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岸带削减径流污染的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37906929发布日期:2024-05-09 21:5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岸带削减径流污染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具体涉及一种河岸带削减径流污染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表大量硬化导致自然地貌的改变,增加了雨水径流量和速度,进而加剧了城市洪水风险和水体污染问题。城市径流不仅包含大量的雨水,还携带各种污染物,如悬浮固体、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盐等,这些污染物最终会流入河流、湖泊和其他水体,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2、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主要侧重于雨水的快速排放,通过管道和沟渠系统将雨水快速导离城市,减少洪水的风险。然而,这种方法往往忽视了对雨水中污染物的处理,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虑不足。此外,传统的硬化排水系统在处理极端气候下的大量雨水时容易超负荷,导致洪水和城市内涝。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低影响开发和海绵城市等理念逐渐受到重视。这些理念强调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通过下沉式绿地、渗透性铺装、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措施,实现雨水的就地消纳和净化。然而,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着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如处理效率不稳定、维护成本较高、对场地要求严格等。因此,开发一种集成化、高效且易于管理的城市径流处理技术,既能有效减少径流污染,又能恢复和增强河岸带的生态功能,成为当下城市水环境治理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岸带削减径流污染的工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河岸带削减径流污染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确定河岸带的位置和大小,根据地形地貌设计下沉式绿地单元、填料型石笼单元和水边湿地单元的布局,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生态植被种类;

5、建立下沉式绿地单元:挖掘土壤形成下沉空间,并在所述下沉空间的底部铺设防渗层,在所述防渗层上方设置地下蓄水层,在所述地下蓄水层上铺设种植土,在所述种植土上栽种生态植被;

6、构建填料型石笼单元:在所述下沉式绿地单元的下游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多层台阶,每层所述台阶的高度逐级降低,在每层所述台阶上设置石笼,在所述石笼内填充填料,在所述填料的顶部放置生态袋,在所述生态袋内填充营养土,在所述营养土上栽种挺水植物;

7、布置水边湿地单元:在所述填料型石笼单元的下游铺设土壤层,并在所述土壤层上栽种湿地植物。

8、进一步的,在填料型石笼单元左侧设置30%坡度的斜坡。

9、进一步的,所述石笼由镀锌低碳钢丝制成的石笼网作为框架,相邻所述石笼网的边缘和缝隙处用钢丝绑扎固定。

10、进一步的,在所述石笼的底部铺设土工布。

11、进一步的,所述台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高度不同的所述台阶形成阶梯式结构的填料型石笼单元。

12、进一步的,第一层台阶上的石笼内填充鹅卵石骨料,第二层台阶上的石笼内填充鹅卵石和陶粒的混合骨料,第三层台阶上的石笼内填充鹅卵石和麦饭石的混合骨料,第四层台阶上的石笼内填充鹅卵石和生物质炭的混合骨料。

13、进一步的,鹅卵石骨料的粒径为50-100mm,鹅卵石和陶粒的混合骨料的粒径为10-20mm,鹅卵石和麦饭石的混合骨料的粒径为5-8mm,鹅卵石和生物质炭的混合骨料的粒径为3-4mm。

14、进一步的,通过金属丝将所述生态袋固定在石笼上。

15、进一步的,在处理过程中,定期检查和维护下沉式绿地单元的生态植被和土壤结构,清理填料型石笼单元中的植物残留物和积聚的污染物,管理和修剪水边湿地单元的湿地植物,并监测整个系统的运行,包括雨水处理效率和污染物去除率。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城市径流处理方法,具有“生态平衡”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18、(2)本发明通过其创新的设计,可高效处理城市径流水,同时增强河岸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9、(3)本发明在提高城市径流水处理效率的同时,还能显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促进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0、(4)本发明响应了国家低碳经济的号召,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21、(5)本发明的实施成本相对较低,且易于管理,保证了工艺的经济可行性和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河岸带削减径流污染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岸带削减径流污染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填料型石笼单元左侧设置30%坡度的斜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岸带削减径流污染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由镀锌低碳钢丝制成的石笼网作为框架,相邻所述石笼网的边缘和缝隙处用钢丝绑扎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岸带削减径流污染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石笼的底部铺设土工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岸带削减径流污染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高度不同的所述台阶形成阶梯式结构的填料型石笼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岸带削减径流污染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层台阶上的石笼内填充鹅卵石骨料,第二层台阶上的石笼内填充鹅卵石和陶粒的混合骨料,第三层台阶上的石笼内填充鹅卵石和麦饭石的混合骨料,第四层台阶上的石笼内填充鹅卵石和生物质炭的混合骨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河岸带削减径流污染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鹅卵石骨料的粒径为50-100mm,鹅卵石和陶粒的混合骨料的粒径为10-20mm,鹅卵石和麦饭石的混合骨料的粒径为5-8mm,鹅卵石和生物质炭的混合骨料的粒径为3-4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岸带削减径流污染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金属丝将所述生态袋固定在石笼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岸带削减径流污染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处理过程中,定期检查和维护下沉式绿地单元的生态植被和土壤结构,清理填料型石笼单元中的植物残留物和积聚的污染物,管理和修剪水边湿地单元的湿地植物,并监测整个系统的运行,包括雨水处理效率和污染物去除率。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岸带削减径流污染的工艺方法,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建立下沉式绿地单元:挖掘土壤形成下沉空间,在下沉空间的底部铺设防渗层,在防渗层上方设置地下蓄水层,在地下蓄水层上铺设种植土,在种植土上栽种生态植被;构建填料型石笼单元:在下沉式绿地单元的下游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多层台阶,每层台阶的高度逐级降低,在每层台阶上设置石笼,在石笼内填充填料,在填料的顶部放置生态袋,在生态袋内填充营养土,在营养土上栽种挺水植物;布置水边湿地单元:在填料型石笼单元的下游铺设土壤层,在土壤层上栽种湿地植物。本发明提升了城市径流雨水的处理效率,减少水土流失,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增强了河岸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夏慧,闫志泉,黄魁,王邦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州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