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7237发布日期:2023-10-06 14:2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废水的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其在触媒高级氧化和高转速反应床技术的联合作用下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分解。


背景技术:

1、氨氮废水是一种普遍的产业废水,其来源包括高科技、化工、石化等产业,一旦被任意排放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将废水中的氨氮移除是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2、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处理技术,是先对氨氮废水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然后再进行兼氧生物处理,将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后排放至大气。然而,生物处理的速率相对较缓慢、不易操作,且一旦系统发生异常将难以掌握恢复时间。

3、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常用处理技术,是先将氨氮废水导入气体吹脱设备,以将液相中的氨氮吹脱至气相,再将含氨氮的气体导入高温触媒燃烧设备,以将该气体分解成无害气体后排放至大气。然而,此种处理技术需要使用大量的气体(气液比>1300),加上高温触媒燃烧设备耗费大量的热能,导致整体操作成本相当可观。

4、现有技术中又一种常用处理技术,是将氨氮废水导入传统的触媒反应器,搭配臭氧以提高氨氮的去除率。然而,传统的触媒反应器其质传效能较差且臭氧利用率低,虽然可以通过增大反应器体积与使用更多的触媒材料得到改善,但相对也会增加设备的建置费用和运行成本,且产生的亚硝酸盐氮及硝酸盐氮副产物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将触媒高级氧化技术应用于高转速反应床装置以提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效能,并且在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同时还能够降低能耗以及减少亚硝酸盐氮及硝酸盐氮副产物的产生量。

2、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其包括一旋转填料式气液接触反应装置、一臭氧产生装置以及一生物处理装置。所述旋转填料式气液接触反应装置包括一反应腔体、一旋转部件、一触媒填充层及一液体分布器;所述反应腔体具有一液体入口、一液体出口及一气体入口;所述旋转部件设置于所述反应腔体内以绕一转轴转动,其中所述旋转部件具有第一设置区及位于所述第一设置区的至少一侧的第二设置区;所述触媒填充层位于所述第二设置区;所述液体分布器包括一位于所述第一设置区的分液管,所述分液管连通于所述液体入口,且具有多个朝向所述触媒填充层布置的出液孔。所述臭氧产生装置连通于所述气体入口,所述生物处理装置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流体连通。

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一投药装置,所述反应腔体的所述液体入口连通于一第一输入管路以接收氨氮废水,且所述投药装置连通于所述第一输入管路,以向所述氨氮废水投加一水处理药剂。

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药剂为亚硫酸纳、硫代硫酸钠及双氧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氨氮废水具有一初始氧化还原电位,且所述氨氮废水经投加所述水处理药剂后的一氧化还原电位高于或低于所述初始氧化还原电位100mv至200mv。

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一调整槽,其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管路连通于所述反应腔体的所述液体入口。

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一排放水暂存桶,所述反应腔体的所述液体出口通过一第一排放管路连通于所述排放水暂存桶,且所述排放水暂存桶通过一第二排放管路连通于所述生物处理装置。

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一检测装置,其设于所述第一排放管路上,以检测所述氨氮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变化。

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另一检测装置,其设于所述第一输入管路上,以监测所述含异丙醇废液的所述初始氧化还原电位。

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一臭氧破坏装置,其通过一气体收集管路连通于所述排放水暂存桶。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触媒填充层包含一以氢氧化铁为基底的触媒材料,且所述触媒材料以圆柱状粒子的形式存在。另外,所述触媒材料的bet表面积为1m2/g-20m2/g且比重为1.1g/cm3-1.5g/cm3。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填料式气液接触反应装置还包括一加热器,其经设置以对所述反应腔体进行加热。

12、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其能通过包括“所述旋转部件设置于所述反应腔体内以绕一转轴转动,其中所述旋转部件具有第一设置区及位于所述第一设置区的至少一侧的第二设置区”及“所述触媒填充层位于所述第二设置区”及“所述液体分布器包括一位于所述第一设置区的分液管,所述分液管连通于所述液体入口,且具有多个朝向所述触媒填充层布置的出液孔”及“所述臭氧产生装置连通于所述气体入口”的技术方案,以维持在高质传效率下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分解,大大缩减了废水的处理时间,并同步减少了亚硝酸盐氮及硝酸盐氮副产物的产生量;在此基础上,所需的反应器体积较小且耗能较低。

13、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还包括一投药装置,其中所述反应腔体的所述液体入口连通于一第一输入管路以接收氨氮废水,且所述投药装置连通于所述第一输入管路,以向所述氨氮废水投加一水处理药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药剂为亚硫酸纳、硫代硫酸钠及双氧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氨氮废水具有一初始氧化还原电位,且所述氨氮废水经投加所述水处理药剂后的一氧化还原电位高于或低于所述初始氧化还原电位100mv至200mv。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还包括一调整槽,其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管路连通于所述反应腔体的所述液体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还包括一排放水暂存桶,其中所述反应腔体的所述液体出口通过一第一排放管路连通于所述排放水暂存桶,且所述排放水暂存桶通过一第二排放管路连通于所述生物处理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还包括一检测装置,其设于所述第一排放管路上,以检测所述氨氮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还包括另一检测装置,其设于所述第一输入管路上,以监测所述氨氮废水的所述初始氧化还原电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还包括一臭氧破坏装置,其通过一气体收集管路连通于所述排放水暂存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媒填充层包含一以氢氧化铁为基底的触媒材料,且所述触媒材料以圆柱状粒子的形式存在;所述触媒材料的bet表面积为1m2/g-20m2/g且比重为1.1g/cm3-1.5g/cm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填料式气液接触反应装置还包括一加热器,其经设置以对所述反应腔体进行加热。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从废水中移除氨氮的系统,包括一旋转填料式气液接触反应装置、一臭氧产生装置以及一生物处理装置。旋转填料式气液接触反应装置包括一反应腔体、一旋转部件、一触媒填充层及一液体分布器。旋转部件设置于反应腔体内以绕一转轴转动,且旋转部件具有第一设置区及位于第一设置区的至少一侧的第二设置区。触媒填充层位于第二设置区,液体分布器包括一位于第一设置区的分液管,分液管连通于反应腔体的液体入口,且具有多个朝向触媒填充层布置的出液孔。臭氧产生装置连通于反应腔体的气体入口,生物处理装置与反应腔体的液体出口之间流体连通。因此,所需的反应器体积小且耗能低,并能减少亚硝酸盐氮及硝酸盐氮副产物的产生量。

技术研发人员:谢奇旭,唐子杰,谭发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崇越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