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41540发布日期:2024-03-28 18:24阅读:10来源:国知局
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净水机,特别涉及一种净水机。


背景技术:

1、现有净水机的过滤模式单一,使单个滤芯及单个阀只能实现单一功能,单一的水路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多种出水模式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净水机,旨在通过调节阀与水路板组件的流道配合实现不同的水通路,通过不同的水通路组合连通不同的滤芯,使得净水机实现不同的过滤功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净水机,包括:

3、水路板组件,包括多个相连接的流道、及设于不同流道上的多个调节阀;

4、滤芯组件,置于所述水路板组件,所述滤芯组件包括粗滤芯、第一精滤芯及第二精滤芯;及

5、水路控制模块,所述水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多个所述调节阀的开闭,而使多个所述流道组合构成不同的水通路,所述水通路使得经过所述水路板组件的原水至少通过所述粗滤芯。

6、可选地,所述净水机还包括水泵,设于所述粗滤芯和所述第一精滤芯之间;

7、所述流道包括:

8、主流道,所述主流道依次连接所述粗滤芯、所述第一精滤芯及所述第二精滤芯;

9、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入口和出口均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精滤芯位于所述第一支路的入口和出口之间;及

10、所述调节阀包括:

11、水路切换阀,所述水路切换阀具有多个出水口,所述水路切换阀设于所述主流道;和

12、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设于所述主流道,所述第一支路的入口与所述水路切换阀的一出水口相连接,所述水路切换阀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精滤芯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位于所述第二精滤芯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一支路的出口之间。

13、可选地,所述净水机具有第一过滤模式;于所述第一过滤模式,原水通过粗滤芯后,再通过依次水泵、第一精滤芯、水路切换阀、第一支路,最后从主流道的出口流出。

14、可选地,所述流道还包括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的入口和出口均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一精滤芯和所述水路切换阀位于所述第二支路的入口和出口之间,所述第二精滤芯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支路的入口相连通;及

15、所述调节阀还包括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二支路。

16、可选地,所述净水机具有第二过滤模式;于所述第二过滤模式,原水通过粗滤芯后,再依次通过水泵、第二支路、第二调节阀、第二精滤芯及第一调节阀,最后从主流道的出口流出。

17、可选地,所述净水机具有第三过滤模式;于所述第三过滤模式,原水通过粗滤芯后,再依次通过水泵、第一精滤芯、水路切换阀、第二精滤芯及第一调节阀后,从主流道的出口流出。

18、可选地,所述净水机具有第四过滤模式;于所述第四过滤模式,原水通过粗滤芯后和水泵后,形成第一水流和第二水流,第一水流依次通过第一精滤芯、水路切换阀、第一支路;第二水流依次通过第二支路、第二调节阀、第二精滤芯、第一调节阀;最后第一水流和第二水流汇集从主流道的出口流出。

19、可选地,所述流道还包括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的入口与所述水路切换阀的另一出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三支路的出口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三支路的出口在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的前方;及

20、所述调节阀还包括第三调节阀,所述第三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三支路。

21、可选地,所述净水机具有第五过滤模式;于所述第五过滤模式,原水通过粗滤芯后,在通过水泵、第一精滤芯、第三支路回流至所述水泵的入口前。

22、可选地,所述流道还包括废水流道,所述废水流道的入口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且位于所述水泵的入口前方,所述第一精滤芯的废水口和所述第二精滤芯的废水口均与所述废水流道相连通;及

