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80704发布日期:2024-02-09 12:12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1、在污水处理厂中,整个污水处理流程一般都离不开选择池和生化池对污水的处理,选择池的作用是对废水进水进行调整,一是稀释原水,二是提高ph值,方便后续处理的进行,选择池是以消耗部分活性污泥为代价对原水进行预处理的池子;生化池的作用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及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一般包括五种类型:厌氧池、好氧池、兼氧池、接触氧化池和生物吸附池;一般经选择池处理后的污水会通过污水廊道进入多个生化池中进行后续处理。

2、在中国专利网公开了一种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公开号:cn212799796u),其通过设置内回流管、外回流管和清洗供水管,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回流时全部进入选择池,带来的交叉污染的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需要通过多个电动阀对污水回流进行控制,并在通过外回流管回流时,还需要将污水泵入选择池进行回流,在防交叉污染时,不仅需要对外回流管进行清洗,还需要对选择池进行清洗,导致污水回流处理控制结构复杂和控制成本较高的问题,所以需要一种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的污水回流处理控制结构复杂和控制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包括用于生化池回流分配的固定分配管,所述固定分配管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所述固定分配管、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润滑耐磨层。

3、所述第一密封盖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出水单向阀,所述第二密封盖的表面分别固定连通有回水管和清洗单向阀。

4、所述第二密封盖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回流控制机构,所述回流控制机构包括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密封盖的表面转动连接的控制轴。

5、优选地,所述润滑耐磨层的内部为陶瓷。

6、优选地,所述控制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分配管与所述第一密封盖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控制轴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与所述第二密封盖的表面滑动连接的驱动蜗轮。

7、优选地,所述控制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与所述固定分配管内壁的润滑耐磨层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陶瓷控制柱塞,所述陶瓷控制柱塞的表面开设有呈漏斗状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内壁开设有出水通孔。

8、优选地,所述陶瓷控制柱塞与所述第一密封盖的内壁滑动连接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内壁呈凸形状的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

9、所述第二密封槽与所述出水通孔套接,所述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表面呈工字形状的密封环。

10、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盖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以所述驱动蜗轮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驱动蜗杆。

11、优选地,两个所述轴承座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和旋转编码器,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12、所述驱动蜗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编码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盖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马达工作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线缆分别与所述驱动马达和所述旋转编码器电性连接。

13、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4、通过设置回流控制机构,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驱动马达工作,驱动马达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驱动蜗杆转动,驱动蜗杆带动驱动蜗轮和控制轴转动,通过旋转编码器对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和驱动蜗杆的转动圈数进行计数监测,控制陶瓷控制柱塞的转动角度,控制出水通孔与对应的出水单向阀连通,实现对生化池回流进行自动回流控制,并配合清洗单向阀与清洗水泵连接,实现对回流切换前,对陶瓷控制柱塞内的集水槽和出水通孔进行清洗,防止切换回流时交叉污染,具有结构简单,控制便捷的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回流处理控制结构复杂和控制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包括用于生化池回流分配的固定分配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分配管(1)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密封盖(2)和第二密封盖(3),所述固定分配管(1)、第一密封盖(2)和第二密封盖(3)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润滑耐磨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耐磨层(4)的内部为陶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轴(8)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分配管(1)与所述第一密封盖(2)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控制轴(8)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与所述第二密封盖(3)的表面滑动连接的驱动蜗轮(8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轴(8)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与所述固定分配管(1)内壁的润滑耐磨层(4)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陶瓷控制柱塞(802),所述陶瓷控制柱塞(802)的表面开设有呈漏斗状的集水槽(803),所述集水槽(803)的内壁开设有出水通孔(8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控制柱塞(802)与所述第一密封盖(2)的内壁滑动连接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内壁呈凸形状的第一密封槽(805)和第二密封槽(8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盖(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以所述驱动蜗轮(801)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的轴承座(808),所述轴承座(808)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驱动蜗杆(80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轴承座(808)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810)和旋转编码器(811),所述驱动马达(8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蜗杆(809)的一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包括用于生化池回流分配的固定分配管。该生化池回流处理结构,通过设置回流控制机构,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驱动马达工作,驱动马达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驱动蜗杆转动,驱动蜗杆带动驱动蜗轮和控制轴转动,控制出水通孔与对应的出水单向阀连通,实现对生化池回流进行自动回流控制,并配合清洗单向阀与清洗水泵连接,实现对回流切换前,对陶瓷控制柱塞内的集水槽和出水通孔进行清洗,防止切换回流时交叉污染,具有结构简单,控制便捷的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回流处理控制结构复杂和控制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齐林山,杨宗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宝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1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