间隙增大,提高了抽料的效率;

19、s4:堵塞清理,当下升降管管口堵塞时,伸缩杆上升,使得阀芯球与球形内槽压合,下升降管上端封堵,在上升过程中,延伸管的侧孔延伸至上空心环的外侧,在上空心环中形成与外接大气连通,便于继续抽出上空心环内腔中的积液,下升降管由于缺少向上的抽力,使得端口堵塞的杂质脱离,且可通过电机调节空心钢浮筒的角度,使得出水喷头正对下升降管的端口,达到出水清理的目的。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发明通过设置悬浮在基坑液面上的清理装置,将基坑作为沉淀池,实现药剂喷洒、抽水的一体化处理装置,利用空心钢浮筒在液面上的推进适配基坑的大范围开挖,利用双层环组件实现絮凝药剂的喷洒,配合空心钢浮筒的出水推进,达到充分混合絮凝药剂的目的,通过设置锥形内槽、球形内槽和阀芯球的升降配合,从而达到控制喷洒、抽料流速的目的,实现对工序的适配性调节,通过一体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环(9)的上端设置有转杆(30),所述横梁(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下端正对转杆(30),电机(11)的输出转轴与转杆(30)固定连接,横梁(7)的端部固定在漂浮架(1)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架(1)的下端安装有三组与横梁(7)一一对应的水管(12),所述水管(12)与横梁(7)上下平行,且水管(12)的一端连通控制阀(2),水管(12)的另一端通过连通软管(26)连通固定外环(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组件(3)设置有两组管道,其中一组管道外接料泵,另一组管道外接高压抽泥泵,控制阀(2)通过连接管(4)连通上空心环(6)的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架(1)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四组连杆(5),所述连杆(5)的另一端固定在上空心环(6)的弧形内圈上,所述上空心环(6)的内径大于下升降环(13)的内径,所述伸缩杆(16)的上端固定安装在连杆(5)上,伸缩杆(16)的下端固定在下升降环(13)的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管(14)的下端端口螺纹转动安装有圆环限位端盖(21),所述下升降管(17)滑动贯穿圆环限位端盖(21),且下升降管(17)的上端端部设置有圆环端板(20),所述圆环端板(20)的外径大于圆环限位端盖(21)中间通孔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升降管(17)的上端套接有弹簧(19),所述弹簧(19)压合在圆环端板(20)与圆环限位端盖(21)之间,上空心环(6)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升降插孔(25),所述延伸管(23)沿升降插孔(25)竖直插接在上空心环(6)的内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升降环(13)上设置有与下升降管(17)对应的贯穿孔(27),所述下升降管(17)沿贯穿孔(27)竖直插接安装,下升降管(17)的中间段设置有翼板,翼板压合在下升降环(13)的上端面,翼板与下升降环(13)之间通过紧固螺钉(29)固定,下升降管(17)的下端设置有直角弯折状的下滤网管(18),所述下滤网管(18)的上端设置有倾斜的开口,开口中设置有滤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球(22)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吊杆(31),所述吊杆(31)的上端固定在上空心环(6)的下端面。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实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建筑废水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基础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下升降管的上端内腔设置为锥形内槽,锥形内槽的上端内径大于下端内径,锥形内槽的下端端部设置有球形内槽,锥形内槽的内径大于球形内槽的内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悬浮在基坑液面上的清理装置,将基坑作为沉淀池,实现药剂喷洒、抽水的一体化处理装置,利用空心钢浮筒在液面上的推进适配基坑的大范围开挖,利用双层环组件实现絮凝药剂的喷洒,配合空心钢浮筒的出水推进,达到充分混合絮凝药剂的目的,通过设置锥形内槽、球形内槽和阀芯球的升降配合,从而达到控制喷洒、抽料流速的目的,实现对工序的适配性调节,大大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管翔,张庆良,李增峰,郭海军,孙维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滨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