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1883发布日期:2023-11-22 14:1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河道水质处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1、浅水河道(包括沟渠)广泛存在于城郊地区,水源主要为再生水和雨水。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为非降雨时段水位较低、但降雨时会形成短期洪水冲击,河道水生态缺少亮点、景观效果一般。但是随着城市发展、水生态考核要求提高以及公众对河道品质提升的需求提升,城郊浅水河道也面临水质、水生态、水景观提升的需求。

2、目前,河道生态修复与净化工程中,通常在河道内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等,通过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作用转移、削减河道水体污染物浓度。河道一般保持畅通,或设置少量跌水堰。但是,由于浅水河道通常流量及水位变化大,尤其在夏季水生植物容易出现被洪水冲刷后倒伏、旱季或水位低时裸露枯萎的情况,导致水生植物的成活率低。而且河道平面布置较为单调,或设置硬质跌水堰等导致河道生态景观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能够提升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质改善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包括河道和水生植物系统,水生植物系统沿河道的长度方向分布于河道内,水生植物系统包括多种挺水植物,水生植物系统用于净化和提升河道内的来水水质;其中,河道内沿其水流方向布置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多个挡水座,各个挡水座沿河道的宽度方向延伸布置,多个挡水座沿长度方向间隔交错分布于河道内两侧,以在河道内形成s形流道。

3、在本方案中,河道内种植有水生植物系统,水生种植系统内的挺水植物可以净化水体,以提升来水水质,为了更好的提高水生植物系统的净化效果,通过在河道内设置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中的多个挡水座相互配合,能够将河道内形成s形流道,导流组件在降雨和非降雨时段的作用有所不同。在非降雨时段时,上游来水进入河道并沿各个挡水座形成的s形路线流动,水体的流速减缓,水力停留时间延长,增加河道内的水体与水生植物系统的接触时间,水体在经过水生植物系统时水体内的污染物得到削减,从而提高了生态净化作用时间及净化效果。在降雨时段或强降雨时段时,s形的流道可以在挡水座的水力阻挡作用下来减缓河道内水流的流速,减小洪水对水生植物系统的冲击力,并且可以有效拦截洪水中的泥沙等悬浮物,因此本方案中的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能够提升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质改善效果。

4、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河道的水流方向,河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储水凹坑。

5、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河道内设置于有储水凹坑,储水凹坑可以供水生植物系统布置,并且储水凹坑可以为旱季缺水时提供景观层次感以及给动植物体提供生存空间。

6、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座由多个生态袋堆砌搭建而成。

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生态袋堆砌作为挡水座,既方便施工又生态环保,并且在后续实际使用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挡水座的高度,灵活性强。

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河道的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上,相邻两生态袋之间通过工程固定扣连接固定。

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工程固定扣将生态袋之间连接固定,提高了挡水座的稳定性,降低了挡水座被洪水冲击垮塌的概率。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座的背水面一侧设置有加固钢筋,加固钢筋的一端连接于生态袋,另一端嵌入于河道的沟底。

11、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挡水座的稳定性,通过在挡水座的背水面设置有加固钢筋,加固钢筋插入于河道的沟底,这样加固钢筋可以对挡水座进行加固,以避免水量大时将挡水座冲毁。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座设置为石笼,石笼包括石笼网以及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填充于石笼网内。

13、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挡水座采用为石笼,石笼取材方便,稳定性高,易于实现,并且采用石笼时,水体还可从石笼中经过,也可以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导流组件中,相邻两座挡水座在长度方向的距离为河道的沟底宽度的1.5倍-4倍。

15、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相邻两座挡水座的间距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保证河道内的水流流动均匀,降低河道内出现涡流的概率。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座朝向于河道的下游方向一侧倾斜设置,以使挡水座与河道的宽度方向具有夹角,夹角为10°-45°。

1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挡水座与河道的横断面呈一定夹角,且挡水座朝向于河道的下游方向一侧倾斜,从而可有效避免沉积物在挡水座与河道的岸坡连接处出现淤积的现象。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座的长度为河道的沟底宽度的1/2-3/4。

1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挡水座的长度为河道的沟底宽度的1/2-3/4,上下相邻两个挡水座能够将河道宽度方向完全覆盖,使得河道内的水流能够呈s形流动。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座的高度高于河道的常水位10cm-25cm,且低于河道的河顶,挡水座的顶部构成溢流部,溢流部用于在河道应对强降雨期时供洪水溢流通过。

2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挡水座高度高出河道内常水位10-25厘米,当在应对强降雨期时,挡水座的顶部直接供河道内的洪水溢过,利于河道行洪。

22、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河道的水流方向,所述河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储水凹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座由多个生态袋堆砌搭建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河道的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上,相邻两所述生态袋之间通过工程固定扣连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座的背水面一侧设置有加固钢筋,所述加固钢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生态袋,另一端嵌入于所述河道的沟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座设置为石笼,所述石笼包括石笼网和级配碎石,所述级配碎石填充于所述石笼网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流组件中,相邻两座所述挡水座在所述长度方向的距离为所述河道沟底宽度的1.5倍-4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座朝向于所述河道的下游方向一侧倾斜设置,以使所述挡水座与所述河道的所述宽度方向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为10°-4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座的长度为所述河道的沟底宽度的1/2-3/4。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座的高度高于所述河道常水位10cm-25cm,且低于所述河道的河顶,所述挡水座的顶部构成溢流部,所述溢流部用于在所述河道应对强降雨期时供洪水溢流通过。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属于河道水质处理技术领域。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包括河道和水生植物系统,水生植物系统沿河道的长度方向分布于河道内,水生植物系统包括多种挺水植物,水生植物系统用于净化和提升河道内的来水水质;其中,河道内沿其水流方向布置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多个挡水座,各个挡水座沿河道的宽度方向延伸布置,多个挡水座沿长度方向间隔交错分布于河道内两侧,以在河道内形成S形流道。这种浅水河道生态净化系统能够提升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质改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孟婷婷,冒建华,刘玉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