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一体化生化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17046发布日期:2023-08-14 06:5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高效一体化生化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高效一体化生化罐。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多数一体化生化设备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采用接触氧化等好氧工艺为主,且形状主要为矩形池,不具备沉淀池的功能,对于脱氮除磷的处理效果差,较少用于含工业污水的市政污水处理,而部分分体式生化设备由厌氧罐与好氧罐连接组成,其结构稳固性差、抗冲击负荷弱且管路连通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固性强、脱氮效果好且实现降解cod、脱氮、除磷、污泥沉淀于一体的高效一体化生化罐。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高效一体化生化罐,包括好氧内圈,好氧内圈的外侧设有与其连通的厌氧外圈,厌氧外圈内设有用于将污水推动流入好氧内圈的推流器,且其外侧连通设有污水进口,厌氧外圈的顶部设有若干个沉淀池,好氧内圈的顶部外侧连通设有若干个分别与若干个沉淀池对应连通的出水围堰,沉淀池与厌氧外圈之间连通设有沉淀区斜管,沉淀池的顶部一侧连通设有溢流堰,溢流堰连通设有出水管,好氧内圈内均匀排布有若干个微孔曝气盘。

4、作为优选,厌氧外圈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可控曝气机构,可控曝气机构与沉淀池呈间隔设置。

5、作为优选,好氧内圈和厌氧外圈的内部均设有溶解氧检测仪。

6、作为优选,好氧内圈内设有污泥浓度计。

7、作为优选,还包括与好氧内圈内侧底部连通的排泥管,排泥管连通设有排泥泵。

8、作为优选,排泥管上设有手动阀。

9、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排空管和第二排空管,第一排空管与好氧内圈的内侧底部连通,第二排空管的一端与厌氧外圈的底部内侧连通,且其另一端与第一排空管连通。

10、作为优选,厌氧外圈内设有ph计。

11、作为优选,厌氧外圈的一侧设有旋梯。

12、作为优选,好氧内圈呈圆形设置。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该高效一体化生化罐通过将污水从厌氧外圈底部流入好氧内圈并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实现降解cod、脱氮、除磷以及沉淀功能于一体,污水流通的结构简单且结构稳固性强,污泥经沉淀区斜管重力沉降后自底部流入厌氧外圈内,实现循环脱氮,提高脱氮的效果,不仅能有效处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还可稳定处理混有工业污水的市政污水达标排放,解决了工业污水排放难达标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一体化生化罐,包括好氧内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内圈(1)的外侧设有与其连通的厌氧外圈(2),所述厌氧外圈(2)内设有用于将污水推动流入好氧内圈(1)的推流器(3),且其外侧连通设有污水进口(4),所述厌氧外圈(2)的顶部设有若干个沉淀池(5),所述好氧内圈(1)的顶部外侧连通设有若干个分别与若干个沉淀池(5)对应连通的出水围堰(6),所述沉淀池(5)与厌氧外圈(2)之间连通设有沉淀区斜管(7),所述沉淀池(5)的顶部一侧连通设有溢流堰(8),所述溢流堰(8)连通设有出水管(9),所述好氧内圈(1)内均匀排布有若干个微孔曝气盘(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一体化生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外圈(2)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可控曝气机构(11),所述可控曝气机构(11)与沉淀池(5)呈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一体化生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内圈(1)和厌氧外圈(2)的内部均设有溶解氧检测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一体化生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内圈(1)内设有污泥浓度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一体化生化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好氧内圈(1)内侧底部连通的排泥管(12),所述排泥管(12)连通设有排泥泵(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一体化生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12)上设有手动阀(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一体化生化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排空管(15)和第二排空管(16),所述第一排空管(15)与好氧内圈(1)的内侧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排空管(16)的一端与厌氧外圈(2)的底部内侧连通,且其另一端与第一排空管(15)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一体化生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外圈(2)内设有ph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一体化生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外圈(2)的一侧设有旋梯(1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一体化生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内圈(1)呈圆形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一体化生化罐,好氧内圈的外侧设有厌氧外圈,厌氧外圈的外侧连通设有污水进口,厌氧外圈的顶部设有沉淀池,好氧内圈的顶部外侧连通设有出水围堰,沉淀池与厌氧外圈之间连通设有沉淀区斜管,沉淀池的顶部一侧连通设有溢流堰,溢流堰连通设有出水管,通过将污水从厌氧外圈底部流入好氧内圈并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实现降解COD、脱氮、除磷以及沉淀功能于一体,污水流通的结构简单且结构稳固性强,污泥经沉淀区斜管重力沉降后自底部流入厌氧外圈内,实现循环脱氮,提高脱氮的效果,不仅能有效处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还可稳定处理混有工业污水的市政污水达标排放,解决了工业污水排放难达标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容纯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新联生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