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4234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预处理池、格栅池、隔油池、调节沉淀池、至少一个人工快渗池和自然塘;所述预处理池、格栅池、隔油池、调节沉淀池、人工快渗池和自然塘依次通过管道连通;在所述自然塘沿排水方向种植物;所述人工快渗池内设置多层填料,填料包括细砂、自主填料、细砾石、粗砾石,所述填料自上而下依次排布。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室;所述控制室与预处理池、格栅池、隔油池、调节沉淀池、人工快渗池连接。本实用新型处理污水出水量稳定,长时间运营后,填料不容易堵塞管道,且不需要添加药剂,并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专利说明】
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污水处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污 水来源主要有三类,及乡镇居民区分散式生活污水、城市生活区集中式生活污水、以及工业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利用沙土里对污水进行净化是传统污水处理方法,传统的RI (RapidInfiltrationSystem,简称RI系统)系统占地面积大,水力负荷低。为此,近年来人 们致力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onstructedRapidInfiltrationSystem,简称CRI系统)的 研究,目前已成功地从试验研究转向实际工程应用。CRI系统的渗滤池为人工填充的具有一 定级配的天然河砂,并掺入一定量的特殊填料,以保证既有较高的水力负荷,又能满足出水 的处理要求。
[0003]目前生活污水一般采用厌氧-好养法或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等处理技术,工艺中 需要曝气、填料及菌剂、脱泥等处理,需要技术人员操作及耗电、药剂等费用。人工快渗处理 系统不需要曝气、脱泥等设施设备,也无需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了农村无专业人员、运营费 较高的的问题,并且可节省2/3的动力费用。
[0004]因此近年来深港产学研和重庆某家的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在农村污水处理中 得到应用,使农村污水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但是在农村污水浓度较高,杂质多的地区,此方 法设计的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运营一段时间后,填料易堵塞,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渗 透能力,出水水质不稳定,容易出现短路现象,从而降低污水处理的效率,使得污水处理系 统的污水处理效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用于解决目前人工快渗污水 处理系统出水量不稳定,长时间运营后,填料易堵塞污水处理系统,从而降低污水处理系统 的渗透能力,导致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格栅池、隔油池、调节 沉淀池、至少一个人工快渗池和自然塘;
[0008]所述预处理池、格栅池、隔油池、调节沉淀池、人工快渗池和自然塘依次通过管道 连通;在所述自然塘沿排水方向种植耐寒生态植物。
[0009]进一步地,所述人工快渗池内设置多层填料,填料包括细砂、自主填料、细砾石、粗 砾石,所述填料自上而下依次排布。
[0010]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在人工快渗池前增加预处理池对初步搜集到的 污水做预处理作用,降解油脂、粪便等高浓有机质,然后通过格栅池、隔油池去除大颗粒物 质后,进入调节沉淀池进行调节水量及水质,水量稳定后,提升到人工快渗池进行过滤及降 解,通过人工快渗池内的填料层层作用,即第一层细砂精滤颗粒物质,第二层自主填料层进 行好养、兼养生物反应及反硝化作用,进一步去除COD、氨氮,在第三、四层细砾石、粗砾石井 陉过滤沉淀并集水,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渗透性、处理效果及出水量的稳定性。
[0011] 进一步地,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室;
[0012] 所述控制室与预处理池、格栅池、隔油池、调节沉淀池、人工快渗池连接。
[0013]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控制室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一体化智能操 作,使得污水处理过程更加清晰,容易操作,有效控制各个阶段的污水处理过程,并可有针 对性的解决问题,并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提高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0014]进一步地,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截流井;
[0015]所述截流井的一端通过合流管道与预处理池连通,另一端通过截流管道与格栅池 连接;
[0016]在所述截流管道相对侧设置有与截流井连通的溢流管道。
[0017]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在预处理池和格栅池之间增加截流井,对污水 进入格栅池前做初步集水,有效提升了集中污水的效率,对污水流量进行初步调节,减小了 通向格栅池的管道,既可以方便收集污水,也可以节省材料,同时起到了调节流量的作用。
[0018]优选地,所述调节沉淀池通过污水管道与所述人工快渗池连接,所述人工快渗池 内部底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快渗池出水管通至自然塘。
