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9050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厌氧室、好氧室、沉淀室、过滤室及清水室,所述厌氧室、好氧室、沉淀室、过滤室及清水室顶部均设有进料箱,所述进料箱上设有进料口,所述厌氧室上设有进水管,所述清水室上设有出水管,所述好氧室底部设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管道贯通至壳体外,所述沉淀室底部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通过管道延伸至厌氧室内,所述过滤室内设有PP棉过滤芯及活性炭过滤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运行稳定、管理方便。
【专利说明】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污水处理设备,大多数均采用钢材料制造,耐腐蚀性强度不大,使用寿命不长,容易损坏,且管理不方便,不易维修;各个单元分开设计,连接不够紧凑,污水处理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腐蚀性强,结构紧凑、运行稳定,且管理方便的污水处理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05]—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厌氧室、好氧室、沉淀室、过滤室及清水室,所述厌氧室、好氧室、沉淀室、过滤室及清水室顶部均设有进料箱,所述进料箱上设有进料口,所述厌氧室上设有进水管,所述清水室上设有出水管,所述好氧室底部设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管道贯通至壳体外,所述沉淀室底部设有污泥栗,所述污泥栗通过管道延伸至厌氧室内,所述过滤室内设有PP棉过滤芯及活性炭过滤芯。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运行稳定、管理方便。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08]附图中:1、壳体;2、厌氧室;3、好氧室;4、沉淀室;5、过滤室;6、清水室;7、进料箱;
8、进料口 ;9、进水管;10、出水管;11、风机;12、污泥栗。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0010]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I,所述壳体I内依次设有厌氧室2、好氧室3、沉淀室4、过滤室5及清水室6,所述厌氧室2、好氧室3、沉淀室4、过滤室5及清水室6顶部均设有进料箱7,所述进料箱7上设有进料口 8,所述厌氧室2上设有进水管9,所述清水室6上设有出水管10,所述好氧室3底部设有风机11,所述风机11通过管道贯通至壳体I外,所述沉淀室4底部设有污泥栗12,所述污泥栗12通过管道延伸至厌氧室2内,所述过滤室5内设有PP棉过滤芯及活性炭过滤芯。
[0011 ] 使用时,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初级处理后,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水管9进入到厌氧室2,当排放水量达到一定高度时,进入到好氧室3,在该室中通过风机使水产生足够多的气泡,使水中的悬浮物能够粘在该室中的特殊物体上,使水能够更优质的进入到沉淀室4中,在该室沉淀过程中,如果污泥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可以通过污泥栗将其抽出,也可以将其抽入到厌氧室2循环进行净化;从沉淀室4中的水进入到过滤室5时,可通过过滤装置,将水经过PP棉过滤芯及活性炭过滤芯进行过滤,使水能够更优质的达到排放标准进入到清水室6,然后通过出水管10进行排放到市政管道或指定地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运行稳定、管理方便。
[001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依次设有厌氧室(2)、好氧室(3)、沉淀室(4)、过滤室(5)及清水室(6),所述厌氧室(2)、好氧室(3)、沉淀室(4)、过滤室(5)及清水室(6)顶部均设有进料箱(7),所述进料箱(7)上设有进料口(8),所述厌氧室(2)上设有进水管(9),所述清水室(6)上设有出水管(10),所述好氧室(3)底部设有风机(11),所述风机(11)通过管道贯通至壳体(I)外,所述沉淀室(4)底部设有污泥栗(12),所述污泥栗(12)通过管道延伸至厌氧室(2)内,所述过滤室(5)内设有PP棉过滤芯及活性炭过滤芯。
【文档编号】C02F9/14GK205473236SQ201620098512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日
【发明人】陈希凡
【申请人】中霖中科环境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