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7997发布日期:2024-01-16 11:1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具体为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1、河口至潮区界的河段即为感潮河段,简单的说就是,感潮河段是流量及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河段。

2、经检索,公开号为cn214735199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岸坡,由堤岸顶开挖至河滩基底;隔墙,设置于岸坡底部的堤岸护脚位置,隔墙底部设有泄水孔,泄水孔间隔设置,隔墙的外侧设有沉水植物平台,沉水植物平台种植沉水植物和/或浮叶植物;湿地基床填料,填充于隔墙和岸坡之间;第一种植土层,设置于湿地基床填料顶部,第一种植土层在隔墙的内侧形成挺水植物平台,挺水植物平台种植挺水植物;第二种植土层,由湿地基床填料沿岸坡回填至岸坡的坡顶,第二种植土层种植植物。将人工湿地嵌入河岸结构,恢复并增强河岸带功能,又不用单独征占地的做法,可促进人工生态河岸原位湿地带的建设,提升河岸生态功能及改善河道水质。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解决生态问题,但是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挖河、抽水和种植,工程较大,经费使用较多,不易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输液杆和保护筒,所述输液杆的底部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内腔设置有限流器,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连接有过滤套,所述固定杆的底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圈套接有搅拌叶,所述转杆的顶端连接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承压板,所述底板有底部连接有l形支杆,所述l形支杆的底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底板的顶部连接有保护筒,所述保护筒的顶部连接有顶板。

3、优选的,所述输液杆通过分流管与固定杆连接,所述固定杆共有四个,所述限位块与形状为锥形。

4、优选的,所述承压板为一侧开设凹槽的半球体,所述承压板通过转杆带动搅拌叶转动。

5、优选的,所述保护筒由多个金属杆沿圆周排列组成,并位于搅拌叶的外圈。

6、优选的,所述过滤套通过螺纹与出料管连接,所述限流器的形状为锥形。

7、优选的,所述出料管的数量为四个,且每个出料管均不在一个水平线。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该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通过输液管、分流管、固定杆与出料管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得药剂在水中的扩散范围更大,以便于对水中生态进行修复,输液管与分流管连接,分流管将输液管内的药剂通过固定杆与出料管排入水中,以对水中生态进行治理,固定杆共有四个,可以使装置能够在不同方向在水中排放药剂,出料管共有四个,且均不水平,可以使得装置能够在不同水层进行药剂排放。

10、2、该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通过过滤套与限位器的配合使用,可以避免水中杂物对出料管的药剂排放造成干扰,过滤套为与避免水中泥沙将出料管进行堵塞,限流器大头与出料管处于同一方向,小头与河水同方向,可以用于避免河水倒灌装置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包括输液杆(1)和保护筒(10),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杆(1)的底部连接有分流管(2),所述分流管(2)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的一侧连接有出料管(4),所述出料管(4)的内腔设置有限流器(5),所述出料管(4)的一端连接有过滤套(6),所述固定杆(3)的底部连接有底板(7),所述底板(7)的顶部连接有转杆(11),所述转杆(11)的外圈套接有搅拌叶(12),所述转杆(11)的顶端连接有多个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一端连接有承压板(14),所述底板(7)有底部连接有l形支杆(15),所述l形支杆(15)的底部连接有限位块(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杆(1)通过分流管(2)与固定杆(3)连接,所述固定杆(3)共有四个,所述限位块(16)与形状为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14)为一侧开设凹槽的半球体,所述承压板(14)通过转杆(11)带动搅拌叶(12)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筒(10)由多个金属杆沿圆周排列组成,并位于搅拌叶(12)的外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套(6)通过螺纹与出料管(4)连接,所述限流器(5)的形状为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4)的数量为四个,且每个出料管(4)均不在一个水平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的顶部连接有保护筒(10),所述保护筒(10)的顶部连接有顶板(8)。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包括输液杆和保护筒,输液杆的底部连接有分流管,分流管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侧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的内腔设置有限流器,出料管的一端连接有过滤套,固定杆的底部连接有底板,底板的顶部连接有转杆,转杆的外圈套接有搅拌叶。通过输液管、分流管、固定杆与出料管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得药剂在水中的扩散范围更大,以便于对水中生态进行修复,输液管与分流管连接,分流管将输液管内的药剂通过固定杆与出料管排入水中,以对水中生态进行治理,固定杆共有四个,可以使装置能够在不同方向在水中排放药剂,出料管共有四个,且均不水平,可以使得装置能够在不同水层进行药剂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张楠,赵敏闵,焦坤,朱锐,马楠,陈磊,余雪,李艳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河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