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流微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073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流微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流微混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产生具有微细气泡管流的微泡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查气泡产生器是工业上常用的装置,在许多制造过程及应用领域中,经常需要产生气泡、高压进气、溶液充气或液体气化分散。为了要提供能够产生气泡的装置,在先前技术中已有各种不同型态的设计。例如在先前美国发明专利第4,752,383号中揭露的一种矿物的浓缩及矿石处理过程所使用的泡沫浮选技术,其在矿物泥中注入微细气泡,气泡会附着在矿物质或矿渣上,并将矿物或矿渣带至表面。
又如在美国发明专利第6,264,174号中所揭露的乳化装置,该乳化装置包括一高压装置,该高压装置容置有待乳化的液体,例如水,藉由马达将液体供应至该装置,并通过空气泵从高压装置的底部将空气打入,与液体充分混合,并利用气泡将液体导引至气泡产生器,以产生微细气泡。
而在废水处理上,气泡的大小更是影响废水处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例如美国发明专利第6,293,529号所揭露的废水处理槽包括有一贮水槽,该贮水槽具有废水进水口及废水出口。藉由一高压装置将高压空气打入贮水槽中,在废水中产生气泡,越微细的气泡越能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带至水面上,由废水处理装置出口排出,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减至最少,以便回收使用或排出而不致造成环境污染。
近年来由于纳米技术的发展,并逐渐发展出纳米微泡。在纳米微泡的研究上,发现其具有很多优点,例如与传统气泡产生器产生的气泡测试比较,纳米微泡在水中含氧(O2)量较传统气泡产生器高。在常温常压下,纳米微泡在水中臭氧(O3)含量,经测试证实其半衰期也较传统气泡产生器优良。由于纳米微泡具有前述各项特性,因此越来越常被应用在需要高氧量的处理及装置中,例如医疗保健、净水处理、食品杀菌、水产养殖等。
由上述可知,微泡技术可以应用在许多产业领域中,但传统所使用的气泡产生器无法产生所需的微细气泡,例如以压浮方式产生常压微泡的大小约在1μm以下,如何有效产生更小的微细气泡,是产业上以待解决的课题。而在现有声称可以产生微泡的先前技术中,有些技术实际上并未能达到实用化、可供产业界利用的阶段。而在另外微泡生成的先前技术中,虽然大致上可以达到实用微泡需求,但实际上在结构的设计方面仍存在着许多缺点,例如其缺点包括结构复杂、制作不易、制作成本高、组装不易等等。因此,以现有的微泡产生技术而言,仍有许多必需改良之处。因此,确实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具有效果良好、结构简易、安装简便的管流微混结构。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流微混结构,借助于该管流微混结构以产生具有微细气泡的管流,以供应各种不同需要微泡的应用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的管流微混结构,该微混结构的结构设计及构件安排只需一般的制作技术即可完成,而不需要复杂的结构设计,也不需要复杂的安装程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易结构即可产生效果良好的微泡产生结构,该结构以一般机械构件的制作技术即可完成制成,并在组合完成后可以有效产生微泡。
本实用新型中的管流微混结构具有一管流输入端以及一可送出一微泡管流的管流输出端,其中管流输入端经由管线连接至一管流储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流微混结构包括有一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在其内部嵌置有一导流构件,该导流构件的管流引入端形成一隔板,并开设有数个贯孔,而导流构件开放前端的截断面处沿着端面形成有一环凹部;一挡滞构件,结合定位在导流构件的开放前端,该挡滞构件具有一挡滞端,并在该挡滞端后端面的截断面处沿着端面形成有一环凹部。当挡滞构件结合于导流构件时,在挡滞构件与导流构件之间形成一导流空间,且挡滞端的环凹部恰好对应于导流构件前端面的环凹部,在挡滞构件后端面与导流构件的前端面之间保持有一狭小间隙,以使管流通过对应的环凹部及狭小间隙时,产生微泡管流。
较佳地,所述导流构件与挡滞构件之间的结合通过一中央杆体螺合的方式予以结合;也可以通过一般构件固定技术(例如焊接或其他方式)的方式予以结合。
本实用新型中的管流微混结构可以在一般机械构件的制作技术下完成,并在组合完成后可以有效产生微泡,以供应各种不同需要微泡的应用领域。