[0019]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可对人工快渗池位置进行灵活处理设置,并根据水 量不同增加人工快渗池即可灵活处理不同规模污水,满足乡镇农村发展需要。
[0020]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快渗池外部设置有保温装置,所述人工快渗池的保温装置采 用透光保温材料制成,所述保温装置可为玻璃钢保温棚。
[0021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保温装置,保证人工快渗池内的温度不低于0 °C,液体的温度不低于8°C,保证污水的正常流动性,防止冬季温度过低使得污水冻结,难以 流动渗透,从而无法进行污水处理,而保温装置可保证微生物活性,从而保证污水处理效 果。
[0022] 进一步地,所述细砂滤层上表面设置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与人工快渗池和调节 沉淀池间的连通管道连接。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布水管可有效将来自调节沉淀池 中的污水均匀分散在人工快渗池中填料的上表面,有利于截流污水中的细小颗粒,利于污 水的均匀渗透过滤,利于调节水流量,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0023]进一步地,所述格栅池内部设置有多组网格层,其中至少有一组网格层仅覆盖格 栅池格栅的中下部,中上部为镂空。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格栅池一体化打捞, 输送,过滤处理,与隔油池配合将大块残渣滤除,提高污水处理效果,节省占地面积。
[0024] 优选地,所述调节沉淀池包括提升栗,提升栗的出水管与人工快渗池的进水口连 接;所述预处理池为化粪池或厌氧生化池。
[0025]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调节沉淀池对经滤除后的污水调节水量,使进入人 工快渗池的污水水质、水量的相对稳定,并可通过提升栗提升到人工快渗池,可根据不同的 环境需要对预处理池进行选择。
[0026]优选地,所述自然塘为利用现有排水沟沿排水方向种植生态植物,即将现有排水 渠改造制成。
[0027]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经过人工快渗池的渗透处理作用后,通过快渗池出 水管集水后,进入自然塘即生态沟或氧化塘,利用自然塘中植物的根系作用,进行下一步的 生物分解,同时清水储存在生态沟或氧化塘形成景观,排水进入生态沟对污水进行了深度 处理并可有效存放清水。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先对污水进 行预处理,系统出水水量稳定,长时间运营后,填料不容易堵塞管道,且不需要添加药剂,并 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0030]图2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0031]图3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人工快渗池工艺图;
[0032]图4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人工快渗池填料分布图;
[0033]图5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自然塘示意图;
[0034] 图6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截流井结构示意图;
[0035]图7是图6中A-A截面的剖视图;
[0036]图8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调节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9是图8中B-B截面的剖视图;
[0038]图10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格栅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1是图10中C-C截面的剖视图;
[0040] 图12是图10中D-D截面的剖视图。
[0041] 附图标记:
[0042] 101-预处理池; 201-格栅池; 202-网格层;
[0043] 301-隔油池; 401-调节沉淀池; 402-提升栗;
[0044] 501-人工快渗池; 502-保温装置; 503-填料;
[0045] 504-布水管; 505-快渗池出水管;506-人工快渗池I;
[0046] 507-人工快渗池II; 601-自然塘;
[0047] 701-截流井; 702-溢流管道; 703-截流管道;
[0048] 801-控制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随着现代社会工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快,随之带来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如乡镇分 散生活污水、城市集中生活污水以及工业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也逐渐增加,尤其是乡镇的分 散生活污水处理较为复杂,而目前对污水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 出水不稳定,对较大浓度的污水处理效果不佳,本实用新型可一定程度的满足现代人们的 需求。
