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排放处理装置

文档序号:37237321发布日期:2024-03-06 16:59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排放处理装置

本申请涉及污水排放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排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化工业也在快速发展,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工排放也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般工程将工业污水采用净化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工业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生产有固态、漂浮态及液态等物质。

2、然而在对污水处理时,常用的方式是将污水经净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直接排放,污水处理后反应的物质也随之一同排放至外界,容易对外界进行二次污染,从而导致污水处理的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避免污水处理后生成反应的物质对外界进行二次污染,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水排放处理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污水排放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污水排放处理装置,包括:

4、箱体,内部具有反应腔,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不与所述第一隔板相平行,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共同将所述反应腔分隔为互不相通的第一分离腔、第二分离腔及第三分离腔,所述第一分离腔用于供污水进行反应,所述第二分离腔用于对污水反应后的漂浮物进行收集,所述第三分离腔用于对污水反应后的固态杂质进行收集;

5、搅拌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离腔,用于对所述第一分离腔内的污水进行搅拌反应;

6、排浮渣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上,用于将所述第一分离腔液面上层的漂浮物排放至所述第二分离腔;

7、漏渣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上,用于将所述第一分离腔腔底堆积的固定杂质排放至所述第三分离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将污水排放至第一分离腔内,进行反应处理,同时搅拌机构启动,加快污水的反应处理。污水反应处理后生成的漂浮物漂浮在液面上层,随着液面的上升逐渐通过排浮渣机构将第一分离腔液面上层的漂浮物排放至第二分离腔,以将漂浮物与反应的液体分开。然后漏渣机构启动,将沉积在第一分离腔底部的固态杂质从第一分离腔分离至第三分离腔,以将固态杂质与处理后的液体分开。因此通过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箱体内部划分为第一分离腔、第二分离腔及第三分离腔,以便于将污水反应后的液体收集入第一分离腔内,漂浮物收集入第二分离腔内,固态杂质收集入第三分离腔内,实现对漂浮物和固定物质的分别收集,以便于对反应后的漂浮物和固态杂质收集后再处理,避免将污水反应后的物质直接排放至外界,减小对外界的污染,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9、可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反应腔的顶壁之间留有排泄口,所述排浮渣机构包括:

10、排渣板,铰接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位于所述排泄口,所述排渣板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排渣板在重力作用下与所述第一隔板相抵接以将所述排泄口封堵。

11、可选的,所述排浮渣机构还包括:

12、浮漂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排渣板的空腔内,所述浮漂件远离所述排渣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分离腔,所述浮漂件于所述第一分离腔内所受浮力大于所述浮漂件于所述排渣板内的滑动阻力,所述排渣板向下转动所受重力大于所述浮漂件下滑所受的重力。

13、可选的,所述浮漂件包括:

14、限位部,滑动设置于所述排渣板的空腔内,所述限位部的滑动方向与液面升降方向相同,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箱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浮漂部,连接于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排渣板空腔外的一端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分离腔内,且朝所述搅拌机构延伸。

15、可选的,所述排渣板包括:内侧部、外侧部与封堵部,其中所述内侧部、外侧部与封堵部共同形成具有开口的空腔,所述限位部从开口滑入或滑出空腔;内侧部,位于所述第一分离腔内,并且所述内侧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具有空隙;外侧部,位于所述第二分离腔内,并且所述限位部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内侧部。所述限位部背对所述浮漂部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外侧部转动的弧形槽。

16、可选的,所述封堵部的底壁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隔板的顶壁具有与所述封堵部底壁相适配的斜面,所述斜面供所述封堵部朝所述第二分离腔内转动。

17、可选的,所述漏渣机构包括:筒体,穿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漏渣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内,并套在所述筒体周向围绕所述筒体转动;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和第三分离腔,所述漏渣环上开设有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漏渣孔;所述污水排放处理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漏渣环转动将所述漏渣孔于所述通孔对齐。

