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65790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厨余垃圾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厨余垃圾处理装置,解决了生活垃圾污染严重且可回收材料回收不便的问题。包括箱体,在该箱体中设置有粗过滤网将箱体分为上层和下层;所述的下层为集液槽并设置有相应的排污口,所述的上层通过隔离板从中部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的一部分为不可回收腔,右边的一部分为可回收腔;所述的不可回收腔和可回收腔均设置有垃圾入口和垃圾出口。本实用新型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通过粗过滤网、集液槽、不可回收腔以及可回收腔的配合,能够减少垃圾污染,方便了可回收材料回收。
【专利说明】
厨余垃圾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处理装置,具体说的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生活垃圾处理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厨余垃圾,如果皮、菜叶、剩饭剩菜等逐渐增多,而由于生活习惯所致,大多数的厨余垃圾都未经处理后,与其他垃圾混合直接丢放在垃圾桶,再被送到垃圾站进行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等方式处理,由于生活垃圾往往是大量的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组成的混合物,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会自然发酵,产生大量致病微生物、恶臭的废水等,不仅危害居民生活健康,同时不利于可回收材料的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垃圾污染、方便可回收材料回收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在该箱体中设置有粗过滤网将箱体分为上层和下层;所述的下层为集液槽并设置有相应的排污口,所述的上层通过隔离板从中部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的一部分为不可回收腔,右边的一部分为可回收腔;所述的不可回收腔和可回收腔均设置有垃圾入口和垃圾出口。
[0005]为减少垃圾中的水分,减少致病微生物、恶臭,所述的隔离板包括绝缘板,沿该绝缘板的上表面向上以及下表面向下均依次设置有保温层以及散热绝缘网,所述的保温层和散热绝缘网之间设置空腔,在该空腔中设置有电加热装置。
[0006]为方便搅动,所述的不可回收腔和可回收腔内均设置有搅拌轴,在该搅拌轴上安装有搅拌叶片。
[0007]为方便垃圾的投入和取出,所述的不可回收腔和可回收腔的垃圾入口均设置在顶部,垃圾出口均设置在侧部;在所述的垃圾出口处设置有扣板,该扣板的下端与垃圾入口的一侧铰接,另一端设置凸起与设置在垃圾入口的另一侧的通孔配合。
[0008]为进一步方便垃圾的投入,所述的垃圾入口设置有电动伸缩板。
[0009]为提高过滤效果,减少固体垃圾进入集液槽发酵,所述的粗过滤网下部还设置有一层细过滤网。
[0010]为提高杀菌效果,所述的集液槽的内壁上设置有靠近细过滤网的紫外线杀菌灯。
[0011]为方便拆卸、更换和清洗,所述的粗过滤网和细过滤网均卡接安装在箱体内部。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3](I)本实用新型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通过粗过滤网、集液槽、不可回收腔以及可回收腔的配合,能够减少垃圾污染,方便了可回收材料回收。
[0014](2)设置搅拌叶片,配合电加热装置、紫外线杀菌灯等,可以快速地干燥垃圾,杀灭细菌,减少垃圾发酵产生的细菌。
[0015](3)电动伸缩板可以方便垃圾的投入,当投完垃圾后,电动伸缩板关闭可以减小垃圾的恶臭。
[0016](4)通过粗过滤网和细过滤网的配合,可以大大地减少固体垃圾进入集液槽发酵产生细菌和恶臭。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的隔离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I一控制面板,2—箱体,4一隔尚板,5—电动伸缩板,7—搅拌轴,8—搅拌叶片,10—扣板,11一凸起,12—通孔,13—粗过滤网,14一细过滤网,21—不可回收腔,22—可回收腔,23—集液槽,41 一绝缘板,42—保温层,43—空腔,44 一电加热装置,45—散热绝缘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包括箱体2,在该箱体2中设置有粗过滤网13将箱体2分为上层和下层;所述的下层为集液槽23并设置有相应的排污口,所述的上层通过隔离板4从中部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的一部分为不可回收腔21,右边的一部分为可回收腔22;所述的不可回收腔21和可回收腔22均设置有垃圾入口和垃圾出口。本实用新型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通过粗过滤网13、集液槽23、不可回收腔21以及可回收腔22的配合,能够减少垃圾产生的细菌、恶臭等污染,而且方便了可回收材料回收。使用过程中,不可回收垃圾投入不可回收腔21,可回收垃圾投入可回收腔22,通过粗过滤网13使得固液分离,减少垃圾中的水分,从而减少垃圾产生细菌、恶臭,同时可以方便从可回收腔22中回收可回收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排污口的作用是方便排放集液槽23中的液体,避免积液过多产生恶臭。
