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导排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1929发布日期:2023-11-30 11:1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导排井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垃圾填埋场,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导排井。


背景技术:

1、随着生活垃圾的逐渐增多,垃圾处理也成为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垃圾处理一般通过填埋、焚烧、堆肥等方式集中处理,而其中垃圾填埋是效果最好、成本最低、污染较小的一种处理手段。

2、垃圾填埋场一般在垃圾填埋后需要设置气体/液体导排井,主要目的是为了对生物分解后产生的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等)进行导排处理,以及生物分解中必不可少的渗滤液的导排处理。

3、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6064806u,名称为《一种垃圾填埋场封场用气液导排井》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气液导排井,通过在外筒和内筒上设置不同的孔径的孔,以在旋转内筒将不同孔位旋转至统一位置,最终实现对气液流量的控制。但是,由于垃圾填埋场的导排井需要定期维护,尤其是气体的导排,由于存在可燃性气体的存在,因此,需要对导排管定位维护、甚至在导排管损坏时进行更换。而现有技术中的导排管整体固定在了导排井内,并且与盲板直接连接,不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换。

4、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适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导排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支撑结构导排管的连接结构,既实现了密封、又确保安拆方便、方便后期维护和更换导排管的适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导排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导排井,该导排井包括:

4、预埋至由碎石堆砌成的填埋场地内的外筒;以及

5、由所述外筒的轴向嵌入所述外筒内的内筒;

6、所述内筒的上端通过内筒法兰安装有盲板,所述盲板固定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导排管接管,导排管通过所述导排管接管延伸至所述导排井内;

7、所述导排管和所述导排管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导排管通过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导排管接管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导排管接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导排管的外径;

9、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10、支撑筒;以及

11、位于所述支撑筒外壁的密封层;

12、所述支撑筒套设、并固定于所述导排管的外部,且所述导排管通过所述支撑筒和所述密封层与所述导排管接管连接;

13、所述支撑筒通过所述密封层与所述导排管接管形成为过盈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外筒的上端部分延伸至填埋场地外部,且所述外筒的上端具有外筒法兰;

15、所述内筒法兰和所述外筒法兰之间设置有过渡筒;

16、所述过渡筒的内壁具有橡胶层,且所述过渡筒的壁厚大于所述外筒的壁厚,所述过渡筒的壁厚大于所述内筒的壁厚。

17、进一步的,所述导排管接管一端穿过所述盲板并延伸至所述内筒内部、所述导排管接管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盲板上方,且所述导排管接管延伸至盲板上方一端具有导排管接管法兰;

18、所述支撑筒上端具有支撑筒法兰;

19、所述支撑筒嵌入所述导排管接管时,所述支撑筒法兰和所述导排管接管法兰通过螺栓连接。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导排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导排井通过支撑结构作为导排管和导排管接管的连接部件,形成为过盈连接,既实现了密封连接,又可以便于安拆导排管和更换导排管。

22、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导排井可以根据导排管的规格调整支撑结构的尺寸来保证不同规格的导排管均可以与导排管接管配合连接,可以根据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导排管,通用性更好。



技术特征:

1.适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导排井,其特征在于,该导排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导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排管接管(3)的内径大于所述导排管(5)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导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上端部分延伸至填埋场地(10)外部,且所述外筒(1)的上端具有外筒法兰(1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导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排管接管(3)一端穿过所述盲板(202)并延伸至所述内筒(2)内部、所述导排管接管(3)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盲板(202)上方,且所述导排管接管(3)延伸至盲板(202)上方一端具有导排管接管法兰;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导排井,包括预埋至由碎石堆砌成的填埋场地内的外筒;以及由所述外筒的轴向嵌入所述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内筒的上端通过内筒法兰安装有盲板,所述盲板固定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导排管接管,导排管通过所述导排管接管延伸至所述导排井内;所述导排管和所述导排管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导排管通过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导排管接管连接。本技术的气体导排井通过支撑结构作为导排管和导排管接管的连接部件,形成为过盈连接,既实现了密封连接,又可以便于安拆导排管和更换导排管。

技术研发人员:谷成功,牛耕,王森杰,郭晶鑫,林威,聂晓彦,李雪,王渭,蒙劲,李雷犇,马晓春,李静,刘志和,王晓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