[0050]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51]图1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快 渗污水处理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人工快渗池工 艺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人工快渗池填料分布图;图5是本实用新 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自然塘示意图;如图1~5所示,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 处理池101、格栅池201、隔油池301、调节沉淀池401、至少一个人工快渗池501和自然塘601; [0052] 预处理池101、格栅池201、隔油池301通过管道连通,隔油池301、调节沉淀池401、 人工快渗池501、自然塘601依次通过管道连通;
[0053]进一步地,人工快渗池501内设置多层填料503,填料包括细砂、自主填料、细砾石、 粗砾石,填料自上而下依次排布;其中细砂:自主填料:细砾石:粗砾石的质量配比为3:7:3: 4;
[0054]自然塘601为利用现有排水沟沿排水方向种植生态植物,即将现有排水渠改造制 成。
[0055] 乡镇等生活污水,通过管道等流入预处理池101,经过预处理池101对初步搜集到 的污水做预处理作用,降解油脂、粪便等高浓有机质,然后通过格栅池201、隔油池301去除 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后,进入调节沉淀池401进行调节水量及水质,水量稳定后,进入到人 工快渗池501通过其中的填料503对污水进行过滤及降解,第一层细砂精滤颗粒物质,第二 层自主填料层进行好养、兼养生物反应及反硝化作用,进一步去除C0D、氨氮,第三、四层细 砾石、粗砾石井陉过滤沉淀并集水,其中粗砾石作为承托层,承托着上述细砂、自主填料、细 砾石,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渗透性、处理效果及出水量的稳定性,调节沉淀池401的 调节时间在6小时以上,使得进入人工快渗池501的污水水质、水量的相对稳定,不需要添加 药剂。
[0056]经过人工快渗池501的渗透处理作用后,通过快渗池出水管505集水后,进入自然 塘601即生态沟或氧化塘,利用自然塘601中植物的根系作用,进行下一步的生物分解,同时 清水储存在生态沟或氧化塘形成景观,排水进入生态沟对污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并可有效存 放清水。
[0057]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室801;其中控制 室801与预处理池101、格栅池201、隔油池301、调节沉淀池401、人工快渗池501连接。
[0058] 通过控制室801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池101的预处理,格栅池201和隔油 池301的阻隔初筛,调节沉淀池401的沉淀调节,人工快渗池501的渗透过滤各个环节进行逐 一监测,并观看实时的污水处理情况,使得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操作一体化智能化,使污水 处理过程更加清晰,有效控制各个阶段的污水处理过程,并可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并有效 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提高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0059]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图6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截流井结 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调节 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B-B截面的剖视图;如图6~9所示,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 统还包括:截流井701;
[0060] 截流井701的一端通过合流管道与预处理池101连通,另一端通过截流管道703与 格栅池201连接;在所述截流管道703相对侧设置有与截流井701连通的溢流管道702。
[0061 ]通过在预处理池101和格栅池201之间增加截流井701,截流井701将污水截住,使 得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的格栅池201之前,在截流井701中初步集水,有效提升了集中污水的 效率,并将水污初步分离,防止污水过多时涌入进入格栅池201的进水管道,避免堵塞,当污 水较少时,可将污水进行一定的累积集中,再通过管道进入格栅池201,对污水流量进行初 步调节,减小了通向格栅池201的管道,既可以方便收集污水,也可以节省材料,同时起到了 调节流量的作用。
[0062]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人工快渗池501的细砂滤层上表面设置有布水管504; 布水管504与人工快渗池501和调节沉淀池401间的连通管道连接。人工快渗池501外部设置 有保温装置502,人工快渗池501的保温装置502采用透光保温材料制成,保温装置502可为 玻璃钢保温棚。
[0063] 其中人工快渗池501可设置为两个,即人工快渗池I506和人工快渗池II507,调 节沉淀池401通过两组污水管道分别与人工快渗池I506和人工快渗池II507连接,人工快 渗池I506和人工快渗池II507内部底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快渗池出水管505通至自然 塘。
[0064] 经过调节沉淀池401调节的污水通过管道进入人工快渗池501,经过人工快渗池 501内的布水管504,将污水分布至不同位置的填料503上表面,使得污水均匀分布于填料 503内,有较好的渗透过滤作用,布水管504可有效将来自调节沉淀池401中的污水均匀分散 在人工快渗池501中填料503的上表面,有利于污水的均匀渗透过滤,利于调节水流量,提高 污水处理效果。保温装置502应使得人工快渗池的顶部、东、南方向均可进入阳光,通过保温 装置502,保证人工快渗池501内的温度不低于0°C,液体的温度不低于8°C,保证污水的正常 流动性,防止冬季温度过低使得污水冻结,难以流动渗透,从而无法进行污水处理,而保温 装置可保证微生物活性,从而保证污水处理效果,其中保温装置502上还设置有可通风透气 的窗口。
