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加砂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51361发布日期:2023-11-17 19:41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加砂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加砂沉淀池。


背景技术:

1、高效沉淀池是集化学混凝、絮凝、污泥回流、斜管分离以及污泥浓缩等多种分离理论于一体,通过合理的水利设计和结构组合开发出的具有高速水分离和具有同步污泥浓缩功能的新一代沉淀工艺。

2、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647263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沉淀池,包括初级沉淀池和次级沉淀池,初级沉淀池包括反应室和沉淀室,反应室连接有进水口,沉淀室连接反应室与次级沉淀池,沉淀室内竖直间隔且错位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挡板和至少一个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固定在沉淀室的顶部,第二挡板固定在沉淀室的底部,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高度均小于沉淀室的高度。该沉淀池运作时,首先,将污水从进水口通入反应室内,然后通过加药口向反应室内加入反应药剂,同时利用驱动电机驱动搅拌轴不断的转动,使得反应药剂与污水进行反应,从而将污水中的污物反应成沉淀物,然后,反应室内需要将反应药剂与污水充分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沉淀效果,然而该搅拌轴只有一个搅拌叶同时只能在一个方向转动搅拌,无法将反应室内所有的反应药剂与污水充分搅拌融合,从而降低了沉淀池的沉淀效果,进而增加了装置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加砂沉淀池,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通过反应室内部的搅拌机构能够对反应药剂、污水、微砂进行充分且均匀的融合,使其更加容易形成沉淀物,加快了沉淀的效果,从而增加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高效加砂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沉淀池本体内腔依次分隔为反应室、沉淀室和收集室,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底部均开设有连通孔;

4、所述反应室顶部设置有加料口和进水口,所述沉淀池本体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沉淀池本体上表面且安装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位于反应室内;所述沉淀室内固定安装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上端设置有溢流口,所述第一隔板、第三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s形流道;所述收集室内腔上端固定安装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底部等距开设有斜孔,所述沉淀池本体侧表面固定安装有蓄水箱,所述收集箱侧表面通过出水管与蓄水箱相连通。

5、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外表面上方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传动轴底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定位板与横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组搅拌器。

6、优选地,所述传动轴外侧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位于定位板上方,所述反应室内腔还设置有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反应室内壁与第一隔板的侧面,两个固定板底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两个从动齿轮均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搅拌器包括转动柱和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固定连接在转动柱的外表面,所述转动柱通过轴承分别与定位板和横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上端穿过定位板且固定安装有行星齿轮,两组搅拌器上的行星齿轮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相啮合。

7、优选地,所述收集室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固定连接在第二隔板与收集室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二挡板位于第一挡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收集箱的下方,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表面均开设有溢水口。

8、优选地,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反应室和收集室的内部,所述排泥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泥泵。

9、优选地,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驱动电机和排泥泵电性连接。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加砂沉淀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反应室内部的搅拌机构对反应药剂、污水、微砂进行充分的搅拌融合,使其更好的形成沉淀物;并且通过两个从动齿轮的传动作用,以带动两个行星齿轮进行随转,继而带动转动柱进行自转,从而使得两个搅拌器在公转搅拌的同时进行自转搅拌,进而可以对反应室内部的污水和反应药剂进行充分且均匀的融合,使其更加容易形成沉淀物,加快了沉淀的效果,从而增加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其次,通过融合后的水经过第一隔板到达沉淀室,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沉淀,从而沉淀过后的水经过第二隔板到达收集室,在收集室内通过收集机构可以充分的将沉淀完成的水进行收集。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加砂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本体(1),所述沉淀池本体(1)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4),所述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4)将沉淀池本体(1)内腔依次分隔为反应室(26)、沉淀室(27)和收集室(28),所述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4)的底部均开设有连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砂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传动轴(12),所述传动轴(12)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12)外表面上方固定连接有定位板(8),所述传动轴(12)底部固定连接有横板(11),所述定位板(8)与横板(11)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组搅拌器(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砂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2)外侧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4),所述主动齿轮(4)位于定位板(8)上方,所述反应室(26)内腔还设置有两个固定板(6),两个固定板(6)分别固定连接在反应室(26)内壁与第一隔板(13)的侧面,两个固定板(6)底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9),两个从动齿轮(9)均与主动齿轮(4)相啮合,所述搅拌器(10)包括转动柱(101)和搅拌叶(102),所述搅拌叶(102)固定连接在转动柱(101)的外表面,所述转动柱(101)通过轴承分别与定位板(8)和横板(1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101)上端穿过定位板(8)且固定安装有行星齿轮(7),两组搅拌器(10)上的行星齿轮(7)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9)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砂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室(28)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19)和第二挡板(24),所述第一挡板(19)和第二挡板(24)均固定连接在第二隔板(14)与收集室(28)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二挡板(24)位于第一挡板(19)的下方,所述第一挡板(19)位于收集箱(23)的下方,所述第一挡板(19)与第二挡板(24)表面均开设有溢水口(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砂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16),所述排泥管(1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反应室(26)和收集室(28)的内部,所述排泥管(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泥泵(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砂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25),所述控制器(25)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驱动电机(3)和排泥泵(15)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加砂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沉淀池本体内腔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依次分隔为反应室、沉淀室和收集室,反应室顶部设置有加料口和进水口,沉淀池本体顶部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搅拌机构;沉淀室内固定安装有第三隔板,第三隔板上端设置有溢流口;收集室内腔上端装有收集箱,收集箱底部等距开设有斜孔,沉淀池本体侧表面固定安装有蓄水箱,收集箱侧表面通过出水管与蓄水箱相连通。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反应室内部的搅拌机构能够对反应药剂、污水、微砂进行充分且均匀的融合,使其更加容易形成沉淀物,加快了沉淀的效果,从而增加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钞,皮尤什·肖纳克,司大伟,李雪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达沃科环境(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