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山区半山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7941发布日期:2023-12-07 05:2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山区半山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区半山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村庄生活污水产生量小,污染负荷低,难以集中收集处理,如果硬性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或集中式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施工难度大,管网建设成本高,后期运维困难。并且因山区半山区地势高差变化大,土地资源有限,在城镇使用的污水处理设备并不适用于山区半山区的农村地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区半山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适用于山区半山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格栅井、厌氧发酵池、土壤渗滤池和蓄水池,所述的格栅井、厌氧发酵池、土壤渗滤池和蓄水池沿坡地逐级下降设置,利用地势高度差使水体自然流动,减少能源使用;所述的格栅井的内部倾斜式设置有格栅,所述的格栅用于分离较大的固体垃圾,防止后面的管道及处理系统造成堵塞;所述的格栅井的出水口与厌氧发酵池的进水口接通连接,所述的厌氧发酵池使水体的停留时间≥16h,通过厌氧发酵,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起到沉淀作用;所述的土壤渗滤池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粗粒层、中粒层和细粒层,所述的粗粒层、中粒层和细粒层的填料为碎石、砂石、火山石、陶粒、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粗粒层的下方设有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的四周开设有多个梅花状出水孔,通过地势高度落差使水体由下至上流动,依次通过粗粒层、中粒层和细粒层进行过滤,所述的进水管的进水口延伸至土壤渗滤池的外部并与厌氧发酵池的出水口接通连接,所述的中粒层和细粒层的内部插入式设有多根通气管,所述的通气管用于增加中粒层和细粒层填料的氧气含量,从下往上为厌氧、兼氧和好氧的反应过程,有利于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起到脱氮效果,所述的细粒层的上方的土壤渗滤池侧壁上开设有渗滤水出口,所述的渗滤水出口与蓄水池接通连接,所述的蓄水池上设有清水出口。

4、进一步的,所述的粗粒层、中粒层和细粒层的厚度均为35-45cm。

5、进一步的,所述的粗粒层的填料颗粒粒径为5-6cm。

6、进一步的,所述的中粒层的填料颗粒粒径为2-3cm。

7、进一步的,所述的细粒层的填料颗粒粒径为1-2cm。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山区半山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利用山区和半山区的地势高度落差,对自然流动的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减少生活污水处理成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2、本实用新型的土壤渗滤池利用地势高度落差,使水体由下至上依次通过粗粒层、中粒层和细粒层进行过滤,由下至上的流动可以防止杂质随着水体流动,进一步使杂质沉淀,提高土壤渗滤池的过滤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山区半山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格栅井(1)、厌氧发酵池(2)、土壤渗滤池(3)和蓄水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井(1)、厌氧发酵池(2)、土壤渗滤池(3)和蓄水池(4)沿坡地逐级下降设置,所述的格栅井(1)的内部倾斜式设置有格栅(101),所述的格栅井(1)的出水口与厌氧发酵池(2)的进水口接通连接;所述的土壤渗滤池(3)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粗粒层(305)、中粒层(304)和细粒层(303),所述粗粒层(305)的下方设有进水管(301),所述的进水管(301)的四周开设有多个梅花状出水孔(306),所述的进水管(301)的进水口延伸至土壤渗滤池(3)的外部并与厌氧发酵池(2)的出水口接通连接,所述的中粒层(304)和细粒层(303)的内部插入式设有多根通气管(302),所述的细粒层(303)的上方的土壤渗滤池(3)侧壁上开设有渗滤水出口(307),所述的渗滤水出口(307)与蓄水池(4)接通连接,所述的蓄水池(4)上设有清水出口(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山区半山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粒层(305)、中粒层(304)和细粒层(303)的厚度均为35-4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山区半山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粒层(305)的填料颗粒粒径为5-6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山区半山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粒层(304)的填料颗粒粒径为2-3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山区半山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粒层(303)的填料颗粒粒径为1-2c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区半山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格栅井、厌氧发酵池、土壤渗滤池和蓄水池,所述的格栅井、厌氧发酵池、土壤渗滤池和蓄水池沿坡地逐级下降设置,所述的格栅井的内部倾斜式设置有格栅,所述的格栅井的出水口与厌氧发酵池的进水口接通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山区半山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利用山区和半山区的地势高度落差,对自然流动的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减少生活污水处理成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敏,尚正蓉,张鹤潇,金竹静,赵祥华,吴学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