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973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表面通过汽车尾气排放、轮胎和路面磨损以及油脂的渗漏等累积大量的悬浮颗粒、营养盐、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物质。在城市降雨和降雪过程中,空气中和道路表面累积的污染物质被雨水淋溶、冲刷、裹挟,形成城市道路地表径流,并随水流通过城市管网系统迀移至受纳水体,对受纳水体的水质造成明显的破坏,并影响水生生态环境。城市道路地表径流是面源污染中仅次于农业面污染源的第二大污染源。国内外对包括屋面、路面等城市主要汇水面的雨水径流水质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路面径流是污染效应最强的部分,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最为严重。水体在受纳路面径流后,其许多物理、化学性质将随之改变,受纳水体的化学性质有时被排入的路面径流所主导。目前关于城市道路地表径流方面的研究集中于污染物的组成、污染特性及污染物排放规律。
[0003]国内目前处理城市地表径流的方法主要有植草沟、下凹式城市绿地和人工湿地。植草沟是指种植植被的景观性地表沟渠排水系统,地表径流以较低流速经过植草沟持留、植物过滤和渗透,雨水径流中的多数悬浮颗粒污染物和部分溶解态污染物可有效去除,但植草沟边坡较小,占用土地面积较大,不适用于高密度区域,且土壤层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可能产生异味和蚊蝇卫生等问题。下凹式绿地是一类结构特殊的绿地,内设高程低于路面但高于绿地的雨水口。下凹式绿地可汇集周围道路、屋面等降雨径流,前期径流渗入地下,后期径流蓄积于绿地中,超过绿地蓄渗容量的径流经雨水口进入城市排水管网。但内部植被单一,对土质和日常养护要求较高,占地面积大。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基质、微生物及动植物群落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相互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等过程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N、P、重金属等去除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环境治理效应,强大的生态修复功能,还可以调节生态平衡和气候。人工湿地因具有低投入、低能耗、低管理费用、抗冲击力强等优点,但湿地规划建设对区位要求过高,占地面积也过大,普适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解决现有处理方法占地面积过大、对区位要求过高、后期养护成本高、景观效益不明显、局限性较大、难以应用于城市街道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种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包括池体、介质池和植物池,所述的池体截面为倒梯形,侧壁设有硬质不透水铺装;所述的介质池和植物池间隔设置在池体内。
[0007]优选的,所述的池体侧壁上均匀设置有道路排水口。
[0008]优选的,所述的介质池具有上层、中层和下层;所述的上层设有鹅卵石;所述的中层设有砾石;所述的下层设有砂石。
[0009]优选的,所述的下层与土壤直接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的植物池两端设有缩口,所述的缩口具有拦网,拦网孔径小于砾石直径。
[0011 ]优选的,所述的拦网上端设有溢水口。
[0012]优选的,所述的植物池内设有多年生草本湿地植物。
[0013]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通过介质池和植物池串联结构净化水体,增加景观效益和生态服务功能;由宽到窄的缩口提升了河流水体动能,增加水体和大气界面的接触面积,增加复氧,提高整个廊道湿地结构的自净能力;池底的透水结构增加了地表径流的过滤、净化和下渗,对地下水水质净化起到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不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下层,2、中层,3、上层,4、多年生草本湿地植物,5、硬质不透水铺装,6、道路排水口,7、路肩,8、拦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包括池体、介质池和植物池,所述的池体截面为倒梯形,侧壁设有硬质不透水铺装;所述的介质池和植物池间隔设置在池体内。
[0022]优选的,所述的池体侧壁上均匀设置有道路排水口。
[0023]优选的,所述的介质池具有上层、中层和下层;所述的上层设有鹅卵石;所述的中层设有砾石;所述的下层设有砂石。
[0024]优选的,所述的下层与土壤直接接触。
[0025]优选的,所述的植物池两端设有缩口,所述的缩口具有拦网,拦网孔径小于砾石直径。
[0026]优选的,所述的拦网上端设有溢水口。
[0027]优选的,所述的植物池内设有多年生草本湿地植物。
[0028]植物池和介质池串联,植物池结构包括植物、介质,池底的透水设计可以促进水体净化后下渗,对地下水补给和净化起到良好作用。池壁为不透水硬质铺装,防止城市道路路基遭到自然河流水体侵蚀,汇水管收集城市道路的地表径流,在植物池与介质池连接处的缩口处设置可拆卸拦网,用于防止介质被流水裹挟前进,拦截漂浮物,拦网上部设置溢水口,防止堵塞。介质池中在介质基础上添加大块石块介质,沉积颗粒物等污染物。
[0029]以植物池和介质池并联的结构由地势高处引入河流,由势能转化为动能。由汇水管收集城市道路地表径流,河流流入结构中经过介质和植物的吸附、过滤、渗透等作用,净化水质,促进自然水体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当水体从植物池进入介质池时,水体在池体结构从宽到窄的变化过程中增加水体动能,增加流速,增加水体与大气界面的接触面积,也增加了水体溶解氧含量,提升了整个下沉式廊道湿地结构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改善了静水湿地夏天蚊蝇滋生和冬季易结冰的缺点。
[00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通过介质池和植物池串联结构净化水体,增加景观效益和生态服务功能;由宽到窄的缩口提升了河流水体动能,增加水体和大气界面的接触面积,增加复氧,提高整个廊道湿地结构的自净能力;池底的透水结构增加了地表径流的过滤、净化和下渗,对地下水水质净化起到促进作用。
[003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包括池体、介质池和植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体截面为倒梯形,侧壁设有硬质不透水铺装;所述的介质池和植物池间隔设置在池体内;所述的介质池具有上层、中层和下层;所述的上层设有鹅卵石;所述的中层设有砾石;所述的下层设有砂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体侧壁上均匀设置有道路排水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与土壤直接接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池两端设有缩口,所述的缩口具有拦网,拦网孔径小于砾石直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拦网上端设有溢水口。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池内设有多年生草本湿地植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包括池体、介质池和植物池,所述的池体截面为倒梯形,侧壁设有硬质不透水铺装;所述的介质池和植物池间隔设置在池体内。通过介质池和植物池串联结构净化水体,增加景观效益和生态服务功能;由宽到窄的缩口提升了河流水体动能,增加水体和大气界面的接触面积,增加复氧,提高整个廊道湿地结构的自净能力;池底的透水结构增加了地表径流的过滤、净化和下渗,对地下水水质净化起到促进作用。
【IPC分类】C02F3/32
【公开号】CN205170503
【申请号】CN201520821997
【发明人】边红枫, 李晔, 王咏, 张刚, 何春光
【申请人】东北师范大学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