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291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器,特别是涉及带有对经过其内部的水进行过滤处理的净水部及进行磁力处理的磁力处理部且直接连结在水的流出口使用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作为与水的流出口,比如说与自来水龙头管道直接连结而使用的净水器,带有对从自来水龙头管道流入的自来水进行磁力处理的磁力处理部,以及对经过磁力处理部的磁化水进行过滤处理的滤净部(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7-284776号公报)。
上述净水器的磁力处理部带有将磁性材料制作成有底的圆筒状的,且具有多个的孔以便使自来水从其底部经过的磁轭及设置在磁轭内中央的圆环状的磁铁。用铆钉将磁轭及磁铁结合在一起。对圆环状的磁铁的两个圆形侧面进行磁化,使其形成N极和S极。
流入净水器的自来水首先经过磁力处理部进行磁力处理,接着经过滤净部进行过滤处理。由于净水器具有磁力处理部,从而从净水器可以不断得到经过磁力处理及过滤处理的磁化水。
另外,以下现有技术亦为公众所知作为与自来水龙头管道直接连结使用的净水器带有填充有过滤材料的净水筒,且具有可以对净水筒内的自来水的流道方向进行切换的构造(参照日本专利特许第2024557号)。
上述净水器带有安装在自来水龙头管道上的略呈圆筒状的主体部分以及对经过其内部的自来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净水筒、从主体部分的侧面嵌入主体部分内部的略呈圆筒状的阀体。净水筒上形成有从侧部凸出的凸块,将凸块和阀体固定为一体。在凸块的内部形成有2条连通阀体与净化筒的流道。
阀体带有用于将流入主体部分的自来水导向凸块内的第1流道的自来水入水口、用于将经过净化筒的已净化的自来水从凸块内的第2流道导向自来水出水口的净化水出水口。
此外,固定成一体的阀体、凸块、净化筒相对主体部分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上。仅使净化筒转动一定的角度,则主体部分的自来水入水口与第2流道相连通,净化水出水口与第1流道相连通。因此,只要使净化筒相对于主体部分转动一定角度,则可使自来水在净化筒内倒流。
如此,上述净水器由于可以切换净化筒内的水流方向,从而可以通过使自来水倒流将净化筒内的过滤材料的堵塞排出筒外。
但是,自来水虽然含有具有杀菌作用的氯,但是经过带有上述磁力处理部的净水器的滤净部后的自来水中的氯被消除。长期未使用净水器时,滤净部的下端就积满了不含氯的磁化水。因此,假设在滤净部内产生杂菌并且在滤净部内繁殖的情况下,就产生了带有杂菌的自来水会从净水器排出的问题。
此外,由于自来水横穿过形成于圆盘状的磁铁和磁轭之间的磁力回路,带有上述磁力处理部的净水器的磁力处理部虽然对自来水进行了磁力处理,但是由于此时磁铁的磁通量往外泄漏,无法有效地利用磁通量,同时也可能对外部器械(例如起搏器等)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由于可以切换净化筒内自来水的流道方向的净水器通过切换自来水的流道方向而使其在过滤材料内倒流,排出过滤材料上的附着物而减少筛眼堵塞,从而可以延长过滤材料的更换时间。但是,即使延长了更换时间,仍然必须在例如3个月左右的短期内更换过滤材料,从而产生了使用者需要负担更换时间和工作成本的问题。
鉴于此类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连结于水的流出口端使用的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抑制净水器内产生杂菌、在磁力处理部中对自来水进行有效地磁力处理的同时,可防止磁通量向外泄漏,并且可减少维护净水器的花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净水器具有以下特征该净水器带有安装于水的流出部且具有通向外部的排出口的主体部、相对于该主体部可以旋转地安装于该主体上且与上述主体部之间形成有流道的净水部,通过使该净水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旋转一定角度,从而该净水器可以将从上述主体部流入的水在净水部内的流道切换为正方向和反方向,上述净水部带有填充有对经过的水进行过滤处理的过滤材料的过滤处理部以及对经过的水进行磁力处理的磁力处理部,形成上述净水部内的流道,以便使流入上述净水部内的水通过上述过滤处理部及磁力处理部。
如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净水器可以切换在净水部内流动的水的流道的方向,且净水部内具有填充有过滤材料的过滤处理部和进行磁力处理的磁力处理部,流入净水部内的水既经过过滤处理部也经过磁力处理部。
因为具有如此构造,从而本发明的净水器可以得到既经过过滤处理又经过磁力处理的水。
此外,即使长期未使用净水器,由于在磁力处理部的下流侧积满了经过磁力处理的磁化水,可以防止杂菌的侵入及繁殖,从而可以防止过滤处理部由于杂菌而产生细菌污染。
