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生态调蓄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7805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雨水生态调蓄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雨水收集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水生态调蓄池。
【背景技术】
[0002]自从我国确立了城市建设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来,全国各城市都加大了园林绿地的建设速度,绿地面积快速增长,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园林绿地用水量的急剧增加。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园林绿地用水来自市政自来水,对于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使自来水的使用受到当地政策方面的限制,持续上涨的水价也逐渐成为园林绿地建设与养护的限制性因素。
[0003]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区地表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传统的雨水处理方式多为直接排放,大量雨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白白流失。我国城市排水设施普遍陈旧、老化,排水能力不足。暴雨来袭时,雨水径流量瞬间急剧增加,排水系统不堪重负,还会造成洪涝危害。可见,现有的市政给水系统一方面面临着水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却任由大量雨水资源的流失。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设法提高雨污水收集利用技术,必定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园林用水紧张的局面。合理充分的雨水回灌,还能涵养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防洪减灾、调节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雨水生态调蓄池,其一方面可在大雨或暴雨时消减洪峰,一方面可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使其符合绿化用水的要求,实现雨水回灌。
[0005]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雨水生态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植物净化池(2)、生化过滤池(3 )以及集水井(4 ),所述植物净化池与市政雨水管(I)连接,所述植物净化池(2 )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水缘植物区(21)、漂浮植物区(22)、沉水植物区(23)及挡泥出水区(24),所述挡泥出水区(24)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碎石层(241)、粗砂层(242 )、细沙层(243 )及土工布层(244 );所述生化过滤池(3 )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反应区(31)和过滤区(32 ),反应区(31)和过滤区(32)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墙(33),反应区(31)顶部设有加菌盒(8),反应区(31)底部设有曝气管(5),曝气管(5)连接一曝气泵(6),过滤区(32)底部为PP棉层(321),过滤区(32)与集水井(4)之间设置第二溢流墙(34),第二溢流墙(34)矮于第一溢流墙(33),集水井(4)内设有提水泵(41),提水泵(41)连接一穿出地面的用水管(42)。植物净化池一方面可对调蓄雨水,一方面可对雨水进行初次净化,同时,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环境和空气质量;水缘植物区可使雨水中的杂质沉淀下来,同时吸收雨水中的部分有害物质,漂浮植物区的根部浮在水中可充分吸收雨水的中有害物质,而沉水植物区,对水中的漂浮物进行充分沉淀,还可增强雨水中的氧气含量;随后雨水经挡泥出水区各层的吸附和净化后,进入生化过滤池,生化过滤池的反应区通过加入菌类,使菌类生物吸收和分解雨水中的有害有机物质,并通过曝气泵和曝气管使菌类与雨水充分反应;pp棉可将经菌类净化处理的雨水进行过滤操作,将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得到干净的雨水存入集水箱;设置提水泵和用水管可将雨水引至地面上直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对雨水进行充分处理,使其符合绿化用水的要求,实现雨水回灌。
[0007]作为优选,所述碎石层(241)为沸石层、粗砂层(242 )为石英砂层,细沙层(243 )为粉煤灰层。粒径逐渐缩小的各层,在吸附过滤水中杂质的同时,将雨水渗透入下一处理池,雨水与各层的滤料接触充分,效果好。
[0008]作为优选,所述曝气泵(6)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逆变器与太阳能电池板(7)相连。通过太阳能电池收集和利用太阳能,节约资源,减少人工维护成本。
[0009]因此,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在大雨或暴雨时消减洪峰,一方面可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使其符合绿化用水的要求,实现雨水回灌,减轻市政用水及污水处理压力。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12]如图1所示,一种雨水生态调蓄池,包括依次设置的植物净化池2、生化过滤池3以及集水井4,所述植物净化池与市政雨水管I连接,所述植物净化池2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水缘植物区21、漂浮植物区22、沉水植物区23及挡泥出水区24。水缘植物区21内种植有水缘植物,如荷花、水葱、再力花等;漂浮植物区22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睡莲、芡实等,而沉水植物区23种植有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金鱼藻及苦草等,不仅起到了净水的作用,还可增强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可去除雨水中夹杂的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0013]所述挡泥出水区24是用于吸附、过滤、出水、挡泥的作用,挡泥出水区24顶部还形成种植区,可在种植区内种植植物进一步增大绿化面积,避免水土流失。挡泥出水区24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碎石层241、粗砂层242、细沙层243及土工布层244。
[0014]所述生化过滤池3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反应区31和过滤区32,反应区31和过滤区32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墙33,反应区31顶部设有加菌盒8,可通过加菌盒8向反应区31添加各种菌类生物,进而对雨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充分反应和沉淀。反应区31底部设有曝气管5,曝气管5连接一曝气泵6,过滤区32底部为PP棉层321,过滤区32与集水井4之间设置第二溢流墙34,第二溢流墙34矮于第一溢流墙33,集水井4内设有提水泵41,提水泵41连接一穿出地面的用水管42。所述碎石层241为沸石层、粗砂层242为石英砂层,细沙层243为粉煤灰层。曝气泵6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逆变器与太阳能电池板7相连。
[0015]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雨水生态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植物净化池(2)、生化过滤池(3 )以及集水井(4 ),所述植物净化池与市政雨水管(I)连接,所述植物净化池(2 )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水缘植物区(21)、漂浮植物区(22)、沉水植物区(23)及挡泥出水区(24),所述挡泥出水区(24)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碎石层(241)、粗砂层(242 )、细沙层(243 )及土工布层(244 );所述生化过滤池(3 )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反应区(31)和过滤区(32 ),反应区(31)和过滤区(32)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墙(33),反应区(31)顶部设有加菌盒(8),反应区(31)底部设有曝气管(5),曝气管(5)连接一曝气泵(6),过滤区(32)底部为PP棉层(321),过滤区(32)与集水井(4)之间设置第二溢流墙(34),第二溢流墙(34)矮于第一溢流墙(33),集水井(4 )内设有提水泵(41),提水泵(41)连接一穿出地面的用水管(4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生态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241)为沸石层、粗砂层(242 )为石英砂层,细沙层(243 )为粉煤灰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生态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泵(6)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逆变器与太阳能电池板(7)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生态调蓄池,包括依次设置的植物净化池、生化过滤池以及集水井,所述植物净化池与市政雨水管连接,所述植物净化池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水缘植物区、漂浮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及挡泥出水区,所述挡泥出水区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碎石层、粗砂层、细沙层及土工布层;所述生化过滤池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反应区和过滤区,反应区和过滤区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墙,反应区顶部设有加菌盒,反应区底部设有曝气管,曝气管连接一曝气泵,过滤区底部为PP棉层,过滤区与集水井之间设置第二溢流墙,第二溢流墙矮于第一溢流墙,集水井内设有提水泵,提水泵连接一穿出地面的用水管。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初期雨水的截流和处理,减轻市政污水处理压力。
【IPC分类】C02F9-14
【公开号】CN204265607
【申请号】CN201420680703
【发明人】陆冰, 董磊, 陈徐栋, 钟江波
【申请人】杭州中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