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地埋式生物生态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7280发布日期:2023-11-17 18:53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地埋式生物生态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为一种污水地埋式生物生态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主要借鉴城镇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技术,以生物接触氧化为典型代表及核心工艺的生物处理技术及装置被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所普遍采用,且这种污水处理方式也可应用于厂区、办公区等其他地方。

2、近年来以人工湿地为代表的生态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青睐,其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基建投资少、维护简便、运转费用低、出水稳定性好,同时可将污水处理与景观建设完美融合,提高了基础设施水平和环境质量水平,cn201820657830.5提出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地埋式生物生态处理装置,纵深紧凑布置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且反硝化生物区的引入可提高总氮去除效果,缩小所需装置体积,可大大减少占地面积;地埋式生物生态装置与服务区整体规划结合度高,造价及运营成本低,设备对运行管理简单方便,日常管理运行中无需专业管理技能人员,绿色节能,并且处理效果好,非常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

3、但是这种地埋式生物生态处理装置结构区域整体化,不便于运输和安装,且不能根据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需求,进行临时性的功能区的增设和减少,实用性较差,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各个功能区之间通过拼接方式进行连接,拆分后便于运输和安装;并可根据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需求进行功能区的增设和减少的一种污水地埋式生物生态处理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地埋式生物生态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地埋式生物生态处理装置,包括环形底座,所述环形底座内腔固定装配有布水机构,所述环形底座的上端固定装配有填料降解区,所述填料降解区的上端装配有反硝化区,所述反硝化区的上端装配有土壤一层降解区,所述土壤一层降解区的上端装配有土壤二层降解区,所述土壤二层降解区内腔中部装配有微曝气机构,所述土壤二层降解区内形成圆环屏障墙,所述填料降解区、反硝化区、土壤一层降解区和土壤二层降解区之间贴合位置处设有螺接连接结构。

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土壤一层降解区包括拼接圆筒,所述拼接圆筒内腔填充有土壤层,所述拼接圆筒内壁均匀横向固定装配有细杆,所述圆环屏障墙下端设有毛细根,且毛细根缠绕于细杆外侧。

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拼接圆筒包括同心分布的内层筒体和外层筒体,所述内层筒体外侧面和外层筒体内侧面之间位置均匀纵向固定装配有连接圆环,所述连接圆环上均匀开设有通孔,相邻所述拼接圆筒之间装配有螺接连接结构。

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螺接连接结构包括开设于内层筒体外侧面下端的外螺纹,所述内层筒体和外层筒体之间位置上端固定装配有内螺纹环体,所述内螺纹环体与外螺纹配合使用。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布水机构包括固定装配于环形底座内腔的空腔圆板,所述空腔圆板外壁固定连通有带阀进水管,且带阀进水管外侧端贯穿环形底座外壁延伸至外部,所述空腔圆板上表面均匀固定连通有喷头,所述喷头上端延伸至填料降解区内腔下端。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8、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技术对比文件进行优化改进,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填料降解区、反硝化区、土壤降解区、圆环屏障墙、微曝气机构的相关设计,仅针对装置外侧圆筒进行改进,使得各个功能区外侧圆筒独立成为拼接圆筒,相邻拼接圆筒之间通过螺接连接结构进行螺接固定,便于拆卸和安装,各个功能区之间通过拼接方式进行连接,拆分后便于运输和安装;并可根据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需求进行功能区的增设和减少。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地埋式生物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底座(11),所述环形底座(11)内腔固定装配有布水机构(12),所述环形底座(11)的上端固定装配有填料降解区(13),所述填料降解区(13)的上端装配有反硝化区(14),所述反硝化区(14)的上端装配有土壤一层降解区(15),所述土壤一层降解区(15)的上端装配有土壤二层降解区(16),所述土壤二层降解区(16)内腔中部装配有微曝气机构(3),所述土壤二层降解区(16)内形成圆环屏障墙(2),所述填料降解区(13)、反硝化区(14)、土壤一层降解区(15)和土壤二层降解区(16)之间贴合位置处设有螺接连接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地埋式生物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一层降解区(15)包括拼接圆筒(151),所述拼接圆筒(151)内腔填充有土壤层(152),所述拼接圆筒(151)内壁均匀横向固定装配有细杆(153),所述圆环屏障墙(2)下端设有毛细根(154),且毛细根(154)缠绕于细杆(153)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地埋式生物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圆筒(151)包括同心分布的内层筒体(1511)和外层筒体(1512),所述内层筒体(1511)外侧面和外层筒体(1512)内侧面之间位置均匀纵向固定装配有连接圆环(1513),所述连接圆环(1513)上均匀开设有通孔(1514),相邻所述拼接圆筒(151)之间装配有螺接连接结构(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地埋式生物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接连接结构(4)包括开设于内层筒体(1511)外侧面下端的外螺纹(41),所述内层筒体(1511)和外层筒体(1512)之间位置上端固定装配有内螺纹环体(42),所述内螺纹环体(42)与外螺纹(41)配合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地埋式生物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机构(12)包括固定装配于环形底座(11)内腔的空腔圆板(121),所述空腔圆板(121)外壁固定连通有带阀进水管(122),且带阀进水管(122)外侧端贯穿环形底座(11)外壁延伸至外部,所述空腔圆板(121)上表面均匀固定连通有喷头(123),所述喷头(123)上端延伸至填料降解区(13)内腔下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污水地埋式生物生态处理装置,基于现有技术对比文件进行优化改进,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填料降解区、反硝化区、土壤降解区、圆环屏障墙、微曝气机构的相关设计,仅针对装置外侧圆筒进行改进,使得各个功能区外侧圆筒独立成为拼接圆筒,相邻拼接圆筒之间通过螺接连接结构进行螺接固定,便于拆卸和安装,各个功能区之间通过拼接方式进行连接,拆分后便于运输和安装;并可根据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需求进行功能区的增设和减少。

技术研发人员:范鲁涛,刘达,胡杨,刘兵,孙磊,周衍平,韩冰,刘含军,郭宝,黄玉莹,李一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