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面水池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56925阅读:5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镜面水池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池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镜面水池净水系统。
[0002]【背景技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工作、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建筑周围都设置了镜面水池,使人亲近自然。但镜面水池的水体长期不经处治的话,就会造成景观水质混浊、腥臭、发黑、发绿、滋生蚊虫、频繁换水,不仅浪费资源和人工而且直接影响整个区域环境舒适度。
[0003]目前,处理景观水需要单独的圈出一块土地进行建造,不但占用空间大,在社区内不美观,由于镜面水池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且水深较浅,一般的景观水体净水装置并不适用于镜面水池,传统的除污手段也难以实现水质的改善,并在水质反复处理过程中产生相当大的资金投入。
[0004]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占用地面空间大、过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镜面水池净化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实用新型一种镜面水池净水系统,其要点是它包括分别由透水混凝土分隔开的垃圾滞留槽、净化层I和净化层II ;所述垃圾滞留槽的一侧设有进水口,上面设有观察井盖;所述净化层I和净化层II的上面设有附有植被的植生混凝土 ;所述透水混凝土的两侧和植生混凝土的底面附有土工格栅;所述净化层II后面的透水混凝土通过生物滤膜与循环水库相连;所述循环水库上设有送水口。
[0006]所述透水混凝土采用掺硅藻土透水混凝土。
[0007]所选的土工格栅采用玄武岩纤维土工格栅。
[0008]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纵坡坡底位置,运用水体的自流将污染物带进垃圾滞留池,在循环水库上设置的潜水栗可将净水用管道抽提至镜面水池的出水口处。
[0009]整个系统四周用混凝土结构浇筑,顶部用土工格栅及植生混凝土进行铺设,可种植绿色植物,避免路表水体的渗流污染。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设在地下,不占用地面空间,一次性投入,终身受益,运行周期长、抗堵塞性能强、净水能力强、常年无需换水、耐久性好,本产品适用于任何镜面水池水体保护。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占用地面空间大、过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11]【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土工格栅;2、净化层I ;3、净化层II ;4、生物滤膜;5、循环水库;6、送水口 ;7、植生混凝土 ;8、绿色植被;9、进水口 ;10、垃圾滞留槽;11、观察井盖;12、透水混凝土。
[0013]【具体实施方式】根据附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镜面水池净水系统,它包括分别由透水混凝土 12分隔开的垃圾滞留槽10、净化层12和净化层113 ;所述垃圾滞留槽的一侧设有进水口 9,上面设有观察井盖11 ;所述净化层I和净化层II的上面设有附有植被8的植生混凝土 7 ;所述透水混凝土的两侧和植生混凝土的底面附有土工格栅I ;所述净化层II后面的透水混凝土通过生物滤膜4与循环水库5相连;所述循环水库上设有送水口 6。
[0014]所述透水混凝土采用掺硅藻土透水混凝土,优点是:在透水的同时,还能有效净化部分重金属、氨氮、TN、TP等污染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0015]所选的土工格栅采用玄武岩纤维土工格栅,耐久性好,强度高,可抽出清洗。
[0016]实例中的植生混凝土 7可制成预制块搭架在透水混凝土上方,底部用土工格栅进行包裹,以防止路表水体的渗流污染。
[0017]实际操作中可以将本系统设置在镜面水池周边,具体尺寸规格要求结合实际镜面水池的规模,将循环水库5的水容量需满足镜面水池运行的要求。
[0018]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修改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镜面水池净水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分别由透水混凝土分隔开的垃圾滞留槽、净化层I和净化层II ;所述垃圾滞留槽的一侧设有进水口,上面设有观察井盖;所述净化层I和净化层II的上面设有附有植被的植生混凝土 ;所述透水混凝土的两侧和植生混凝土的底面附有土工格栅;所述净化层II后面的透水混凝土通过生物滤膜与循环水库相连;所述循环水库上设有送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面水池净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透水混凝土采用掺硅藻土透水混凝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面水池净水系统,其特征是所选的土工格栅采用玄武岩纤维土工格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镜面水池净水系统,它包括分别由透水混凝土分隔开的垃圾滞留槽、净化层I和净化层II;所述垃圾滞留槽的一侧设有进水口,上面设有观察井盖;所述净化层I和净化层II的上面设有附有植被的植生混凝土;所述透水混凝土的两侧和植生混凝土的底面附有土工格栅;所述净化层II后面的透水混凝土通过生物滤膜与循环水库相连;所述循环水库上设有送水口。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占用地面空间大、过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IPC分类】C02F3/00, C02F3/32
【公开号】CN204874035
【申请号】CN201520629706
【发明人】薛峰, 肖鹏, 王宜森, 江杰, 张永辉, 刘沛
【申请人】南京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扬州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