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修复系统

文档序号:35569016发布日期:2023-09-24 06:50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修复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伏电站周边绿化及生态修复的,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1、作为我国新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尤为广阔。据统计,我国的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5年居全球首位,截至2021年底,我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6亿千瓦,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不同于单纯的光伏电站,光伏实证基地就像是光伏行业的“百科全书”,除了在5个实证试验区,综合对比分析127种光伏技术组合外,还将开展“光伏+生态修复”等实证,带动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绿色交通等,产业集群实证方案落地。光伏+生态修复”是“光伏+”众多应用中的一个分支。

2、所谓“光伏+”,即光伏发电和传统多业态的深度融合,这其中既有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也包括与不同发电形式的融合,具有广泛拓宽应用场景、提高经济效益等优势。光伏+农林牧渔,构建了上面发电,下面种植、养殖的立体格局,田间、山野、草场、池塘,绿意更浓。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8417683u”公开的“一种光伏场区耦合林草 恢复和家禽养殖的复合生态系统”,并公开了“通过在光伏场区选择一片区域作为土壤耕作层,在土壤耕作层上设置林草恢复层,用于种植经济灌木和草本植物,以改善场区土壤、固持场区水土资源。”此种在光伏场区中构建的生态系统仍然具有以下缺点:第一,对光伏场区周边的生态改善较差;第二,在大西北的荒漠地带的光伏区,该地区的存在土质差、风沙大的特点,而风沙的撞击和累积对光伏设备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在此种环境中优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最大程度的防风沙和改良土质;第三,由于光伏区一般区域面积较大,且位置一般偏僻,因此装置系统不宜复杂,否则会增加施工和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修复系统,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设置于光伏区中的光伏电池板群,所述光伏电池板群的周边围设有一个湿地池,所述湿地池埋入所述光伏区周边的土层中,所述湿地池的池内填充有基质填料,所述基质填料包括水热炭和原土,所述基质填料中种植有植被,所述湿地池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溢流孔,所述湿地池通过灌溉管灌溉,所述灌溉管穿设于所述湿地池的上方,所述灌溉管上均匀设有若干与所述湿地池中心相对的滴灌孔。

4、进一步的,所述湿地池的内侧轮廓线与所述光伏电池板群的外侧轮廓线一致。

5、进一步的,所述湿地池的池面高于所述光伏区周边的土层地面。

6、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孔为斜孔,所述溢流孔位于池壁外侧的孔口高于所述溢流孔位于池壁内侧的孔口,所述溢流孔与水平面呈45°~65°。

7、进一步的,所述灌溉管的输入端通过第一开关阀连接补肥调节池,所述补肥调节池通过第二开关阀连接补水池,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均电连接控制器。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结构简单,非常适合大面积平坦光伏区周边的应用,通过本申请系统对光伏区有一定的防沙作用,同时对光伏区周边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态修复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设置于光伏区中的光伏电池板群(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板群(1)的周边围设有一个湿地池(2),所述湿地池(2)埋入所述光伏区周边的土层中,所述湿地池(2)的池内填充有基质填料(3),所述基质填料(3)包括水热炭和原土,所述基质填料中种植有植被(4),所述湿地池(2)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溢流孔(5),所述湿地池(2)通过灌溉管(6)灌溉,所述灌溉管(6)穿设于所述湿地池(2)的上方,所述灌溉管(6)上均匀设有若干与所述湿地池(2)中心相对的滴灌孔,所述灌溉管(6)的输入端通过第一开关阀(7)连接补肥调节池(8),所述补肥调节池(8)通过第二开关阀(9)连接补水池(10),所述第一开关阀(7)和所述第二开关阀(9)均电连接控制器(11),所述湿地池(2)的内侧轮廓线与所述光伏电池板群(1)的外侧轮廓线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池(2)的池面高于所述光伏区周边的土层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孔(5)为斜孔,所述溢流孔(5)位于池壁外侧的孔口高于所述溢流孔(5)位于池壁内侧的孔口,所述溢流孔(5)与水平面呈45°~6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设置于光伏区中的光伏电池板群,所述光伏电池板群的周边围设有一个湿地池,所述湿地池埋入所述光伏区周边的土层中,所述湿地池的池内填充有基质填料,所述基质填料包括水热炭和原土,所述基质填料中种植有植被,所述湿地池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溢流孔,所述湿地池通过灌溉管灌溉,所述灌溉管穿设于所述湿地池的上方,所述灌溉管上均匀设有若干与所述湿地池中心相对的滴灌孔。本申请结构简单,非常适合大面积平坦光伏区周边的应用,通过本申请系统对光伏区有一定的防沙作用,同时对光伏区周边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态修复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裴亮,孙莉英,多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