而且,上述磁力处理部带有磁轭和一对磁铁,上述磁轭具有一对相对的柄部、以及连结该柄部的连结部,上述净水部内的上述一对磁铁夹持流道地设置于上述柄部的内侧面上,且上述磁铁的不同磁极相对,设置有上述磁铁的位置上的上述柄部的厚度与上述磁铁厚度的比例被设定在0.4至1.0的范围之内。
如此设置磁轭及磁铁,则一对磁铁、磁轭的一个柄部、连结部和另一个柄部形成了一个磁力封闭回路。磁通量被密封在该回路内而很难泄漏到外部。进而,若将设置有上述磁铁的位置上的上述柄部的厚度与上述磁铁厚度设定在0.4至1.0的范围之内,则即使是在容易漏磁的柄部的外侧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磁。
据此,可以对经过流道的流体产生高效的磁力处理作用的同时,由于减少了向外部漏磁,因此也没有必要担心对外部器械会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进而,设置有上述磁铁的位置上的上述柄部的厚度与上述磁铁厚度的比例被设定在0.6至1.0的范围之内为最佳。通过这样的设定,可以进而减少向外部漏磁。
而且,上述磁力处理部的一对磁铁之间的流道若呈管状则为最佳。根据此构造,在磁力处理部内的水以高速的流速经过磁铁之间,从而可以提高磁力处理效率。
此外,若如下设置则为最佳在上述净水部内的流道为正方向时,上述磁力处理部相对于上述过滤处理部位于下流侧,而在上述净水部内的流道为反方向时,上述磁力处理部相对于上述过滤处理部位于上流侧。
据此构造,流入净水部的水经过过滤处理部而进行过滤处理,进而经过过滤处理后的水经过磁力处理部而进行磁力处理。而且,通过切换流道,流入净水部内的水经过磁力处理部而进行磁力处理,进而经过磁力处理后的水经过过滤处理部而进行过滤处理。
因此,一般通过对经过过滤处理后的水进行磁力处理,而可以得到效果更佳的经过磁化处理的磁化水。而且,假设即使在过滤处理部内产生了杂菌,由于磁力处理部对杂菌进行了处理,从而使用者可以放心使用经净水器排出的水。
而且,由于通过切换流道使用而使得经过了磁力处理的磁化水经过过滤处理部,从而使得在过滤处理部内的附着物质可以通过磁化水的水流而被强制排出,同时也可以通过磁化水对附着物质进行有效的溶解后再排出。据此,可以防止过滤处理部的过滤处理能力低下的问题,从而可以延长过滤材料的更换时间。
此外,若如下设置则为最佳在上述净水部内的流道为正方向时,上述磁力处理部相对于上述过滤处理部位于上流侧。而在上述净水部内的流道为反方向时,上述磁力处理部相对于上述过滤处理部位于下流侧。
根据此构造,由于经过过滤处理部的水是在磁力处理部就已经过杀菌处理的水,从而在过滤处理部内可以抑制杂菌的产生。
此外,最好在上述净水部内设置多个上述磁力处理部。上述净水部内的流道为正方向和反方向时,上述多个磁力处理部分置于上述过滤处理部的上流侧及下流侧。
若是如此构造,则无论正方向还是反方向,经过磁力处理的磁化水都经过过滤处理部,且经过过滤处理部的水在经过磁力处理部进行磁力处理的同时也进行了杀菌处理。因此,在过滤处理部内可以抑制杂菌的产生,因此可以使使用者放心使用从净水器排出的水,同时,由于可以防止附着物质附着在过滤处理部上,从而可以延长过滤材料的更换时间。


图1是表示该发明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净水器的截面图。
图3是阀体的侧面图。
图4是磁力处理部的截面说明图。
图5是磁力处理装置的正面说明图。
图6是表示磁铁的磁滞回线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磁铁的磁力性能的试验结果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图1的净化部转动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磁轭外表面的磁通量密度相对于磁轭厚度与磁铁厚度之比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部分放大图。
图11是表示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阀体的侧面图。
图13及图14是表示其他实施例的截面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及图2表示该发明的实施例。该净水器S带有直接连结于作为水的流出口的自来水龙头管道1的主体10、可转动地连结于主体10的净水部20。本实施例是以自来水龙头管道1作为水的流出口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水的流出口也包含软管、水槽的排水口等。
主体10带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圆筒状的罩壳11,分别安装于罩壳11上下的安装罩12、喷头15等。罩壳11的外圆周面上具有插入孔11d,阀体30沿与轴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插入孔中。
罩壳11带有自来水入水口11a、自来水出水口11b以及净化水出水口11c。自来水入水口11a从罩壳11的顶部的中央部贯穿至插入孔11d,净化水出水口11c从罩壳11的底部的中央部贯穿至插入孔11d。而且,在与阀体30相同的轴向位置上,在净化水的出水口11c的两侧的两处地方具有自来水出水孔11b。