23、所述调节阀还包括回流阀,所述回流阀设于所述废水流道,且位于所述第一精滤芯的废水口和所述废水流道的入口之间。

24、可选地,所述净水机具有第六过滤模式;于所述第六过滤模式,原水通过粗滤芯后,再通过水泵、第一精滤芯、水路切换阀、第二精滤芯,最后通过废水流道的出水口流出。

25、可选地,所述调节阀还包括废水切换阀,所述废水切换阀设于所述第二精滤芯的出水口和/或设于所述第一精滤芯的出水口。

26、可选地,废水阀,所述废水阀设于所述废水流道,且位于所述第一精滤芯的废水口和所述第二精滤芯的废水口之间。

2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水路板组件包括水路板组件、滤芯组件及水路控制模块,水路板组件多个相连接的流道、及设于不同流道上的多个调节阀;滤芯组件置于所述水路板组件,所述滤芯组件包括粗滤芯、第一精滤芯及第二精滤芯;所述水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多个所述调节阀的开闭,而使多个所述流道组合构成不同的水通路,所述水通路使得经过所述水路板组件的原水至少通过所述粗滤芯。如此,通过多个所述流道组合构成不同的水通路,所述水通路使得经过所述水路板组件的原水至少通过所述粗滤芯,通过改变原水的流向,达到通过不同滤芯的进行过滤,实现不同的出水效果,这样在比如需要快速出水,不需精细过滤的模块下,可以只通过预处理滤芯进行过滤,满足用户需要净水机在不同场景下的具有不同出水效果的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净水机(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机(100)还包括水泵(810),设于所述粗滤芯(510)和所述第一精滤芯(520)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机(100)具有第一过滤模式;于所述第一过滤模式,原水通过粗滤芯(510)后,再通过依次水泵(810)、第一精滤芯(520)、水路切换阀(410)、第一支路(320),最后从主流道(310)的出口流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300)还包括第二支路(330),所述第二支路(330)的入口和出口均与所述主流道(310)相连通,所述第一精滤芯(520)和所述水路切换阀(410)位于所述第二支路(330)的入口和出口之间,所述第二精滤芯(530)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支路(330)的入口相连通;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机(100)具有第二过滤模式;于所述第二过滤模式,原水通过粗滤芯(510)后,再依次通过水泵(810)、第二支路(330)、第二调节阀(430)、第二精滤芯(530)及第一调节阀(420),最后从主流道(310)的出口流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机(100)具有第三过滤模式;于所述第三过滤模式,原水通过粗滤芯(510)后,再依次通过水泵(810)、第一精滤芯(520)、水路切换阀(410)、第二精滤芯(530)及第一调节阀(420)后,从主流道(310)的出口流出。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机(100)具有第四过滤模式;于所述第四过滤模式,原水通过粗滤芯(510)后和水泵(810)后,形成第一水流和第二水流,第一水流依次通过第一精滤芯(520)、水路切换阀(410)、第一支路(320);第二水流依次通过第二支路(330)、第二调节阀(430)、第二精滤芯(530)、第一调节阀(420);最后第一水流和第二水流汇集从主流道(310)的出口流出。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300)还包括第三支路(340),所述第三支路(340)的入口与所述水路切换阀(410)的另一出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三支路(340)的出口与所述主流道(310)相连通,所述第三支路(340)的出口在所述水泵(810)的进水口的前方;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水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机(100)具有第五过滤模式;于所述第五过滤模式,原水通过粗滤芯(510)后,在通过水泵(810)、第一精滤芯(520)、第三支路(340)回流至所述水泵(810)的入口前。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300)还包括废水流道(350),所述废水流道(350)的入口与所述主流道(310)相连通,且位于所述水泵(810)的入口前方,所述第一精滤芯(520)的废水口和所述第二精滤芯(530)的废水口均与所述废水流道(350)相连通;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净水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机(100)具有第六过滤模式;于所述第六过滤模式,原水通过粗滤芯(510)后,再通过水泵(810)、第一精滤芯(520)、水路切换阀(410)、第二精滤芯(530),最后通过废水流道(350)的出水口流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净水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400)还包括废水切换阀(460),所述废水切换阀(460)设于所述第二精滤芯(530)的出水口和/或设于所述第一精滤芯(520)的出水口;和/或,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净水机,其中,该净水机包括水路板组件、滤芯组件及水路控制模块,水路板组件包括多个相连接的流道、及设于不同流道上的多个调节阀;滤芯组件置于所述水路板组件,所述滤芯组件包括粗滤芯、第一精滤芯及第二精滤芯;所述水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多个所述调节阀的开闭,而使多个所述流道组合构成不同的水通路,所述水通路使得经过所述水路板组件的原水至少通过所述粗滤芯。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改变原水的流向,达到通过不同滤芯的进行过滤,实现不同的出水效果,从而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张顺祥,林振国,罗伟,李耀辉,柯映充,郑跃东,程保猷,黄仁胜,孙天厚,桂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4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