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化池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01183发布日期:2023-06-18 00:44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化池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生化池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1、在污水处理中,生化池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但是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水温影响较大,一般认为在水温15~30℃范围内,微生物生理活动旺盛,分解有机污染物能力最强,在此温度范围外,均会导致以微生物体为主体的活性污泥的氧化分解反应程度受到不利影响。当温度低于10℃,微生物对有机物的代谢功能明显降低;水温在5℃的情况下,微生物停止繁殖,有机污染物几乎不分解,污水处理效果大打折扣。

2、而另一方面,在污水深度处理中,常使用臭氧氧化作为污水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在制备臭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循环冷却水将产生的热量带出设备,否则将直接影响臭氧发生器的效率,增加运行成本。具体而言,臭氧氧化所使用的高压放电臭氧发生器由外循环冷却水和内循环冷却水系统组成,其中外循环水温度<32℃,内循环出水温度<39℃,进出水温升△t≤4℃。为保障外循环水水温指标(尤其夏季高温),一般增增设外循环冷水机组,降低外循环水温。

3、在污水生化池中,对于污水池水温过低的情况,为确保污水生化处理效果,需要对污水进行加热。常规加热方式有蒸汽、热水和电加热,但是这些加热方式均会消耗能源,直接增加污水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化池加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生化池传统的加热方式能耗大、导致污水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化池加热系统,包括生化池、与生化池通过外循环冷却管道连通的换热器、与换热器通过内循环冷却管道连通的臭氧发生器;所述生化池内设置有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连通外循环冷却管道一侧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外循环冷却管道另一侧的进液端和出液端与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和冷流体入口连接,使得经换热器换热后的冷流体流入外循环冷却管道后,流经加热盘管再流出,再经外循环冷却管道进入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换热器的热流体入口和热流体出口分别连通内循环冷却管道的一侧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内循环冷却管道的另一侧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则分别与臭氧发生器的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进口相连通。

3、可选的,在生化池的加热盘管下方的生化池底面固接有曝气器,所述曝气器与空气管道连接,所述空气管道与池外鼓风设备相连。

4、可选的,在所述外循环冷却管道上设有外循环水泵。

5、可选的,在所述内循环冷却管道上设有内循环水泵。

6、本实用新型的生化池加热系统,巧妙联合污水后端深度处理工艺中常用的臭氧发生器,借助其高压放电产臭氧时产生的热量而加热污水前端处理中常用的生化池。具体而言,通过改造原有的臭氧发生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通过内外循环冷却管道、换热器等部件装置,将其热量传递至生化池中,使其余热得到充分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生化池加热系统,既使臭氧发生器自身循环冷却,又使生化池得以加热,既降低臭氧发生器的循环冷却系统的冷却能耗,又降低生化池的加热能耗,双方面地降低了污水处理的能耗和成本,使污水处理这一一环保设施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特征:

1.一种生化池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化池、与生化池通过外循环冷却管道连通的换热器、与换热器通过内循环冷却管道连通的臭氧发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池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生化池的加热盘管下方的生化池底面固接有曝气器,所述曝气器与空气管道连接,所述空气管道与池外鼓风设备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池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循环冷却管道上设有外循环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池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循环冷却管道上设有内循环水泵。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生化池加热系统。包括生化池、与生化池通过外循环冷却管道连通的换热器、与换热器通过内循环冷却管道连通的臭氧发生器;外循环冷却管路连接加热盘管和换热器,形成了第一循环回路;内循环冷却管路连接换热器和臭氧发生器,形成了第二循环回路。上述第一循环回路与第二循环回路水温存在差异,第一循环回路相对较冷,第二循环回路相对较热,第二循环回路通过换热器传递,将臭氧发生器的热量传入第一循环回路中,实现对生化池的加热。通过本技术的加热系统,降低了生化池加热耗能,减少了污水处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沈孝辉,周亮,甘玲,张丽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