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9364发布日期:2023-08-20 12:0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环境保护,具体是一种废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因有两个氧原子,故俗称双氧水。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水溶液适用于医用伤口消毒及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在一般情况下会分解成水和氧气,但分解速度极其慢,加快其反应速度的办法是加入催化剂,分解之后会生成氧气和水,但过氧化氢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致癌物。

2、目前人们在使用双氧水对伤口进行处理后,此时的双氧水废液常常会被倒入至垃圾袋中丢弃,最终丢入至垃圾桶之中,但由于缺少对双氧水废液的处理,同时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且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当双氧水接触到塑料垃圾,或者垃圾车斗上的金属时,将会对金属产生腐蚀,进而降低垃圾车斗的使用寿命,若是塑料袋不小心破损,其泄漏的双氧水将会对人们的皮肤以及地面造成损伤,因此提出一种废液处理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液处理装置,解决了未对双氧水废液进行处理就丢弃导致金属腐蚀和对人们皮肤造成损伤的情况出现,使本结构具有良好的对双氧水废液进行处理的优点。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液处理装置,包括反应筒,所述反应筒内腔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催化剂,所述顶盖外表面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加热管,所述顶盖内腔顶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塞柱,所述活塞柱的内腔开设有l形管道,所述活塞柱的外表面套接有弹力弹簧,所述顶盖外表面螺旋分布开设有圆孔。

5、优选的,所述反应筒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支撑座,所述环形支撑座的直径大于反应筒中部的直径。

6、优选的,所述顶盖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把手。

7、优选的,所述反应筒,环形支撑底座以及顶盖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8、优选的,所述弹力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内腔的顶部和活塞柱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l形管道顶部的一端与顶盖的内壁相接触,所述l形管道底部的一端与反应筒的内腔相连通。

10、优选的,所述催化剂选用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由玄武岩纤维材料制成的布料包裹,催化剂整体呈圆柱状。

11、(三)有益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应筒、顶盖、催化剂和加热管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良好的对双氧水废液进行处理的作用,通过将双氧水废液倒入至反应筒的内腔之中,随后操作人员旋转环形把手使得顶盖旋入至反应筒之中,此时运行加热管,将反应筒内部双氧水的温度加热至℃,同时配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从而将反应筒内部的双氧水废液完全分解为氧气和水,此时由于反应筒内部气体的膨胀使得反应筒内部的气压增大,进而使得活塞柱发生向上方向的移动,同时反应筒内部的气体将会通过l形管道排出至外界,完成操作,从而解决了双氧水废液乱丢弃导致金属腐蚀以及对人们皮肤造成损伤的情况出现。



技术特征:

1.一种废液处理装置,包括反应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筒(1)内腔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2),所述顶盖(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催化剂(3),所述顶盖(2)外表面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加热管(4),所述顶盖(2)内腔顶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塞柱(5),所述活塞柱(5)的内腔开设有l形管道(7),所述活塞柱(5)的外表面套接有弹力弹簧(6),所述顶盖(2)外表面螺旋分布开设有圆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筒(1)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支撑座,所述环形支撑座的直径大于反应筒(1)中部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筒(1),环形支撑底座以及顶盖(2)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弹簧(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2)内腔的顶部和活塞柱(5)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管道(7)顶部的一端与顶盖(2)的内壁相接触,所述l形管道(7)底部的一端与反应筒(1)的内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3)选用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由玄武岩纤维材料制成的布料包裹,催化剂(3)整体呈圆柱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废液处理装置,包括反应筒,所述反应筒内腔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催化剂,所述顶盖外表面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加热管,所述顶盖内腔顶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塞柱,所述活塞柱的内腔开设有L形管道。本技术通过反应筒、顶盖、催化剂和加热管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良好的对双氧水废液进行处理的作用,通过将双氧水废液倒入至反应筒的内腔之中,同时反应筒内部的气体将会通过L形管道排出至外界,完成操作,从而解决了双氧水废液乱丢弃导致金属腐蚀以及对人们皮肤造成损伤的情况出现。

技术研发人员:蔡丽丽,骆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蔡丽丽
技术研发日:20230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