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园式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文档序号:36691848发布日期:2024-01-16 11:28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园式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花园式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水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淡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增辟灌溉水源也成为各国解决水资源危机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灌溉用水量大,需要有足够的水源保证。而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质,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质进入水体而造成的污染。如果将这些受污染的水进行处理能够用于农业灌溉,即能够对环境进行保护,又能够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另外,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成分有氮、磷、有机质、las、病原菌等,其中有些物质,如氮、磷是对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能为植物生长提供重要的养分,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水平。

2、因此,设计一种花园式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实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花园式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多圈过滤湿地进行对生活污水的有效过滤,能够充分实现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同时在湿地上种植植物能够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另外,该湿地系统能够实现对污染水的重复处理,充分解决现阶段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该系统结构简单,处理流程简易且效率高,相比工业性的污水处理形式也一定程度上能节约成本和能耗。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

3、一种花园式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中心湿地池、第一环形湿地池、第二环形湿地池、蓄水池、进水管以及出水管;第一环形湿地池绕中心湿地池的外侧设置;第二环形湿地池绕第一环形湿地池的外侧设置;蓄水池绕第二环形湿地池的外侧设置;中心湿地池、第一环形湿地池、第二环形湿地池以及蓄水池均同轴设置,且表面种植水生植物;中心湿地池由池底向上依次铺设有砾石层、混合过滤层以及土壤层;第一环形湿地池和第二环形湿地池均填充土壤;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中心湿地池的土壤层;出水管的进水口与蓄水池联通;中心湿地池、第一环形湿地池、第二环形湿地池以及蓄水池的深度均不相同。

4、进一步地,中心湿地池中的混合过滤层由煤粉灰和炉渣混合形成。

5、进一步地,中心湿地池、第一环形湿地池、第二环形湿地池以及蓄水池的深度由中心湿地池向蓄水池逐渐减小。

6、进一步地,中心湿地池深度为2.8m;第一环形湿地池的深度为2.2m;第二环形湿地池的深度为1.6m;蓄水池的深度为0.8m。

7、进一步地,中心湿地池中砾石层的深度为0.8m;混合过滤层的深度为0.8m;土壤层的深度为1.2m。

8、进一步地,中心湿地池的直径为3.0m;第一环形湿地池的直径为4.8m;第二环形湿地池的直径为5.6m;蓄水池的直径为7.0m。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0、花园式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多圈过滤湿地进行对生活污水的有效过滤,能够充分实现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同时在湿地上种植植物能够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另外,该湿地系统能够实现对污染水的重复处理,充分解决现阶段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该系统结构简单,处理流程简易且效率高,相比工业性的污水处理形式也一定程度上能节约成本和能耗。



技术特征:

1.一种花园式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湿地池、第一环形湿地池、第二环形湿地池、蓄水池、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所述第一环形湿地池绕所述中心湿地池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环形湿地池绕所述第一环形湿地池的外侧设置;所述蓄水池绕所述第二环形湿地池的外侧设置;所述中心湿地池、所述第一环形湿地池、所述第二环形湿地池以及所述蓄水池均同轴设置,且表面种植水生植物;所述中心湿地池由池底向上依次铺设有砾石层、混合过滤层以及土壤层;所述第一环形湿地池和所述第二环形湿地池均填充土壤;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中心湿地池的土壤层;所述出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蓄水池联通;所述中心湿地池、所述第一环形湿地池、所述第二环形湿地池以及所述蓄水池的深度均不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园式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湿地池中的混合过滤层由煤粉灰和炉渣混合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花园式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湿地池、所述第一环形湿地池、所述第二环形湿地池以及所述蓄水池的深度由所述中心湿地池向所述蓄水池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花园式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湿地池深度为2.8m;所述第一环形湿地池的深度为2.2m;所述第二环形湿地池的深度为1.6m;所述蓄水池的深度为0.8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花园式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湿地池中所述砾石层的深度为0.8m;所述混合过滤层的深度为0.8m;所述土壤层的深度为1.2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园式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湿地池的直径为3.0m;所述第一环形湿地池的直径为4.8m;所述第二环形湿地池的直径为5.6m;所述蓄水池的直径为7.0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提供一种花园式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第一环形湿地池绕中心湿地池的外侧设置;第二环形湿地池绕第一环形湿地池的外侧设置;蓄水池绕第二环形湿地池的外侧设置;中心湿地池、第一环形湿地池、第二环形湿地池以及蓄水池均同轴设置,且表面种植水生植物;中心湿地池由池底向上依次铺设有砾石层、混合过滤层以及土壤层;第一环形湿地池和第二环形湿地池均填充土壤;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中心湿地池的土壤层;出水管的进水口与蓄水池联通;中心湿地池、第一环形湿地池、第二环形湿地池以及蓄水池的深度均不相同。能够实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裴亮,多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