另,本实用新型中的管流微混结构不需要复杂的机构设计,也不需要复杂的安装程序,就可大量降低微混结构的制作成本及安装成本,适合批量化生产。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管流微混结构以一模块单元型态连接于一高压储槽以产生微泡的系统配置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管流微混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管流微混结构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管流微混结构的底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管流微混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管流微混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管流微混结构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管流微混结构的底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管流微混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导流构件与挡滞构件间结合关系的扩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微泡产生系统包括有一给水泵1、一高压储槽2、一空气泵3。其中,给水泵1经由给水管线11将水供应至高压储槽2中,而空气泵3经由一空气输送管线31将气体供应至高压储槽2中。当水及空气被打入高压储槽2中时,会使水与空气在高压储槽2中于一预定压力条件下进行充分混合,而形成高压管流送至高压管流输出管线21。该高压管流经过高压管流输出管线21的导送之后,经由管流微混结构4作进一步处理,以产生具有微泡的管流,最后由微泡输出管线22送出。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管流微混结构4包括有一中空管体41,在其管流输出端(顶端)设有内螺纹411,而在中空管体41的内环面具有一卡缘412,参见图5。
在管流微混结构4的管流输入端(底端)可由下而上置入一导流构件42。当导流构件42嵌入中空管体41的内部空间时,其前端环缘恰好卡制于中空管体41内部的卡缘412,如图5所示,使导流构件42紧密卡制于中空管体41的内部空间。
如图5所示,导流构件42内部具有一导流空间43,其底部的管流输入端包括有一内螺纹421,并且设有一隔板422,在隔板422上以环列的型态开设有数个贯孔431,如图4所示。经由贯孔431可使高压储槽经由管线送入的高压管流由管流输入端送入导流构件42的导流空间43中。
该导流构件42具有一管流引入端及一开放前端,其中管流引入端配置隔板422,而导流构件42开放前端的截断面处沿着端面形成有一环凹部423,该环凹部423以半圆形凹部结构为佳。该导流构件42的导流空间43中,由隔板422的内端面(即向着导流构件开放前端的方向)凸伸出有一中央杆体44,并在该中央杆体44的前端区段设有外螺纹441。
在导流构件42的开放前端结合有一挡滞构件45,该挡滞构件45具有一中央贯孔451,并在该中央贯孔451中设有内螺纹。该挡滞构件45可藉由中央贯孔451的内螺纹而螺合于中央杆体44的外螺纹441。该挡滞构件45后端面的截断面处沿着端面形成有一环凹部452,该环凹部452以半圆形凹部结构为佳。
当挡滞构件45螺合定位在中央杆体44的前端后,挡滞构件45的环凹部452恰对应于导流构件42前端面的环凹部423,且在挡滞构件45后端面与导流构件42前端面之间保持有一狭小间隙46,以使管流通过该上下相互对应的环凹部452、423及该狭小间隙46时,产生管流的涡漩、并产生微泡,最后再冲出狭小间隙46。经过此过程,使得水会形成极微小气泡,最后由导流构件42与中空管体41内壁面之间的通道461导入管流微混结构4的管流输出端并导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中央杆体44是由隔板422的内端面朝向导流构件42的开放前端方向凸伸出,而在挡滞构件45上具有一中央贯孔451,因此中央杆体44螺合于该中央贯孔451中。当然也可改由挡滞构件45向下延伸出中央杆体44,而于隔板422上设有螺孔,以使挡滞构件45与导流构件42相结合。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管流微混结构5包括有一中空管体51,在其管流输出端(顶端)设有内螺纹511,而在中空管体51的内环面具有一卡缘512,如图9所示。中空管体51的管流输入端(底端)设有内螺纹521。
在管流微混结构5的管流输入端(底端)可由下而上置入一导流构件52。当导流构件52嵌入中空管体51的内部空间时,其前端环缘恰好卡制在中空管体51内部的卡缘512,使导流构件52紧密卡制于中空管体51的内部空间。
如图9所示,导流构件52内部具有一导流空间53,其底部设有一隔板522,该隔板522以环列的型态开设有数个贯孔531,如图8所示,经由贯孔531,可使高压储槽经由管线送入的高压管流,由管流输入端送入导流构件52的导流空间53中。
该导流构件52具有一管流引入端及一开放前端,其中管流引入端供配置隔板522,该隔板522可为分离式或与导流构件52一体成型。导流构件52开放前端的截断面处沿着端面形成有一环凹部523,且该凹部523以半圆形凹部结构为佳。
在导流构件52开放前端可结合一挡滞构件55,该挡滞构件55藉由一般的固定方式(例如焊接)以复数个固定点553固定在导流构件52开放前端,如图10所示。该挡滞构件55后端面的截断面处沿着端面也形成有一环凹部552,该环凹部552也以半圆形凹部结构为佳。
