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39155发布日期:2023-09-23 15:0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海水淡化,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淡水需求量急剧增加,然而淡水资源有限,因此如何将海水淡化为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已成为重大课题。

2、在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对海水进行加热,以使得海水中的水分转化为水蒸气,从而实现海水中的水分与盐分的分离,最后再对水蒸气冷却以获得淡水。

3、但是,在对海水进行加热时,一般是利用电进行加热的,因此会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用于解决海水淡化过程中耗电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一种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包括反应装置、第一导热件、第一泵体、箱体、发热元器件、第二导热件、第二泵体以及第一换热器。反应装置内部具有反应腔,反应装置上开设有与反应腔连通的进口、淡水出口和盐水出口。第一导热件包括加热通道,加热通道的出口端与进口连通,加热通道的进口端用于与海水连通。第一泵体用于驱动加热通道内的海水流动。箱体内部具有容纳腔。发热元器件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二导热件内部形成有导热通道,导热通道的进液端用于与水源连通,第二导热件用于吸收发热元器件所散发的热量。第二泵体用于驱动导热通道内的液体流动。第一换热器的进液端与导热通道的出液端连通,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导热件接触。

3、本申请中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由于第二导热件能够吸收发热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因此热量能够传导至导热通道内的水中,以使得自导热通道流出的水为高温水。

4、而又由于第一换热器的进液口与导热通道的出液口连通,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导热件接触,因此当外部的海水通过第一导热件向反应腔内流动时,导热通道内的高温水中的热量能够传导至第一导热件内的海水中,以实现对海水的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海水中的部分水分会转化为水蒸气,而海水中的另一部分水分则会携带大量盐分以形成盐水,然后盐水和水蒸气均会进入反应腔内,此时水蒸气能够直接或者转化为液态水通过淡水出口排出,而盐水则会通过盐水出口排出,以此实现海水淡化,以制备获得淡水。

5、由于本申请中,在加热海水时,是利用了发热元器件所产生的废热,因此相比于电能来说能够节约能源。而且由于发热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被吸收,因此可以实现对发热元器件的散热。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包括第一导热壁板。第二导热件包括第二导热壁板,第一导热壁板与第二导热壁板接触。

7、利用第一导热壁板和第二导热壁板作为导热媒介,以使得发热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二导热件内的水中,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热壁板位于第一导热壁板的上方。

9、由于热空气会上升,因此发热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会向第一导热壁板所在的位置流动,以使得第一导热壁板更好的吸收发热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更好的将第一导热壁板上的热量传导至第二导热壁板上,以更加有利于对第一导热件内的水加热。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热件位于容纳腔内。

11、发热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会散发至容纳腔内,由于第二导热件位于容纳腔内,因此空气中的热量能够传导至第二导热件内的水中,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导热通道内液体的实际温度值,第二泵体根据实际温度值开启或者关闭。

13、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精准的监控导热通道内液体的温度,从而使得进入第一换热器内的水温保持合适,能够更好的对第一导热件内的海水加热,进而实现海水淡化。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包括多个导热管,导热管内形成有子通道,子通道的进液端用于与海水连通,子通道的出液端与进口连通,导热管贯穿第一换热器,多个子通道形成加热通道。

15、通过设置多个导热管,利用多个导热管输送海水,由于多个导热管贯穿第一换热器,因此第一换热器能够充分的与导热管接触,如此可以提高对导热管内的海水的加热效率,进而提高海水淡化的效率。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冷却装置、汽水分离板和接水盘。反应腔开设于反应釜上,进口、淡水出口和盐水出口开设于反应釜上。冷却装置设置于反应腔内,且能够与进入反应腔内的水蒸气接触。汽水分离板设置于反应腔内,且设置于进口处。接水盘设置于反应腔内,且位于冷却装置的下方,用于盛接自冷却装置上滴落的淡水,并将淡水引导至淡水出口。

17、通过上述设置,水蒸气和盐水在进入反应腔后,首先会经过汽水分离板,汽水分离板可以阻止盐水继续上升,并将水蒸气中可能存在的少量盐水过滤除去,以使得盐水通过盐水出口排出,而水蒸气则会通过汽水分离板并与上方的冷却装置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水蒸气会遇冷液化为淡水,淡水进而滴落至下方的接水盘上,并被引导至淡水出口处,以此实现海水的淡化。

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进液端用于与低温液体连通,第二换热器的出液端与反应腔的外部连通。

19、利用第二换热器对进入反应腔内的水蒸气冷却,以使得水蒸气液化为淡水。由于第二换热器利用的是外部的水对水蒸气进行冷却的,因此相比于其它冷却装置更加简单、方便、节能。

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包括进水管、排水管、第三泵体和连接管,进水管的进水端用于与海水连通,进水管的出水端与加热通道的进口端连通,第一泵体设置于进水管上。排水管的进水端与盐水出口连通。第三泵体设置于排水管上。连接管的进水端与进水管连通,且连接管的进水端位于第一泵体与进水管的出水端之间,连接管的出水端与排水管连通,且连接管的出水端位于第三泵体与排水管的进水端之间。

21、通过设置连接管,使得一部分海水能够通过连接管进入排水管内,以对排水管以及第三泵体进行冲洗,避免盐渍堵塞排水管和第三泵体。

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排气管和真空泵,排气管的进气端与反应腔连通,排气管的出气端与反应腔外部连通。真空泵用于驱动排气管内的气体流动。

23、通过设置排气管和真空泵,以排出反应腔内的气体,使得反应腔处于真空状态,如此即使加热通道内的海水温度较低,并未沸腾,但是当海水进入反应腔内后,由于反应腔真空的状态,可以使得海水的沸点降低,以此使得海水沸腾、气化,如此可以降低海水淡化的加热温度,使得海水淡化更容易实现。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第一导热壁板;所述第二导热件包括第二导热壁板,所述第一导热壁板与所述第二导热壁板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壁板位于所述第一导热壁板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导热通道内液体的实际温度值,所述第二泵体根据所述实际温度值开启或者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件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液端用于与低温液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液端与所述反应腔的外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还包括:


技术总结
一种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涉及海水淡水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海水淡化过程中耗电的问题。反应装置内部具有反应腔,反应装置上开设有与反应腔连通的进口、淡水出口和盐水出口。第一导热件包括加热通道,加热通道的出口端与进口连通,加热通道的进口端用于与海水连通。第一泵体用于驱动加热通道内的海水流动。箱体内部具有容纳腔。发热元器件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二导热件内部形成有导热通道,导热通道的进液端用于与水源连通,第二导热件用于吸收发热元器件所散发的热量。第二泵体用于驱动导热通道内的液体流动。第一换热器的进液端与导热通道的出液端连通,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导热件接触。本申请用于制备淡水。

技术研发人员:高娅楠,王喆,韩喆,杨逸,徐菁,王志伟,汪旭,袁蓉,刘馨,孙宝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