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泥浆脱水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702359发布日期:2023-10-12 01:49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泥浆脱水絮凝剂制备领域,尤其涉及采用天然高分子合成绿色环保新型絮凝剂领域。


背景技术:

1、絮凝剂就是能够促进悬浮物高效沉降,泥水分离的源头减量化效率的关键药剂,其作用机理有电中和、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和网捕等方式。传统的絮凝剂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为聚丙烯酰胺(简称pam),虽然聚丙烯酰胺本身没有毒性,但是其单体具有神经性毒性,为2a类致癌物,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中毒。而且合成pam的原料和技术主要掌握在部分外资企业手中,因此对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

2、就此本发明通过从工业废弃物和生物质废弃物中提取活性物质,改性后用于合成高效泥浆脱水絮凝剂,绿色环保高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本发明申请的高效泥浆脱水絮凝剂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将2种或者2种以上天然有机高分子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将两种或者两者以上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水浴加热搅拌5~24h,在搅拌过程中加入al3+或者fe3+和硼砂进行靶向优化,并且将上述混合液静置2h,后置于-5~20℃中,5~10h后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冻干后研磨备用。

4、作为优选,所述天然有机高分子为分子量为十万以上的淀粉、植物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多糖及其对应的衍生物等。

5、作为优选,天然有机高分子按照质量分数25~35%溶于水中。

6、作为优选,淀粉为带阴、阳离子或者两性淀粉。

7、作为优选,木质素和纤维素从木材、秸秆、造纸废液等原料中提取。

8、作为优选,所述al3+和fe3+的投加以alcl3或al2(so4)3、fecl3或fe2(so4)3的形式投加,投加量为与单种天然有机高分子质量比(以al或者fe计)的1:1~5;

9、作为优选,所属硼砂的投加量为单种天然有机高分子质量比(以al或者fe计)的1:10~1000

10、作为优选,水浴加热温度为40~80℃,搅拌时长为5~24h,前2h快速搅拌(250rpm~350rpm),之后慢速搅拌(<200rpm)。

11、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发明采用天然有机高分子作为原料,加以al3+或者fe3+进行靶向优化,原料均为无毒无公害物质,所合成的高分子也没有毒性,此外这些天然有机高分子均可以从生物质废弃物中提取,以废治废,且该絮凝剂的应用不会对环境微环境产生干扰与危害。

13、(2)本方法将采用冻融的方法,先低温速冻,再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快速干燥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絮凝剂产品保持其三维网状结构,该结构会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促进絮凝的网捕效果。

14、(3)本方案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全程无物料浪费,物料利用率高,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泥浆脱水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泥浆脱水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天然有机高分子为分子量为十万以上的淀粉、植物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多糖及其对应的衍生物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泥浆脱水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可以按照质量分数25~35%溶于水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泥浆脱水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淀粉为带阴、阳离子或者两性淀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泥浆脱水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木质素和纤维素从木材、秸秆、造纸废液等原料中提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泥浆脱水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al3+和fe3+的投加以alcl3或al2(so4)3、fecl3或fe2(so4)3的形式投加,投加量为与单种天然有机高分子质量比(以al或者fe计)的1: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泥浆脱水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属硼砂的投加量为单种天然有机高分子质量比(以al或者fe计)的1:10~10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泥浆脱水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水浴加热温度为40~80oc,搅拌时长为5~24h,前2h快速搅拌(250rpm~350rpm),之后慢速搅拌(<200rp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泥浆脱水絮凝剂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泥浆脱水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将2种或者2种以上天然有机高分子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将两种或者两者以上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水浴加热搅拌5~24h,在搅拌过程中加入Al3+或者Fe3+和硼砂进行靶向优化,并且将上述混合液静置2h,后置于‑5~20oC中,5~10h后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冻干后研磨备用,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低成本、操作简易、物料效率高,且无二次污染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陆泓波,王永明,任金明,刘万鹏,陈逸帆,李瑞泽,丁聪,翁凯,刘瑞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