18、可选的,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漏渣环的周壁上具有环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一端滑动设置于第一隔板内,另一端滑动贯穿第二隔板并滑动于第二分离腔内,所述驱动杆的滑动方向与所述漏渣环的轴线相垂直;齿条,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侧壁上与所述环齿啮合;所述污水排放处理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第二分离腔内用于驱动驱动杆滑动。

19、可选的,所述第一隔板内开设有供所述驱动杆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槽壁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块,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一侧并滑移于所述容纳槽内;弹簧,一端连接于连接块,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壁上;抵接块,连接于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第二分离腔内的一端;

20、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轴;转动设置于第二分离腔内,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驱动杆的滑动方向相垂直;叶片,设置于所述转轴的周壁上并抵接于所述抵接块朝向第二隔板的一侧;所述驱动杆通过连接块在弹簧作用下带动漏渣环转动,将所述漏渣孔于所述通孔连通。

21、可选的,所述转轴穿设出所述箱体的一端连接有旋钮,所述滑槽的槽底设置有磁性块,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滑槽内的端部具有与所述磁性块相吸的磁性,所述磁性块与所述驱动杆相吸的磁力大于所述弹簧的弹力,所述旋钮用于带动所述转轴及叶片转动时,所述叶片抵动抵接块带动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磁性块相吸,所述漏渣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旋钮用于带动所述转轴及叶片反向转动时,所述叶片抵动抵接块带动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磁性块相分离,所述漏渣孔与所述通孔不连通。

22、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搅拌机构将污水在第一分离腔内进行搅拌反应,液面上升后通过浮力作用于浮漂部上升,直至限位部滑过外侧壁,以解除对排渣板的限位,使得内侧部在液压的作用下带动封堵部转离第二隔板,以将排泄口打开,便于漂浮物通过排泄口进入第二分离腔,实现对漂浮物的收集。在漂浮物进入第二分离腔内后,夹杂着漂浮物的液体落在叶片上带动转轴转动,叶片抵动抵接块带动驱动杆在弹簧的作用下来回滑动,进而带动漏渣环在第一隔板内来回转动,使得漏渣孔和通孔不断错开和相通,以便于将沉积在第一分离腔底部的固态杂质通过通孔和漏渣孔排放至第三分离腔,实现对固体物质的收集。由此,实现对污水反应后的液体、漂浮物及固态杂质分别收集,以便于对分别收集的液体、漂浮物及固态杂质分别处理。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反应腔的顶壁之间留有排泄口,所述排浮渣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浮渣机构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板包括:内侧部、外侧部与封堵部,其中所述内侧部、外侧部与封堵部共同形成具有开口的空腔,所述限位部从开口滑入或滑出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的底壁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隔板的顶壁具有与所述封堵部底壁相适配的斜面,所述斜面供所述封堵部朝所述第二分离腔内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渣机构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漏渣环的周壁上具有环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内开设有供所述驱动杆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槽壁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穿设出所述箱体的一端连接有旋钮,所述滑槽的槽底设置有磁性块,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滑槽内的端部具有与所述磁性块相吸的磁性,所述磁性块与所述驱动杆相吸的磁力大于所述弹簧的弹力,所述旋钮用于带动所述转轴及叶片转动时,所述叶片抵动抵接块带动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磁性块相吸,所述漏渣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旋钮用于带动所述转轴及叶片反向转动时,所述叶片抵动抵接块带动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磁性块相分离,所述漏渣孔与所述通孔不连通。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污水排放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内部具有反应腔,箱体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不与第一隔板相平行,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共同将反应腔分隔为互不相通的第一分离腔、第二分离腔及第三分离腔,第一分离腔用于供污水进行反应,第二分离腔用于对污水反应后的漂浮物进行收集,第三分离腔用于对污水反应后的固态杂质进行收集;搅拌机构用于对第一分离腔内的污水进行搅拌反应;排浮渣机构用于将第一分离腔液面上层的漂浮物排放至第二分离腔;漏渣机构用于将第一分离腔堆积的固定杂质排放至第三分离腔。本申请实现对漂浮物和固定物质的分别收集,避免将污水反应后的物质直接排放至外界,减小对外界的污染,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罗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