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10386发布日期:2024-01-06 23:12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1、常规化粪池的污水排放一般靠重力水体自流至大市政。所以化粪池的排除口位置必须高于大市政管网或污水渠接入点,但是在山区或是污水渠水泵很高的地方,难以实现。另,一般化粪池在处理水量突然增大(处理量变化幅度和频率较大)时,会造成污泥伴随污水流至大市政,以造成大市政管道内污泥沉淀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解决在山区或是污水渠水泵很高的地方,难以实现化粪池的排除口位置高于大市政管网或污水渠接入点,污水排放不便的问题;同时解决化粪池在处理水量突然增大时,会造成污泥伴随污水流至大市政,以造成大市政管道内污泥沉淀量增加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包括三格式化粪池,三格式化粪池包括由进水到出水向依次设置的一级沉淀发酵池、二级过滤池、三级澄清池。

4、二级过滤池或三级澄清池内设有独立的集水井。

5、当集水井设在三级澄清池内时,集水井为与三级澄清池的右池壁围成的敞口结构,集水井包括前壁、后壁、左壁、三级澄清池的右池壁和底壁;底壁连接在三级澄清池的右池壁的中部;集水井井壁顶高于三级澄清池常规水位。

6、集水井的左壁开有过水孔,过水孔设有至少一排。

7、集水井内、底壁上设有污水提升泵,污水提升泵的底部设有双层减震件,双层减震件包括一对橡胶垫和设在一对橡胶垫之间的钢板;橡胶垫的厚度为20mm,钢板的厚度为10mm。

8、集水井内设有电子液位控制器。

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当集水井设在二级过滤池内时,集水井的设置结构与设在三级澄清池内时相同。

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当全天或白天时间,污水排放无明显高峰时段时,即全天或是白天时段排水量较为均匀时,过水孔采用一字排开的排布方式。

1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全天或白天时间,污水排放有明显高峰时段时,即排水高峰期明显且高峰时段主要在早晨起床后、课间、晚上睡觉前时,过水孔采用多排多列的排布方式。

1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污水提升泵为移动式污水提升泵时,双层减震件设在移动式污水提升泵的底座上。

1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污水提升泵为耦合式污水提升泵时,双层减震件设在耦合式污水提升泵的落地安装的弯头脚掌上。

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一级沉淀发酵池和二级过滤池之间通过第一隔墙分隔,第一隔墙的中部开有第一过水口。

15、二级过滤池和三级澄清池之间通过第二隔墙分隔,第二隔墙的中部开有第二过水口。

16、一级沉淀发酵池、二级过滤池和三级澄清池的上方中部均设有预留洞,预留洞内开有水平向的通气管,通气管直径为150mm。

1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电子液位控制器包括探头和控制面板,探头设在集水井内,控制面板和探头之间通过控制线电连接,控制面板和污水提升泵之间通过电源线电连接。

1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放置污水提升泵的集水井有效容积,即污水提升泵每次启动时的排水量:

19、。

2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过水孔(3)的孔径计算公式:

21、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23、1、本发明设有污水提升泵,依靠污水提升泵提供压力,加压污水提升高度,解决化粪池埋深过低,污水无法靠重力自流至大市政或污水渠的问题。

24、2、本发明在三格式化粪池的二级过滤池或三级澄清池内设置一个独立的集水井,污水提升泵位于集水井内,集水左壁设置多个直径ddmm过水洞,保证三格式化粪池内污水缓慢的流至集水井内,同时该方式能够降低污水流动对污泥沉淀物的扰动,从而减少污泥流向大市政。

25、3、本发明在污水提升泵下方设有双层减震件,污水提升泵就位时,在移动式污水提升泵或耦合式污水提升泵的导轨下设置耐腐蚀的双层减震件,防止污水提升泵运行的震动通过底板传至三格式化粪池下层的污泥层。



技术特征:

1.一种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格式化粪池(1),三格式化粪池(1)包括由进水到出水向依次设置的一级沉淀发酵池(1.1)、二级过滤池(1.2)、三级澄清池(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当集水井(2)设在二级过滤池(1.2)内时,集水井(2)的设置结构与设在三级澄清池(1.3)内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全天或白天时间,污水排放无明显高峰时段时,即全天或是白天时段排水量较为均匀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全天或白天时间,污水排放有明显高峰时段时,即排水高峰期明显且高峰时段主要在早晨起床后、课间、晚上睡觉前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污水提升泵(4)为移动式污水提升泵时,双层减震件(5)设在移动式污水提升泵的底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污水提升泵(4)为耦合式污水提升泵时,双层减震件(5)设在耦合式污水提升泵的落地安装的弯头脚掌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电子液位控制器(6)包括探头(6.1)和控制面板(6.2),探头(6.1)设在集水井(2)内,控制面板(6.2)和探头(6.1)之间通过控制线(6.3)电连接,控制面板(6.2)和污水提升泵(4)之间通过电源线(6.4)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放置污水提升泵(4)的集水井(2)有效容积,即污水提升泵(4)每次启动时的排水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水孔(3)的孔径计算公式:


技术总结
一种化粪污水提升一体化结构,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包括三格式化粪池,三格式化粪池包括由进水到出水向依次设置的一级沉淀发酵池、二级过滤池、三级澄清池。二级过滤池或三级澄清池内设有独立的集水井。当集水井设在三级澄清池内时,集水井为与三级澄清池的右池壁围成的敞口结构,集水井包括前壁、后壁、左壁、三级澄清池的右池壁和底壁;底壁连接在三级澄清池的右池壁的中部;集水井井壁顶高于三级澄清池常规水位。解决在山区或是污水渠水泵很高的地方,难以实现化粪池的排除口位置高于大市政管网或污水渠接入点,污水排放不便问题;同时解决化粪池在处理水量突然增大时,会造成污泥伴随污水流至大市政,以造成大市政管道内污泥沉淀量增加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幸龙,陈昌东,赵政,李衍成,刘冬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