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31536发布日期:2024-03-18 17:05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污水净化,具体为一种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1、尽管目前河流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众多,但点源排污口若不加以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体自净能力平衡被打破,就会使河流返黑返臭。目前,针对河道点源排污口的处理措施,主要是截污纳管和原位就地处理排放。截污纳管处理措施最为有效。

2、如公开号为cn218853709 u的申请中公开了种应用于河流排污口的净化装置,设置在河流排污口外;包括沉淀槽、挡水墙、蓄水池、进水管、排水管;所述的沉淀槽一端与河流排污口相接,另一端砌上所述的挡水墙,所述的蓄水池设置在挡水墙后,进水管穿过所述的挡水墙,两端实现沉淀槽和蓄水池相连通,所述排水管设置在蓄水池底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有效降低排污口排出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溶于水中的杂质,防止河流排污口处逐渐被堵塞。

3、但是该申请的处理技术及设备对占地大小要求不一,简单进行固体颗粒物及垃圾拦截的,占地面积较小,但对水体中的其它污染物基本无净化效果,可用于雨水排口,不适用污染物浓度高的污水排口。对水中的悬浮物、氮、磷及有机污染物有去除效果的,一般占地面积大,构筑物复杂,需要专人运行维护,不适用于河岸占地面积受限的地区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

2、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包括盖板,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包括微曝气沉砂过滤预处理区、生物强化处理区、多级滤料反应区和太阳能微动力设备间;

3、微曝气沉砂过滤预处理区由盖板、提绳、网孔提篮、预曝气装置和过滤网组成;

4、生物强化处理区由:格栅盖板、加料管、填料、蜂窝洞管和增氧装置组成;

5、多级滤料反应区由污泥生物炭填料、砾石填料、石灰石/火山岩填料、曝气反冲洗装置、污水挡板和过滤孔组成;

6、太阳能微动力设备间由太阳能光伏板、蓄电池组、曝气风机和plc控制面板组成。

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增氧装置10的气水比为5:1~10:1。

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污泥生物炭填料的粒径为5~10mm。

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砾石填料的粒径为10~20mm。

1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石灰石/火山岩填料的粒径为25~50mm。

1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污泥生物炭填料、砾石填料、石灰石/火山岩填料的高度比例由上至下为1:2:2.5。

12、综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申请中,针对河道污水排口以及雨污合流制排口,带来的河流水体污染问题,通过使用一种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去除排口污水中的ss、n、p、cod及固体颗粒杂质等,提升排口的污水水质。该装置净水主体采用全地埋形式,解决了一些河岸面积不足、占地使用受限的问题,仅plc控制柜和光伏板地面放置,占地面积少。该装置采用过滤拦截、提篮清渣、曝气增氧、外源性药剂及材料、多级填料过滤等技术工艺,实现对河道排污口点源污染的控制,提升排口污水水质。

14、2.本申请中,采用了前置微曝气、过滤及提篮除渣的设计组合,对污水进行预曝气充氧的同时去除固体颗粒物杂质。提篮可定期取出清除垃圾及固体颗粒物等,防止垃圾由排污口进入河流。生化区设有加料管道,管道上部为无孔圆管,管道下部采用蜂窝孔设计,使得投加的药剂材料与污水充分接触,进一步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滤料反应区,填充三层滤料,强化系统净水能力,反冲洗装置防止填料堵塞,污水挡板的高程设计,管道过流断面无损失,既有效处理了旱季污水,也不影响雨季时管道排水的功能。本申请的能耗设备少,仅有一台曝气风机和plc控制系统,通过光伏供电,能源清洁,运行维护简单。装置采用地埋形式,对河岸使用占地要求低,适用范围广。



技术特征:

1.一种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包括盖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包括微曝气沉砂过滤预处理区、生物强化处理区、多级滤料反应区和太阳能微动力设备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装置(10)的气水比为5:1~1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生物炭填料(11)的粒径为5~1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填料(12)的粒径为10~2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石/火山岩填料的粒径为25~5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生物炭填料(11)、砾石填料(12)、石灰石/火山岩填料(13)的高度比例由上至下为1:2:2.5。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污水净化领域,公开了一种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包括盖板,微动力合流制排口原位污水净化装置包括微曝气沉砂过滤预处理区、生物强化处理区、多级滤料反应区和太阳能微动力设备间;微曝气沉砂过滤预处理区由盖板、提绳、网孔提篮、预曝气装置和过滤网组成;生物强化处理区由:格栅盖板、加料管、填料、蜂窝洞管和增氧装置组成;多级滤料反应区由污泥生物炭填料、砾石填料、石灰石/火山岩填料、曝气反冲洗装置、污水挡板和过滤孔组成,本申请的能耗设备少,仅有一台曝气风机和PLC控制系统,通过光伏供电,能源清洁,运行维护简单。装置采用地埋形式,对河岸使用占地要求低,适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汪军,龚明杰,马洁晨,杨明,周强,奚姗姗,刘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5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