[0023]实施例2:
[0024]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隔离板4包括绝缘板41,沿该绝缘板41的上表面向上以及下表面向下均依次设置有保温层42以及散热绝缘网45,所述的保温层42和散热绝缘网45之间设置空腔43,在该空腔43中设置有电加热装置44,通电使用时电加热装置44发热,产生热量,通过散热绝缘网45向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加热,蒸发水分,减少细菌、恶臭的产生。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电加热装置44可以是电阻加热丝、电磁加热线圈或者电加热管等。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上表面向上以及下表面向下等方向性用语是根据说明书附图来描述的,当装置所述的位置不同,观察者的角度不同的时候方向性用语应作相应调整。
[0026]实施例3:
[0027]进一步的,所述的不可回收腔21和可回收腔22内均设置有搅拌轴7,在该搅拌轴7上安装有搅拌叶片8。在电加热装置44加热的同时可以启动带动搅拌轴7的电机,从而使得搅拌叶8搅拌,可以均匀地加热。在取出垃圾的时候也可以方便松动垃圾。
[0028]实施例4:
[0029]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不可回收腔21和可回收腔22的垃圾入口均设置在顶部,垃圾出口均设置在侧部;在所述的垃圾出口处设置有扣板10,该扣板10的下端与垃圾入口的一侧铰接,另一端设置凸起11与设置在垃圾入口的另一侧的通孔12配合,可以方便垃圾的投入和取出。凸起11与通孔12配合,可以方便地关上垃圾出口,减少细菌、恶臭的散发。
[0030]实施例5:
[0031]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垃圾入口设置有电动伸缩板5,可以方便使用者投放垃圾,当使用者投放垃圾时,启动电动伸缩板5,电动伸缩板5收缩打开,当投放完毕时关闭电动伸缩板5,电动伸缩板5伸展关闭。
[0032]实施例6:所述的粗过滤网13下部还设置有一层细过滤网14,进一步的起到了过滤作用,减少了固体垃圾进入集液槽发生发酵,产生细菌、恶臭。
[0033]实施例7:
[0034]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集液槽23的内壁上设置有靠近细过滤网14的紫外线杀菌灯15,可以进一步地杀灭细菌、减少恶臭。
[0035]实施例8:
[0036]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粗过滤网13和细过滤网14均卡接安装在箱体2内部,可以方便地拆卸、进行更换和清洗。
[0037]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在箱体2上设置控制面板I,将电动伸缩板5、带动搅拌轴7的电机、紫外线杀菌灯15以及电加热装置44均连接在控制面板I上,通过控制面板I方便地操作。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2),在该箱体(2)中设置有粗过滤网(13)将箱体(2)分为上层和下层;所述的下层为集液槽(23)并设置有相应的排污口,所述的上层通过隔离板(4)从中部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的一部分为不可回收腔(21),右边的一部分为可回收腔(22);所述的不可回收腔(21)和可回收腔(22)均设置有垃圾入口和垃圾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板(4)包括绝缘板(41),沿该绝缘板(41)的上表面向上以及下表面向下均依次设置有保温层(42)以及散热绝缘网(45),所述的保温层(42)和散热绝缘网(45)之间设置空腔(43),在该空腔(43)中设置有电加热装置(4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可回收腔(21)和可回收腔(22)内均设置有搅拌轴(7),在该搅拌轴(7)上安装有搅拌叶片(8)。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可回收腔(21)和可回收腔(22)的垃圾入口均设置在顶部,垃圾出口均设置在侧部;在所述的垃圾出口处设置有扣板(10),该扣板(10)的下端与垃圾入口的一侧铰接,另一端设置凸起(11)与设置在垃圾入口的另一侧的通孔(12)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入口设置有电动伸缩板(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过滤网(13)下部还设置有一层细过滤网(1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液槽(23)的内壁上设置有靠近细过滤网(14)的紫外线杀菌灯(15)。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过滤网(13)和细过滤网(14)均卡接安装在箱体(2)内部。
【文档编号】B09B5/00GK205551072SQ201620375259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8日
【发明人】张莉
【申请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