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煤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10164发布日期:2023-10-22 04:4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含煤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煤发电的,具体涉及一种含煤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燃煤电厂一般都要定时对输煤栈桥、煤料转运站等设施冲洗运煤途中掉落的煤屑和煤渣,冲洗后的排水形成含煤废水。含煤废水中主要含有煤粉悬浮物,有时候还会含有颗粒状煤块。燃煤电厂对含煤废水的处理主要是先在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再将沉淀池上方水层用泵抽出,经处理后返回用于冲洗煤屑;而沉淀池下方的煤泥需要定期清掏,经晾晒后转运至煤场。整个含煤废水处理过程自动化程度较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整体耗费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煤废水处理系统,以缓解目前含煤废水处理过程自动化程度较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整体耗费时间长的问题。

2、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粗滤单元、沉淀单元、压滤单元以及输送单元。其中,粗滤单元包括粗滤结构及出渣端;沉淀单元具有沉淀空间以及与沉淀空间相连通的煤水流入口和煤泥排出口,煤水流入口处设有粗滤结构;压滤单元具有压榨脱水腔体以及与压榨脱水腔体相连通的滤浆入口和滤渣出口,滤浆入口与煤泥排出口连接;输送单元包括入料端和出料端以及自入料端向出料端运输煤料的输送机,入料端适于接收出渣端和滤渣出口排出的煤料,出料端适于接入煤料运输系统。

3、有益效果:本方案中煤渣水经过粗滤单元粗滤,将留下的大颗粒煤渣通过输送单元回收至煤料运输系统,将流过的煤屑水通过沉淀单元进行沉淀,产生煤泥;再将煤泥抽至压滤单元进行压滤成滤饼,滤饼也通过输送系统回收至煤料运输系统。本方案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成本,缩短了回收时间,同时也增大了煤渣的回收率。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沉淀单元还具有析出水排出口;含煤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微滤单元,微滤单元具有水质净化空间以及与水质净化空间相连通的污水入口和清水出口,水质净化空间内设有微滤结构,污水入口与析出水排出口连接,清水出口适于接入煤渣冲洗系统。

5、有益效果:本方案中煤屑水沉淀后的上层污水通过微滤单元进一步过滤,得到清水再回收至滤渣冲洗系统。本方案设计合理,不浪费水资源,水份损失小,对周围环境无污染,而且能够保证滤渣冲洗系统的水质稳定,不影响后续设备的运行。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滤结构包括微孔过滤墙和膜式过滤器,水质净化空间包括第一水质净化空间和第二水质净化空间;微滤单元包括过滤池和超滤池;其中,过滤池具有第一水质净化空间、污水入口以及中间水出口,第一水质净化空间内沿深度方向设有微孔过滤墙,污水入口和中间水出口分别设于微孔过滤墙的两侧;超滤池具有第二水质净化空间、清水出口以及中间水入口,中间水入口与中间水出口连接,第二水质净化空间内设有膜式过滤器。

7、有益效果:本方案为微滤单元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微孔过滤墙和膜式过滤器两重微滤关口,对污水做到充分的过滤,进一步保证排出的清水水质。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水质净化空间包括具有第一池腔和第二池腔的腔室;超滤池包括中间水池和回用水池;其中,中间水池具有第一池腔及中间水入口;回用水池具有第二池腔及清水出口;膜式过滤器设于中间水池与回用水之间,且膜式过滤器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第一池腔通过中间水泵与第一口连接,第二口与第二池腔连接,第二池腔通过回用水泵与清水出口连接。

9、有益效果:本方案为超滤池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中间水池和回用水池对水流进行存储和缓冲,实现更加灵活地取用。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膜式过滤器还具有第三口,第二口通过反洗水泵与第二池腔连接,第三口与过滤池的污水入口连接。

