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用型淤泥料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5466发布日期:2023-11-06 20:5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用型淤泥料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淤泥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回用型淤泥料筒。


背景技术:

1、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对周边生活环境和生存空间质量都非常关注。面对日益恶化的各种环境,改善和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水体环境的保护和治污尤显突出。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各种水体环境(包括水库、湖泊、河道、沟渠等)由于治理难度大,多年未治理使得大量淤泥沉积于水底,严重影响水体环境,使得水质变黑发臭,扰民问题时有发生。

2、现有技术中已研发出一种陷阱式淤泥原位处理装置,能够利用湖流等自然因素将水底淤泥集中在陷阱管内部隔水处理。然而在这些技术方案中,针对陷阱中沉积的淤泥,通常采用绞吸、泵抽以及在陷阱管内套设渗滤衬袋的方式收集淤泥,绞吸方式抽取淤泥会导致淤泥固含率大大降低,泵抽方式抽取淤泥在面对底部固含率较高的淤泥时出现抽不动的现象;渗滤衬袋虽然能够较好的收集淤泥,且淤泥固含率较高,但在收集淤泥多且重量大的情况下,淤泥衬袋难以承受其重量,袋体以及用于起吊的吊带容易崩断,影响淤泥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用型淤泥料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回用型淤泥料筒,所述回用型淤泥料筒包括集泥器,所述集泥器沿竖直方向埋设在湖床或河床中,所述集泥器内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可滑动地设置定位管,所述定位管内可滑动地设置料筒,所述料筒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近端的底板,所述筒体远端具有吊耳,所述料筒用于承载淤泥。

4、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侧面开设若干第一透水孔,所述底板开设若干第二透水孔。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水孔沿筒体侧面环形布置八列,每列十二个,所述第二透水孔沿底板环形布置十六个。所述第一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孔径为30mm。

6、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内还设置一圈钢丝网,所述钢丝网厚度为0.1~5mm,所述钢丝网孔径小于1mm。

7、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外径大于筒体外径,所述底板超出筒体部分绕筒体外侧环形设置第一齿部。

8、进一步的,所述筒体远端设置外缘,所述外缘远端设置吊耳,所述外缘近端绕筒体外侧环形设置第二齿部。

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远端具有内缘,所述内缘内径大于筒体外径且小于底板外径,所述管体近端具有封头。

10、进一步的,所述封头为锥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2、(一)本实用新型的回用型淤泥料筒,通过将料筒和定位管吊入集泥器内,淤泥在自然水动力带动下跌落进料筒中,料筒内淤泥在重力作用下挤压出自身水分通过钢丝网排出至集泥器内以及排至料筒上方湖体或河体中,淤泥则被钢丝网阻留,淤泥收集满后,再次通过船体上的起重机将料筒和定位管一同吊出,将料筒中淤泥倒出并将料筒和定位管清洗干净继续使用,结构简单,承重能力好,便于回用。

13、(二)进一步的,所述底板超出筒体部分绕筒体外侧环形设置第一齿部,料筒外缘支撑在集泥器远端时避免底板变形,同时方便清洗;所述外缘近端绕筒体外侧环形设置第二齿部,所述第二齿部用于料筒放下时抵在在定位管内缘远端,避免料筒外缘变形,同时方便清洗。

14、(三)进一步的,定位管底部设置锥形封头,便于定位管进入集泥器中。

15、(四)进一步的,料筒内淤泥在重力作用下挤压出的水分可以透过钢丝网以及料筒的第一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排出至定位管内,再通过第二齿部间的缝隙排出至集泥器,提高固含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回用型淤泥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用型淤泥料筒包括集泥器,所述集泥器沿竖直方向埋设在湖床或河床中,所述集泥器内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可滑动地设置定位管,所述定位管内可滑动地设置料筒,所述料筒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近端的底板,所述筒体远端具有吊耳,所述料筒用于承载淤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用型淤泥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侧面开设若干第一透水孔,所述底板开设若干第二透水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用型淤泥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孔沿筒体侧面环形布置八列,每列十二个,所述第二透水孔沿底板环形布置十六个,所述第一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孔径为30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回用型淤泥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还设置一圈钢丝网,所述钢丝网厚度为0.1~5mm,所述钢丝网孔径小于1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用型淤泥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外径大于筒体外径,所述底板超出筒体部分绕筒体外侧环形设置第一齿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回用型淤泥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远端设置外缘,所述外缘远端设置吊耳,所述外缘近端绕筒体外侧环形设置第二齿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回用型淤泥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远端具有内缘,所述内缘内径大于筒体外径且小于底板外径,所述管体近端具有封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回用型淤泥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为锥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回用型淤泥料筒,所述回用型淤泥料筒包括集泥器,所述集泥器沿竖直方向埋设在湖床或河床中,所述集泥器内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可滑动地设置定位管,所述定位管内可滑动地设置料筒,所述料筒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近端的底板,所述筒体远端具有吊耳,所述料筒用于承载淤泥。本技术的回用型淤泥料筒,通过将料筒和定位管吊入集泥器内,淤泥在自然水动力带动下跌落进料筒中,料筒内水分通过钢丝网排出至集泥器内以及排至料筒上方湖体或河体中,淤泥则被钢丝网阻留,淤泥收集满后,再次通过船体上的起重机将料筒和定位管一同吊出,结构简单,承重能力好,便于回用。

技术研发人员:韩曙光,胡明明,徐淳,潘正国,叶翔,张庆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