当挡滞构件55固定定位在导流构件52开放前端后,挡滞构件55的环凹部552恰对应于导流构件52前端面的环凹部523,且在挡滞构件55后端面与导流构件52前端面之间保持一狭小间隙56,以使管流通过该上下相互对应环凹部552、523及该狭小间隙56时,产生管流涡漩、并产生微泡,最后再冲出狭小间隙56。经过此过程,使得水会形成极微小气泡,最后由导流构件52与中空管体51内壁面之间的通道561导入该管流微混结构5的管流输出端并导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管流微混结构确实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另外,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中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即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精神下可以对其作出等效的变化与修饰,因此,凡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精神下所作出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管流微混结构,具有一管流输入端以及一可送出一微泡管流的管流输出端,其中管流输入端经由管线连接至一管流储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流微混结构包括有一个中空管体;一导流构件,该导流构件具有一管流引入端及一开放前端,其中管流引入端形成有一隔板,该隔板开设有数个贯孔,而导流构件开放前端的截断面处沿着端面形成有一环凹部;一挡滞构件,该挡滞构件位于导流构件开放前端的位置处,该挡滞构件具有一挡滞端,并在挡滞端后端面的截断面处沿着端面形成有一环凹部;一用于固定定位导流构件与挡滞构件的中央杆体,该中央杆体结合在导流构件中的隔板与挡滞构件之间;所述挡滞构件通过中央杆体定位在所述导流构件的开放前端,在该挡滞构件与导流构件之间形成一导流空间,且该挡滞端的环凹部恰好对应于导流构件前端面环凹部,并在挡滞构件后端面与导流构件前端面之间保持一可产生管流的涡漩及微泡的狭小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管流微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体的内环面具有一当所述导流构件嵌入中空管体的内部空间时可与导流构件前端环缘卡制的卡缘。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管流微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构件的环凹部为半圆形凹部结构,所述挡滞构件的环凹部也为对应半圆形凹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管流微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杆体由导流构件隔板内端面朝向挡滞构件方向凸伸出,而其自由端结合于所述挡滞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管流微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杆体的前端区段设有外螺纹,而所述挡滞构件具有一中央贯孔,并设有内螺纹。
6.一种管流微混结构,具有一管流输入端以及一可送出一微泡管流的管流输出端,其中管流输入端经由管线连接至一管流储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流微混结构包括有一个中空管体;一导流构件,该导流构件具有一管流引入端及一开放前端,其中管流引入端形成有一隔板,该隔板开设有数个贯孔,而导流构件开放前端的截断面处沿着端面形成有一环凹部;一挡滞构件,该挡滞构件结合定位在导流构件的开放前端,该挡滞构件具有一挡滞端,并在该挡滞端后端面的截断面处沿着端面形成有一环凹部;所述挡滞构件定位在该导流构件的开放前端后,在该挡滞构件与导流构件之间形成一导流空间,且该挡滞端的环凹部恰好对应于导流构件前端面的环凹部,在挡滞构件后端面与导流构件前端面之间保持一可产生管流的涡漩及微泡的狭小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管流微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体的内环面具有一当导流构件嵌置入中空管体的内部空间时可与导流构件前端环缘卡制的卡缘。
8.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管流微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滞构件以复数个固定点焊固在导流构件的开放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管流微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构件的环凹部为半圆形凹部结构,所述挡滞构件的环凹部也为对应的半圆形凹部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管流微混结构具有一管流输入端以及一可送出一微泡管流的管流输出端,管流输入端经由管线连接至一管流储槽。其还包括有一个中空管体;一具有管流引入端及开放前端的导流构件,在管流引入端形成有一隔板,该隔板开设有数个贯孔,而导流构件开放前端的截断面处沿着端面形成有一环凹部;一位于导流构件开放前端位置处的挡滞构件,该挡滞构件具有一挡滞端,并在挡滞端后端面的截断面处沿着端面形成有一环凹部。当挡滞构件结合于导流构件时,挡滞构件与导流构件之间形成一导流空间,挡滞端的环凹部对应于导流构件前端面的环凹部,且在挡滞构件后端面与导流构件前端面之间保持一狭小间隙,以使该管流通过该对应环凹部及狭小间隙时,产生微泡管流。
文档编号B01F3/04GK2620580SQ03245098
公开日2004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1日
发明者马尚诚 申请人:经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