11、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反洗水泵可以利用回用水池内的清水对膜式过滤器进行反洗,并使反洗下来的煤垢排至过滤池,以防止膜式过滤器长时间使用被堵塞,从而延缓膜式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不损失水份,且不会造成周围环境污染。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粗滤单元包括格栅机,格栅机具有格栅网及运动齿耙,格栅网为粗滤结构,且格栅网的粗滤面背向沉淀单元的溶液流入口;格栅网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粗滤单元的出渣端设于第一端,运动齿耙在格栅网的粗滤面自第二端向第一端循环往复运动。

13、有益效果:本方案为粗滤单元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运动齿耙持续地将格栅网粗滤面过滤下的大颗粒煤渣耙集至出渣端,自动化程度高,不会堵塞后续设备。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沉淀空间包括煤水沉淀空间和煤泥沉淀空间;沉淀单元包括沉淀池和浓缩池;其中,沉淀池具有煤水沉淀空间以及煤水流入口,煤水沉淀空间内设有抽泥泵;浓缩池具有煤泥沉淀空间以及煤泥排出口,煤泥沉淀空间内设有煤泥提升泵;抽泥泵的抽泥端设于煤水沉淀空间的底部,抽泥泵的排泥端与煤泥沉淀空间连通;煤泥提升泵的抽泥端设于煤泥沉淀空间的底部,煤泥提升泵的排泥端端口与压滤单元的滤浆入口连接。

15、有益效果:本方案为沉淀单元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沉淀池和浓缩池对煤泥双重沉淀,使沉淀物更加浓缩,有效收集煤料。

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沉淀池的底壁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初始端和集泥端;沉淀单元还包括刮泥机,刮泥机具有运动刮泥板,运动刮泥板的刮集端抵接于沉淀池的底壁自初始端向集泥端循环往复运动;抽泥泵的抽泥端设于沉淀池的集泥端处。

17、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刮泥机使沉淀池底部煤泥刮集至一端,方便抽泥泵集中抽取煤泥至浓缩池,自动化程度高,增强回收效果。

1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沉淀单元还包括搅拌机,搅拌机具有旋转搅拌叶,旋转搅拌叶旋转设于浓缩池的煤泥沉淀空间内。

19、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搅拌机在浓缩池内搅拌,便于池内煤泥更加均匀,以使煤泥提成泵更好地抽取至压滤单元进行压滤成型。

2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压滤单元包括板框压滤机和加药装置;其中,板框压滤机具有压榨脱水腔体、滤浆入口、滤渣出口以及与压榨脱水腔体连通的加药口;加药装置具有脱水剂混合箱,脱水剂混合箱通过加药泵与加药口连接。

21、有益效果:本方案为压滤单元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加药装置可以将配置好的脱水剂加入至板框压滤机中,进一步地增加煤泥脱水速度,增加煤料回收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单元还具有析出水排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结构包括微孔过滤墙(901)和膜式过滤器(10),所述水质净化空间包括第一水质净化空间和第二水质净化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质净化空间包括具有第一池腔和第二池腔的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过滤器(10)还具有第三口,所述第二口通过反洗水泵(16)与所述第二池腔连接,所述第三口与所述过滤池(9)的污水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单元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空间包括煤水沉淀空间和煤泥沉淀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底壁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初始端和集泥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单元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单元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燃煤发电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粗滤单元、沉淀单元、压滤单元及输送单元。粗滤单元包括粗滤结构及出渣端;沉淀单元具有煤水流入口和煤泥排出口,煤水流入口处设有粗滤结构;压滤单元具有与滤浆入口和滤渣出口,滤浆入口与煤泥排出口连接;输送单元包括入料端和出料端,入料端适于接收出渣端和滤渣出口排出的煤料,出料端适于接入煤料运输系统。煤渣水经过粗滤单元粗滤,将煤屑水通过沉淀单元进行沉淀产生煤泥;再将煤泥抽至压滤单元进行压滤成煤饼,再将煤饼及粗滤后的煤渣通过输送系统回收至煤料运输系统。本方案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成本,增大了煤渣的回收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超,许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