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57447发布日期:2024-03-28 18:41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自然湿地类似的自然处理系统,将污水在湿地内部沿一定水流方向流动,通过土壤、人工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多重协同处理作用,对污水深度处理的技术。人工湿地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含细粒径基质层的人工湿地在长期运行后,污水中的悬浮物堵塞基质,从而导致渗透系数减小过流不畅,基质表面雍水严重,需要进行定期基质清淤,才能保障人工湿地正常运行。

2、目前,湿地淤堵的处理方法多是更换湿地基质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且成本也较高。乡镇污水厂的传统垂直流潜流人工湿地多采用下行流,长期运行后会因为悬浮物的沉淀或微生物代谢生成的沉积物,导致垂直流潜流人工湿基质堵塞,水流不畅,发生淤堵现象。因此,对于污水厂,延缓垂直流潜流人工湿在运行过程中淤堵,优化垂直流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显得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以解决污水厂垂直潜流湿地易堵塞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池体、基层、布水干管、布水支管、集水干管、集水支管,所述布水干管、集水干管均沿所述池体的第一方向布置,所述布水支管、集水支管沿所述池体的第二方向布置,且所述布水支管、集水支管分别连通所述布水干管、集水支管设置;所述布水干管与所述集水干管沿所述基层竖直排列布置,且所述布水干管与所述集水干管均沿第三方向设置有孔洞,所述布水支管与所述集水支管错位设置,所述池体一侧还设置有可控制水流方向的控制装置、中水冲洗管道,所述基层分层铺置在所述池体内,所述基层表层还种植有湿地植物。

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4、进一步的,所述池体一侧设置有第一渠道,所述第一渠道一侧与所述布水干管相连,所述第一渠道另一侧连接有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5、进一步的,所述池体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渠道,所述第二渠道与所述集水干管相连,所述第二渠道另一侧连接有第二进水管、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

6、进一步的,所述基层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素土夯实层、复合型防渗层、粗粒径基质层、中粒径基质层、种植土覆盖层;所述布水干管、布水支管设置在所述中粒径基质层上表面,所述集水干管、集水支管布设在所述粗粒径基质层底部,所述复合型防渗层将所述集水干管、集水支管与所述素土夯实层分隔开。

7、进一步的,所述中粒径基质层厚度为400~700mm,粒径为5-10mm。

8、进一步的,所述粗粒径基质层厚度为300~400mm,粒径为16-32mm。

9、进一步的,所述布水干管与所述布水支管间隔1.0~1.5m布置;所述集水干管与所述集水支管间隔1.0~1.5m布置;所述布水支管、集水支管两侧分别交错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开孔。

10、进一步的,所述中水冲洗管道包括中水冲洗进水管、中水冲洗出水管,所述第二渠道一侧设置有第三渠道,所述第三渠道内部设置有所述中水冲洗进水管,所述中水冲洗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中水冲洗进水管延伸至所述第二渠道与所述集水干管相连,且所述第二渠道内所述中水冲洗进水管端部设置有第六阀门。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渠道一侧设置有第四渠道,所述第四渠道内部设置有所述中水冲洗出水管,所述中水冲洗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七阀门。

12、进一步的,所述中水冲洗进水管与外部厂区中水管网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池体一侧,所述控制装置可分别控制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的启闭状态。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4、1、该系统通过下行流、上行流系统,改变湿地基质中水流方向交替运行,利用污水水流反向冲击,时间以30天为一个周期,实现减缓湿地基质堵塞的作用,同时减少中水冲洗次数,可保持湿地内水流通畅与稳定污染物处理效果,通过下行流、上行流系统的切换,改变进出水方向,强化对总氮去除效果。

15、2、该系统可通过改变水流的压力及流向,采用下行流、上行流,实现减缓湿地基质堵塞,并利用厂区中水系统冲洗,水冲洗基质的沉积物,排入厂区通过利用污水厂进水端的污水一二级处理,可以长期保持内水流通畅,达到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的目的。

16、3、该系统的下行流、上行流及中水冲洗系统共用布水干管、布水支管、集水干管、集水支管,减少了项目投资;进水渠和出水渠内可通过电动阀门控制柜集成上行流、下行流、中水冲洗模式,控制电动阀门启闭,方便地切换下行流、上行流及中水冲洗不同的功能。

17、4、该系统的布水支管位置和集水支管位置交错布置,避免了污水短流,使沉积物分布均匀减缓湿地基质堵塞,冲洗更加充分效果更好;布水支管和集水支管每隔20cm设有交错45度向下开孔,下方开孔沉积物可以通过下部开孔流出湿地,减缓湿地基质堵塞。

18、5、该系统的基质的主要部分为中粒径基质层,主要由粒径ø5-10mm砾石组成的均质砾石基质,含污能力强,相对于分层滤料不易堵塞,适合湿地下行流、上行流系统交替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基层、布水干管、布水支管、集水干管、集水支管,所述布水干管、集水干管均沿所述池体的第一方向布置,所述布水支管、集水支管沿所述池体的第二方向布置,且所述布水支管、集水支管分别连通所述布水干管、集水支管设置;所述布水干管与所述集水干管沿所述基层竖直排列布置,且所述布水干管与所述集水干管均沿第三方向设置有孔洞,所述布水支管与所述集水支管错位设置,所述池体一侧还设置有可控制水流方向的控制装置、中水冲洗管道,所述基层分层铺置在所述池体内,所述基层表层还种植有湿地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一侧设置有第一渠道,所述第一渠道一侧与所述布水干管相连,所述第一渠道另一侧连接有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渠道,所述第二渠道与所述集水干管相连,所述第二渠道另一侧连接有第二进水管、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素土夯实层、复合型防渗层、粗粒径基质层、中粒径基质层、种植土覆盖层;所述布水干管、布水支管设置在所述中粒径基质层上表面,所述集水干管、集水支管布设在所述粗粒径基质层底部,所述复合型防渗层将所述集水干管、集水支管与所述素土夯实层分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粒径基质层厚度为400~700mm,粒径为5-1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粒径基质层厚度为300~400mm,粒径为16-3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干管与所述布水支管间隔1.0~1.5m布置;所述集水干管与所述集水支管间隔1.0~1.5m布置;所述布水支管、集水支管两侧分别交错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开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水冲洗管道包括中水冲洗进水管、中水冲洗出水管,所述第二渠道一侧设置有第三渠道,所述第三渠道内部设置有所述中水冲洗进水管,所述中水冲洗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中水冲洗进水管延伸至所述第二渠道与所述集水干管相连,且所述第二渠道内所述中水冲洗进水管端部设置有第六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渠道一侧设置有第四渠道,所述第四渠道内部设置有所述中水冲洗出水管,所述中水冲洗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七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水冲洗进水管与外部厂区管网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池体一侧,所述控制装置可分别控制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的启闭状态。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池体、基层、布水干管、布水支管、集水干管、集水支管;布水干管、集水干管均沿池体的第一方向布置,布水支管、集水支管沿池体的第二方向布置,且布水支管、集水支管分别连通布水干管、集水支管设置;布水干管与集水干管沿基层竖直排列布置,且布水干管与集水干管均沿第三方向设置有孔洞,布水支管与集水支管错位设置,池体一侧还设置有可控制水流方向的控制装置、中水冲洗管道,基层分层铺置在所述池体内,基层表层还种植有湿地植物;该系统通过改变水流方向交替运行,利用厂区中水水流反向冲洗,提高了污染物去除效果,解决了污水厂垂直潜流湿地易堵塞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潘傲,王萌,周传,陈光荣,方宇,陆颂,魏欣,杨刚,秦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1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