[0065]人工快渗池501可为建筑物或成型设备,人工快渗池501的水力负荷为1.0m3/h,人 工快渗池501根据水量不同,对其位置以及数量的进行灵活处理,当使用面积大或需要处理 的污水量较多时,可设置两至多个人工快渗池501如人工快渗池I506和人工快渗池II 507,对较多的污水进行分别同时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渗透过滤的效率,即根据水量不同增 加人工快渗池501可灵活处理不同规模污水,满足乡镇农村发展需要。
[0066]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图10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格栅池的结 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C-C截面的剖视图;图12是图10中D-D截面的剖视图,如图10~12所 示,格栅池201内部有多组网格层202,其中至少有一组网格层202仅覆盖格栅池的中下部, 中上部为镂空;调节沉淀池401包括提升栗402,提升栗402的出水管与人工快渗池501的进 水口连接;预处理池101为化粪池或厌氧生化池即水解酸化池。
[0067]通过格栅池201-体化打捞,输送,过滤处理,与隔油池301配合将大块残渣污物滤 除,提高污水处理效果,节省占地面积。调节沉淀池401对经滤除后的污水调节水量,使进入 人工快渗池501的污水水质、水量的相对稳定,并可通过提升栗402提升到人工快渗池501。 当人工快渗池501与调节沉淀池401无高度差时,调节沉淀池401调节后的污水可直接流入 人工快渗池501;还可根据不同的环境需要对预处理池进行选择。
[0068]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预处理池101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表现的形式,还可为其 他可预处理降解油脂、粪便等形式,自然塘601或生态沟也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表现的 形式,还可为其他动植物生态池等形式。
[0069]
'[0070]上表为污水处理前后污染物含量的对比,可以看出,该系统结构简单,布置容易/ 处理效果好。
[0071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72]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73] 本实用新型先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系统出水水量稳定,长时间运营后,填料不容易 堵塞管道,且不需要添加药剂,并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满足 农村发展的需要。
【主权项】
1. 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池、格栅池、隔油池、调节沉淀池、 至少一个人工快渗池和自然塘; 所述预处理池、格栅池、隔油池、调节沉淀池、人工快渗池和自然塘依次通过管道连通; 在所述自然塘沿排水方向种植生态植物; 所述人工快渗池内设置多层填料,填料包括细砂、自主填料、细砾石、粗砾石,所述填料 自上而下依次排布。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室; 所述控制室与预处理池、格栅池、隔油池、调节沉淀池、人工快渗池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截流井; 所述截流井的一端通过合流管道与预处理池连通,另一端通过截流管道与格栅池连 接; 在所述截流管道相对侧设置有与截流井连通的溢流管道。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沉淀池通过污 水管道与所述人工快渗池连接,所述人工快渗池内部底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快渗池出水管通 至自然塘。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快渗池外部设 置有保温装置,所述人工快渗池的保温装置采用透光保温材料制成。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砂滤层上表面设 置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与人工快渗池和调节沉淀池间的连通管道连接。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池内部设置有 多组网格层,其中至少有一组网格层仅覆盖格栅池的中下部,中上部为镂空。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沉淀池包括提 升栗,提升栗的出水管与人工快渗池的进水口连接。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 理池为化粪池。10.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 理池为厌氧生化池。
【文档编号】C02F9/14GK205687758SQ201620625568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2日 公开号201620625568.7, CN 201620625568, CN 205687758 U, CN 205687758U, CN-U-205687758, CN201620625568, CN201620625568.7, CN205687758 U, CN205687758U
【发明人】何淑妍
【申请人】何淑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