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置在水面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95346发布日期:2024-01-23 12:17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置在水面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生态修复,特别涉及一种布置在水面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水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

2、中国专利文献cn113428996a公开了一种水生态修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针对现有的水生态修复设备不便于自适应对水面的水藻垃圾自动清理收集和同步对水体进行曝气搅拌充氧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修复设备包括顶部为开口设置的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外侧固定套装有漂浮板,漂浮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进渣盒,该发明设计合理,便于通过漂浮的方式自适应对水面的水藻垃圾自动清理收集,不受水位升降影响,便于在清理的同时同步自动对水体进行曝气搅拌充氧,无需另外增加驱动,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本装置在水面的浮力,使得进渣盒的底部内壁能够刚好没入水面以方便水面水藻垃圾进入,便于利用太阳光进行供电,且方便人员取出过滤收集的水藻垃圾进行清理,有利于装置的使用。

3、该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对环形过滤网桶进行清理,装置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水域内的垃圾容易对环形过滤网桶造成堵塞,从而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置在水面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装置在使用时容易造成堵塞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布置在水面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装置箱体,所述装置箱体上端固定有多个太阳能板,所述装置箱体下端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外表面设有漂浮圈,所述支撑架下端固定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有多个配重块,所述漂浮圈下端固定有采用驱动电机提供动力的螺旋桨,所述装置箱体前端阵列开设有多个第一贯穿槽,所述装置箱体的后端阵列开设有多个水平的第二贯穿槽,所述装置箱体的右端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装置箱体的一端固定有收集箱体,所述装置箱体内腔后侧设有触发装置;

4、所述触发装置包括滑动于所述装置箱体内腔底面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后端固定有多个与所述第二贯穿槽相适配的刮板,且所述刮板滑动于所述第二贯穿槽内,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后端固定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后部向靠近连接管的一侧倾斜,所述第一贯穿槽内转动有密封板,所述装置箱体内腔靠近所述收集箱体的一侧面上下两部对称设有连接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端与所述装置箱体内腔左侧面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5、优选的,当所述复位弹簧为自然状态时,所述刮板位于所述第二贯穿槽内腔的最左侧。

6、优选的,第二贯穿槽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贯穿槽的横截面积,所述收集箱体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装置箱体内部相通。

7、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箱体,所述安装箱体内腔转动安装有转动杆,位于上方的所述转动杆与上方的所述密封板之间通过皮带进行连接,且多个所述密封板之间通过链条进行连接,所述安装箱体外部通过设置往复电机来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所述安装箱体内腔转动有与所述转动杆同轴心的安装管,且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安装管内,所述转动杆与所述安装管之间设有发条弹簧,所述安装管外表面固定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安装箱体内腔水平固定有第二支撑板,所述安装箱体上端固定有弹簧伸缩杆,所述弹簧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块,所述安装箱体的左端转动有与所述安装管轴连接的收线卷。

8、优选的,当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相接触,且所述发条弹簧为自然状态时,所述弹簧伸缩杆为自然状态,所述复位弹簧也为自然状态。

9、优选的,当所述密封板为关闭状态时,所述安装管进行转动。

10、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下端设置有与其相连接的蓄电池。

11、优选的,所述收线卷与所述安装管的轴连接处设有单向轴承。

12、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水生态修复装置对水面生态进行修复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3、s1、启动驱动电机与往复电机;

14、s2、将装置扔入需要修复的水里;

15、s3、将使用完成的装置收回;

16、s4、将收集箱体内的垃圾清理出来,并对装置整体进行清洗。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发明采用触发装置的设计,通过第一贯穿槽与第二贯穿槽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在使用时能够将水中的垃圾收集到装置箱体内,同时通过刮板与倾斜板相互配合的设计,使得倾斜板能够将装置箱体内的垃圾通过连接管进入到收集箱体内,能够有效地防止装置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垃圾会在装置箱体内堆积,从而造成堵塞,通过刮板与第二贯穿槽相互配合的设计,使得刮板能够对第二贯穿槽的内壁进行清理,防止垃圾会在第二贯穿槽内造成堵塞,提高了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19、2、本发明采用连接机构的设计,通过密封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倾斜板将装置箱体内的垃圾推入收集箱体内时,密封板能够对装置箱体进行密封,能够防止倾斜板在移动的过程中水还是会通过第一贯穿槽进入到装置箱体内,从而将垃圾推到倾斜板远离连接管的一侧,从而影响倾斜板的复位。

20、3、本发明采用多个配重块的设计,使得装置的重心降低,能够有效的降低装置在使用时风浪对装置的影响,防止风浪将装置打翻,从而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布置在水面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装置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箱体(1)上端固定有多个太阳能板(11),所述装置箱体(1)下端固定有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外表面设有漂浮圈(13),所述支撑架(12)下端固定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远离所述支撑架(12)的一端固定有多个配重块(14),所述漂浮圈(13)下端固定有采用驱动电机提供动力的螺旋桨,所述装置箱体(1)前端阵列开设有多个第一贯穿槽(15),所述装置箱体(1)的后端阵列开设有多个水平的第二贯穿槽(16),所述装置箱体(1)的右端固定有连接管(17),所述连接管(17)远离所述装置箱体(1)的一端固定有收集箱体(18),所述装置箱体(1)内腔后侧设有触发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置在水面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复位弹簧(26)为自然状态时,所述刮板(22)位于所述第二贯穿槽(16)内腔的最左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置在水面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贯穿槽(16)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贯穿槽(15)的横截面积,所述收集箱体(18)通过所述连接管(17)与所述装置箱体(1)内部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置在水面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5)包括安装箱体(251),所述安装箱体(251)内腔转动安装有转动杆(252),位于上方的所述转动杆(252)与上方的所述密封板(24)之间通过皮带进行连接,且多个所述密封板(24)之间通过链条进行连接,所述安装箱体(251)外部通过设置往复电机来带动转动杆(252)进行转动,所述安装箱体(251)内腔转动有与所述转动杆(252)同轴心的安装管(253),且所述转动杆(252)位于所述安装管(253)内,所述转动杆(252)与所述安装管(253)之间设有发条弹簧(254),所述安装管(253)外表面固定有第一限位块(255),所述安装箱体(251)内腔水平固定有第二支撑板(256),所述安装箱体(251)上端固定有弹簧伸缩杆(257),所述弹簧伸缩杆(257)的输出端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55)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块(258),所述安装箱体(251)的左端转动有与所述安装管(253)轴连接的收线卷(25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布置在水面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限位块(255)与所述第二限位块(258)相接触,且所述发条弹簧(254)为自然状态时,所述弹簧伸缩杆(257)为自然状态,所述复位弹簧(26)也为自然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布置在水面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密封板(24)为关闭状态时,所述安装管(253)进行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置在水面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11)下端设置有与其相连接的蓄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布置在水面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卷(259)与所述安装管(253)的轴连接处设有单向轴承。

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对水面生态进行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布置在水面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体涉及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包括装置箱体,所述装置箱体上端固定有多个太阳能板,所述装置箱体下端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外表面设有漂浮圈,所述支撑架下端固定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有多个配重块,所述装置箱体前端阵列开设有多个第一贯穿槽,所述装置箱体的后端阵列开设有多个水平的第二贯穿槽,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装置箱体的一端固定有收集箱体,所述装置箱体内腔后侧设有触发装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布置在水面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采用触发装置的设计,防止垃圾会对第二贯穿槽造成堵塞,提高了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亚民,刘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