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多通道导流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75462发布日期:2023-06-28 13:0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多通道导流风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实验室排风柜,特别是涉及实验室通风柜、通风房和其他实验室通风局部工作内腔的导流风道,以及优化该导流风道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1、化学暴露是实验室工作的无形危险之一,伴随着大量有害物质如气体、蒸气、粉尘和悬浮颗粒甚至是放射性物质等的产生;近些年来,化学暴露对健康造成的损害症状越来越受人们所重视。排风柜是一种安全装置。它被归类为个人防护设备,其主要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保护,防止其接触正在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并在起火或爆炸时提供一定的保护。

2、人们常想象的一个现象是:“假设排风柜开口处的面风速相当均匀,那么排风柜内的气流模式也很均匀”。其实这是错误的,气流是有惯性和粘性的,比值称为雷诺数,雷诺数的高低代表了柜内层流和湍流的产生。用优良的排风导流风道结构能够提供优良的排风效果。如2019211624948一种用于排风柜的多方向补风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的排风柜具有如下缺点:(1)通常在排气柜中安装空调设备,该排气柜运作时,在该排气柜内的有害气体持续排出情形下,使该空调设备所制冷的空调气流被持续的补入至该操作室内部,以维持该操作室内部气压;(2上述传统的排气柜采用补风型排气,通过门片开启的操作窗,从建筑物的补风动力系统中获取补偿气流进入该排气柜的操作室,这样的设计由于补风造成空调设备的空调能耗高;(3)补入的气流并不能在该排气柜的操作室内建立起稳定的空气流动模式,所以空气乱流和涡流问题仍未解决,危害实验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溢流风险依旧存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排风柜结构的排风导流风道并不具有优良的排风效果,为了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验证不同结构的排风柜的导流风道的排风性能,现有的通常是做出来后进行试验才知道具体的效果,时间周期差个,研发成本高,无效方案的概率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室多通道导流风道结构,用以解决工作腔内湍流、有害气体积聚和排风不畅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验室多通道导流风道,用于排风柜中,所述导流风道采用三通道结构,三通道结构包括相互隔离且独立设置的下部风道、中部风道和顶部风道,三通道结构均为排风导流通道,导流风道上设带有出风口的顶部集风罩,位于顶部集风罩与中部风道之间为实验工作腔;

4、所述顶部集风罩采用由下至上的缩口结构,上部为圆形,下部为矩形口,所述下部矩形口与内部导流板顶部固定相连;

5、所述中部风道和顶部风道的风道入口位置安装有可调节式孔隙板;所述实验工作腔的后端脚位置为球体外弧形结构,位于实验工作腔的前部为进风口。

6、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道结构由外到内依次间隔且竖向环绕设置的外部导流板、中部导流板以及内部导流板构成。

7、进一步地,所述中部导流板两端与外部导流板内侧面固定相连形成下部风道;所述内部导流板两端与中部导流板内侧面固定相连形成中部风道。

8、进一步地,所述中部风道的底部风道入口高于下部风道的底部风道入口。

9、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式孔隙板采用双层相互重叠的孔板结构,通过推移双层的孔板,使相互间孔隙发生变化,实现孔隙率调整。

10、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包括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互隔离且独立设置的下部风道、中部风道和顶部风道的三通道结构,该结构有利于增强在排风柜内的稳定的空气流动,降低空气乱流和涡流带来的问题,具有优良的排风效果,在流道结构上,相较多数通风柜内流道,湍流数量减少显著,自净时间缩短至10s左右,低面风速0.3m/s时也保证有害气体泄漏达到规范标准;

12、(2)顶部集风罩采用上部为圆形,下部为矩形口且由下至上的缩口结构,位于中部风道和顶部风道的风道入口位置安装的可调节式孔隙板能够联动调节孔隙率,能够基于具体场景优化顶部部湍流;实验工作腔的后端脚位置为球体外弧形结构,可以有效消除后端角部湍流的存在,防止有害气体角部长时间积聚;

13、(3)优化过后的导流流道,相较于以往内部阻力更小,柜内湍流更少,相同的排风量下,有害气体外溢更少,达到了提高实验人员实验环境的目的。

14、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实验室多通道导流风道,用于排风柜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风道采用三通道结构,三通道结构包括相互隔离且独立设置的下部风道(1)、中部风道(2)和顶部风道(3),三通道结构均为排风导流通道,导流风道上设带有出风口(5)的顶部集风罩(4),位于顶部集风罩(4)与中部风道(2)之间为实验工作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多通道导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道结构由外到内依次间隔且竖向环绕设置的外部导流板(101)、中部导流板(102)以及内部导流板(103)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室多通道导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导流板(102)两端与外部导流板(101)内侧面固定相连形成下部风道(1);所述内部导流板(103)两端与中部导流板(102)内侧面固定相连形成中部风道(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多通道导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风道(2)的底部风道入口高于下部风道(1)的底部风道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多通道导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式孔隙板(6)采用双层相互重叠的孔板结构,通过推移双层的孔板,使相互间孔隙发生变化,实现孔隙率调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多通道导流风道,涉及实验室排风柜技术领域。本技术导流风道包括相互隔离且独立设置的下部风道、中部风道和顶部风道,中部风道和顶部风道的风道入口位置安装有可调节式孔隙板;实验工作腔的后端脚位置为球体外弧形结构,位于实验工作腔的前部为进风口。本技术的三通道结构有利于增强在排风柜内的稳定的空气流动,降低空气乱流和涡流带来的问题,具有优良的排风效果,在流道结构上,相较多数通风柜内流道,内部阻力更小,湍流数量减少显著,自净时间大大缩短;实验工作腔的后端脚位置为球体外弧形结构,可以有效消除后端角部湍流的存在,防止有害气体角部长时间积聚。

技术研发人员:任冰冰,王蕾,郑大为,刘思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亚保实验室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