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业养殖尾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29306发布日期:2023-06-29 14:2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渔业养殖尾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尾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渔业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有着长足的进步,渔业养殖就是其中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包鱼塘做起了养殖。传统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方法,会导致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体,会导致养殖池水富营养化,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仅恶化养殖水环境,导致鱼、虾、蟹等养殖动物的疾病发生,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养殖尾水排入外河,会对自然水域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现在的渔业养殖开始考虑可持续发展,养殖尾水处理和重复利用已经成了研究渔业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2、公开号为cn21602363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侧靠近底部处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靠近后侧处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前侧设有泵体,所述电机与泵体之间设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的内腔固定贯穿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后端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前端与泵体连接,所述泵体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泵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箱体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筛板,所述箱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筛板,所述第二筛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内腔左侧壁上,所述第一筛板右侧与第二筛板固定连接。仅仅将尾水中的沉淀物质做了简单的过滤处理就进行了排放,而溶解在尾水中的大量有机物、胶状物等均没有被进行处理,排放到自然中仍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为此,提出一种渔业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渔业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通的沉淀腔、过滤腔、氧化分解腔、吸附腔四个腔室;所述沉淀腔顶部开设有絮凝剂添加口;所述沉淀腔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固接有尾水提升泵;所述吸附腔底部连通有泄放管,所述泄放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沉淀腔内部与所述过滤腔顶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过滤腔底部与所述氧化分解腔顶部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上均设置有蠕动泵。

2、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为软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进水端固接有漂浮球,所述漂浮球内部填有填料,所述第一连接管进水端呈v字形与所述漂浮球固接。

3、优选的,所述氧化分解腔底部连通有臭氧发生器。

4、优选的,所述氧化分解腔和所述吸附腔连接壁面的顶端开设有溢流口。

5、优选的,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过滤层组,所述过滤层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滤网层、pp棉层和生物过滤层,所述滤网层、pp棉层和生物过滤层彼此之间分开放置。

6、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出水端位于所述过滤层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管进水端穿过所述过滤层组。

7、优选的,所述吸附腔内设置有吸附组;所述吸附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生态碳纤维填料层和生物活性炭过滤层。

8、优选的,所述沉淀腔底部设置为锥形,并开设有出料口。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渔业养殖尾水经进水管被尾水提升泵提升至沉淀腔内部;从絮凝剂添加口处添加絮凝剂,絮凝剂使尾水进行混凝沉淀反应;等待一段时间,使沉淀腔内絮凝物以及泥沙等较重的杂质沉淀到沉淀腔底部;而后第一连接管通过蠕动泵缓慢抽取沉淀池上方的尾水进入过滤腔内,避免水流过快,来不及过滤而造成尾水在过滤腔内积聚;尾水在过滤腔内经过层层过滤,过滤掉尾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后由第二连接管通过蠕动泵被同速度地缓慢输送至氧化分解腔内;在氧化分解腔内尾水中积累的氨氮,亚硝酸盐等被氧化,同时将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其可生化性,使其更容易被吸附,有机碳含量、化学需氧量浓度降低,尾水中多种还原性污染物被去除,水质得到净化;然后尾水通过溢流口进入吸附腔,小分子有机物以及大量微生物等被吸附聚集,也可吸附残余的氧化气体,使尾水进一步被净化达到排放标准,达标后的尾水从泄放管处被排出,阀门对尾水的泄放进行控制。本申请除了对尾水中所含沉淀物进行了去除,还经过絮凝去除了其中的胶状物,通过氧化分解了氨氮,亚硝酸盐大分子有机物等,并对分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进行了吸附和生物分解去除,净化程度更高。



技术特征:

1.一种渔业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通的沉淀腔(1)、过滤腔(2)、氧化分解腔(3)、吸附腔(4)四个腔室;所述沉淀腔(1)顶部开设有絮凝剂添加口(5);所述沉淀腔(1)顶部连通有进水管(6),所述进水管(6)上固接有尾水提升泵(7);所述吸附腔(4)底部连通有泄放管(8),所述泄放管(8)上设置有阀门(9);所述沉淀腔(1)内部与所述过滤腔(2)顶部通过第一连接管(10)连通;所述过滤腔(2)底部与所述氧化分解腔(3)顶部通过第二连接管(11)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10)和所述第二连接管(11)上均设置有蠕动泵(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0)为软管,所述第一连接管(10)的进水端固接有漂浮球(13),所述漂浮球(13)内部填有填料(14),所述第一连接管(10)进水端呈v字形与所述漂浮球(13)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分解腔(3)底部连通有臭氧发生器(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分解腔(3)和所述吸附腔(4)连接壁面的顶端开设有溢流口(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2)内设置有过滤层组,所述过滤层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滤网层(17)、pp棉层(18)和生物过滤层(19),所述滤网层(17)、pp棉层(18)和生物过滤层(19)彼此之间分开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渔业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0)出水端位于所述过滤层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管(11)进水端穿过所述过滤层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腔(4)内设置有吸附组;所述吸附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生态碳纤维填料层(20)和生物活性炭过滤层(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腔(1)底部设置为锥形,并开设有出料口(2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渔业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通的沉淀腔、过滤腔、氧化分解腔、吸附腔四个腔室;沉淀腔顶部开设有絮凝剂添加口;沉淀腔顶部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上固接有尾水提升泵;吸附腔底部连通有泄放管,泄放管上设置有阀门;沉淀腔内部与过滤腔顶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过滤腔底部与氧化分解腔顶部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均设置有蠕动泵。本技术除了对尾水中所含沉淀物进行了去除,还经过絮凝去除了其中的胶状物,通过氧化分解了氨氮,亚硝酸盐大分子有机物等,并对分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进行了吸附和生物分解去除,净化程度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刘馥凌,刘晓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梁山县拳铺镇人民政府
技术研发日:202302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