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5119发布日期:2024-02-20 20:4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设备,特别是一种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


背景技术:

1、目前,水产养殖业正在向高密度方向发展,高密度养殖提高了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对水质和水体溶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水体溶氧量普遍采用溶氧设备,现有的大部分溶氧设备是将氧气直接输送到水体内,氧气在水体内的时间短,大量的氧气会从水体内逸出,水体溶氧量不能满足高密度养殖的要求。授权公告号为cn214528339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纳米溶氧增氧装置,该发明包括溶氧罐、水泵和泄压组件,该发明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大幅提高水体溶氧量,提高养殖效益。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包括本体,本体为圆柱形, 所述本体的一端开设有盲孔结构的冲击孔,冲击孔内安装有内柱体,本体的外圆柱面开设有多个螺旋槽,螺旋槽的外端与本体的远离冲击孔孔口的端面连通,螺旋槽的内端向本体的冲击孔孔口的端面延伸,螺旋槽的内端开设有与冲击孔连通的通水孔;所述冲击孔的内孔壁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内柱体的外柱面开设有多个第二螺纹,第一螺纹的旋向与第二螺纹相反;所述本体外套设有外套,外套的内壁与螺旋槽构成进液通道。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5、氧气随水流进入潜水泵的泵体,氧气在潜水泵的泵体内经叶轮初步的混合,潜水泵将高压的水和氧气输送到溶氧器的螺旋槽,在螺旋槽内提高水流的流速,高压高速的水流和氧气由通水孔切向进入到冲击孔内,在旋向相反的第二螺纹与第三螺纹上高速碰撞和撞击,形成纳米微气泡,大幅提高溶氧量,纳米微气泡增加氧气在水体内的时间,使水体长时间保持高溶氧量,持续为池体内的鱼虾提供氧气;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

6、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优化方案是:

7、所述内柱体为空芯结构。

8、所述冲击孔的内壁开设有环槽,环槽与通水孔连通。

9、所述通水孔切向设置。

10、所述内柱体与本体同轴布设。

11、所述螺旋槽的螺距为6毫米至10毫米。

12、所述螺旋槽的内端延伸至冲击孔的中部。

13、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分别密布于冲击孔的内壁和内柱体的外柱面,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牙形为三角形,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螺距为6毫米至10毫米,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螺纹槽的宽度均小于螺旋槽的宽度。

14、所述溶氧器安装在溶氧器安装套内,溶氧器安装套的一端与潜水泵的出口连通,潜水泵的泵体的进水口安装有进氧管接头。

15、所述溶氧器安装套包括筒体和筒体两端的压盖,压盖与筒体的内壁螺纹连接,压盖的外侧设有接头部,溶氧器安装套内安装有滤芯。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包括本体,本体为圆柱形,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柱体为空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孔的内壁开设有环槽,环槽与通水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孔切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柱体与本体同轴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的螺距为6毫米至1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的内端延伸至冲击孔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分别密布于冲击孔的内壁和内柱体的外柱面,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牙形为三角形,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螺距为6毫米至10毫米,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螺纹槽的宽度均小于螺旋槽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氧器安装在溶氧器安装套内,溶氧器安装套的一端与潜水泵的出口连通,潜水泵的泵体的进水口安装有进氧管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氧器安装套包括筒体和筒体两端的压盖,压盖与筒体的内壁螺纹连接,压盖的外侧设有接头部,溶氧器安装套内安装有滤芯。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溶氧量纳米水体溶氧器。包括本体,本体为圆柱形,本体的一端开设有盲孔结构的冲击孔,冲击孔内安装有内柱体,本体的外圆柱面开设有多个螺旋槽,螺旋槽的外端与本体的远离冲击孔孔口的端面连通,螺旋槽的内端向本体的冲击孔孔口的端面延伸,螺旋槽的内端开设有与冲击孔连通的通水孔;所述冲击孔的内孔壁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内柱体的外柱面开设有多个第二螺纹,第一螺纹的旋向与第二螺纹相反;本体外套设有外套,外套的内壁与螺旋槽构成进液通道。本发明的高压水和氧气在螺旋槽内提高水流的流速,切向进入到冲击孔内,在第二螺纹与第三螺纹上高速碰撞和撞击,形成纳米微气泡,大幅提高溶氧量。

技术研发人员:梁尚军,李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山市古冶区润跃淡水鲈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