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55909阅读:744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有机废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具体为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0002]厌氧反应器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代厌氧反应器,以厌氧接触池为代表,污泥停留时间(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体相同,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较低,废水在反应器内通常要停留几天到几十天之久,才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第二代厌氧反应器,以UASB(升流式污泥床)为代表,依靠颗粒污泥的形成和三相分离器的截留作用,使污泥在反应器内滞留,实现了SRT>HRT,一定幅度上提高了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但是反应器的传质过程并不理想。为改善传质效果,须提高表面水力负荷和表面产气负荷,从而导致污泥流失,影响处理效果。第三代厌氧反应器,以EGSB(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和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为代表,在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高径比大,占地面积小,有机负荷大大提升,出水回流提升了耐负荷冲击能力。然而对于EGSB,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水栗实现外部出水回流,动力消耗大;对于1C,通过沼气提升实现内循环,动力消耗较小,但是上下内循环管道使得内部结构复杂。上述反应器还存在反应器易腐蚀、需要储气罐、沼气利用率低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反应器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占地面积较小、耐负荷冲击强、动力消耗较小、不易腐蚀且无需储气罐、沼气利用率高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主要包括反应器主体外筒1-1和反应器主体内筒1-2,反应器主体外筒1-1侧壁的下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进水管线2、加药管线3和测量装置组4,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设有沼气处理装置15,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内径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外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高度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高度;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由下到上依次为布水装置5、一级三相分离器6、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三相分离器8、二级沼气收集管10、气液分离装置11,所述的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沼气收集管10分别通过第一管路14-1、第二管路14-2、第三管路14-3接入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气液分离装置11通过第四管路16通向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第一循环管路12-1接入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第一循环管路12-1与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外部的循环水栗13相连,循环水栗13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循环管路12-2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内的布水装置5相连。
[0006]具体地,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内径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外径比值为1.2?1.8;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高度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高度比值为1.06?1.3。
[0007]具体地,布水装置5靠近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的底部,气液分离装置11靠近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的顶部,一级三相分离器6和一级沼气收集管7相互靠近,位于底层厌氧区上部,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三相分离器8、二级沼气收集管10相互靠近,位于上层厌氧区的上部。
[0008]具体地,第一管路14-1出口位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区域的下部,第二管路14-2、第三管路14-3出口分别位于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侧壁之间区域的中部和中上部,第二管路14-2的出口在第三管路14-3出口的下方。
[0009]具体地,第一循环管路12-1在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的出口位于第四管路16的下方、第三管路14-3的出口的上方。
[0010]具体地,测量装置组4包括pH值传感器、溶氧传感器、ORP测量电极和温度传感器。
[0011]具体地,反应器主体外筒1-1和反应器主体内筒1-2呈同心圆筒体结构。
[0012]具体地,反应器整体采用正压设计。
[0013]具体地,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为配水区A,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顶部之间的区域为气液分离区D,所述的布水装置5和一级沼气收集管7之间的区域为底层厌氧区B,一级沼气收集管7和二级沼气收集管10之间的区域为上层厌氧区C,第一循环管路12-1、循环水栗13、第二循环管路12-2在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构成外循环单元E。
[0014]有益效果
[0015]I)占地面积较少:一体式结构,高径比大,具备气体储存功能而无需储气罐,使得占地面积减少。
[0016]2)有机负荷高:上升流速可达到5-8m/h,负荷范围在15-25kg COD/m3.d,超过普通厌氧反应器。
[0017]3)耐冲击负荷强:出水回流与来水充分混合,稀释来水浓度,大大提高抗负荷冲击能力,水质水量波动大时,反应器处理效果仍然良好。
[0018]4)动力消耗较低:三相分离器分离出水直接通过管道进入配水区,产生的沼气通过沼气收集管进入配水区提升配水区水流上升流速,从而降低循环水栗的动力消耗。
[0019]5)颗粒污泥量稳定:双层三相分离器达到高效分离效果,大大减少污泥流失,利于颗粒污泥的稳定形成和增殖,均匀布水装置和沼气扰动设计,使得泥水充分接触,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
[0020]6)沼气利用程度高:反应器内产生的沼气用于搅拌来水,提高上升流速并吹脱中和过程产生的C02,处理后的沼气用于发电,综合利用率提高。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A、配水区;B、底层厌氧区;C、上层厌氧区;D、气液分离区;E、外循环单元;1-
1、反应器主体外筒;1-2、反应器主体内筒;2、进水管线;3、加药管线;4、测量装置组;5、布水装置;6、一级三相分离器;7、一级沼气收集管;8、二级三相分离器;9、分离水收集管;10、二级沼气收集管;11、气液分离装置;12-1、第一循环管路;12-2、第二循环管路;13、循环水栗;14-1、第一管路;14-2、第二管路;14-3、第三管路;15、沼气处理装置;16、第四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0024]实施例1
[0025]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主要包括反应器主体外筒1-1和反应器主体内筒1-2,反应器主体外筒1-1侧壁的下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进水管线2、加药管线3和测量装置组4,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设有沼气处理装置15,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内径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外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高度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高度;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由下到上依次为布水装置5、一级三相分离器6、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三相分离器8、二级沼气收集管10、气液分离装置11,所述的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沼气收集管10分别通过第一管路14-1、第二管路14-2、第三管路14-3接入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气液分离装置11通过第四管路16通向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第一循环管路12-1接入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第一循环管路12-1与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外部的循环水栗13相连,循环水栗13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循环管路12-2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内的布水装置5相连。
[0026]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为配水区A,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顶部之间的区域为气液分离区D,所述的布水装置5和一级沼气收集管7之间的区域为底层厌氧区B,一级沼气收集管7和二级沼气收集管10之间的区域为上层厌氧区C,第一循环管路12-1、循环水栗13、第二循环管路12-2在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构成外循环单元E。各个分区的作用如下:
[0027]配水区:废水由进水管线进入配水区,从二级三相分离器分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