在自来水龙头管道1的周围,安装罩12固定在罩壳11的螺纹槽中。安装罩12与自来水龙头管道1之间设置有隔离环13,通过安装罩12及隔离环13安装连接罩壳11及自来水龙头管道1。而且,自来水入水口11a连通至自来水龙头管道1的前端,并用橡胶垫14密封住。
喷头15固定在罩壳11的螺纹槽中。在喷头15上具有多个作为排水口的小孔15a,小孔15a与自来水出水口11b相连通。而且,在喷头15上具有作为排水口的中央孔15b,该中央口15b与净化水出水口11c相连通。
净水部20具有以下部件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中空圆筒状的上下的容纳盒21、22;从容纳盒22向轴向大致垂直地凸起的凸块24;用螺栓25与凸块24固定成一体的遮盖住凸块24前端的阀体30;设置于容纳盒31上的作为过滤处理部的滤筒40及磁力处理部50。
在凸块24的内部沿其轴向形成有2条流道24a、24b。流道24a、24b分别与容纳盒21内的内部流道21a、容纳盒22内的内部流道22a相连通。而且,内部流道21a与滤筒40的入口40a相连通,内部流道22a与磁力处理部50的出口50b相连通。
阀体30为圆筒状,从阀体30的一端沿轴向形成有容纳孔30a。而且,凸块24插入该容纳孔30a,用螺栓25固定阀体30和凸块24。从而容纳盒22与阀体30也连成一体。
此后,将圆筒状的阀体30插入罩壳11的插孔11d内,使其可以旋转。进而,将盖形螺母16与罩壳11的螺纹槽旋合,用盖形螺母16将罩壳11与阀体30组装起来。
阀体30具有第1流道31、第2流道32以及第3流道33。第1流道31由形成于阀体30内部的轴向孔与径向孔形成,形成于阀体30内部的轴向孔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与凸块24的流道24a相连通。因此,第1流道31与滤筒40的入口40a相连通。第2流道32也由形成于阀体30内部的轴向孔与径向孔形成,形成于阀体30内部的轴向孔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与凸块24的流道24b相连通。因此,第2流道32与磁力处理部50的出口50b相连通。
而且,在与罩壳11的自来水入水口11a以及净化水出水口11c相对应的轴向位置上,第1流道31及第2流道32以大致180度的角度间隔开口于阀体30的外圆周面上。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第3流道33由形成于阀体30的外圆周面上的轴向槽及周向槽形成,并与罩壳11的自来水出水口11b相连通。本实施例中,在与自来水出水口11b相对应的轴向位置上,形成有第3流道33的一对周向槽。由此,第3流道33开口于阀体30的外圆周面上且与自来水出水口11b相连通。
进而,在外圆周面上形成有轴向槽作为第3流道33,通过轴向槽连接各周向槽。第3流道33的轴向槽是处于第1流道31及第2流道32的中间处并开口于阀体30的外圆周面上的1个或2个地方。
因此,在与自来水入水口11a以及净化水出水口11c相对应的轴向位置上,第3流道33的轴向槽与第1流道31及第2流道32的开口处间隔一定的角度而开口于阀体30的外圆周面上。第1流道31及第3流道33之间大致间隔90度而开口于阀体30的外圆周面上,第2流道32及第3流道33之间也大致间隔90度而开口于阀体30的外圆周面上。
此外,本实施例中,在第1流道31及第2流道32的开口处的周围,阀体30的外圆周面上设有O形环34a,通过该O形环34a将第1流道31、第2流道32和第3流道33之间密封起来。进而,容纳盒21的凸块24与阀体30之间夹有O形环34c,通过该O形环34c将第1流道31及第2流道32之间密封起来。此外,阀体30及净化部20上设有O形环34d、34e,通过该O形环34d、34e防止泄漏。
而且,阀体30与罩壳11之间设有球体35及弹簧36,在罩壳11的插孔11d的底面上形成有多个大致间隔90度的凹洞11e,通过弹簧36对球体35加压,使其嵌入罩壳11的凹洞11e内。
因此,阀体30每旋转约90度时,其球体35就嵌入各凹洞11e内,由此,使用者可以确认阀体30的旋转角度。
滤筒40带有圆筒状的多段式滤净部且该滤筒40可更换。上述滤净部内填充有活性炭、陶瓷、空心线等过滤材料。而且,图2所示的滤筒40带有自来水从环状的滤净部的外圆周部(入口40a)进入滤净部内,直达设置于滤净部内侧的筒状通路的流道。而且,滤筒40的构造不仅限于上述构造,将上下端作为自来水的入水口及出水口亦可。
如图4所示,磁力处理部50包括以下部件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壳51、设置于外壳51内的不同磁极相对设置的两块磁铁(钕铁硼永久性磁铁)52、支承磁铁52的钢制(SS400)的磁轭54、以及夹在两块矩形磁铁之间的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管状管道56。将磁力处理部50插入容纳盒22内,滤筒40重叠在磁力处理部50之上,进而组装容纳盒21、22,将其固定容纳在内部。
由于本实施例的净水器S具有如此构造,因此一旦净水部20围绕阀体30的轴心周围旋转,则容纳盒21驱动阀体30,从而使阀体30沿着罩壳11的内圆周面而旋转。而且,使净水部20、阀体30旋转至图1及图2所示的角度位置时,阀体30的球体35嵌入罩壳11的凹洞11e内,在阀体的同一轴向上,其第1流道31与罩壳11的自来水入水口11a对齐连通,第2流道32与罩壳11的净化水出水口11c对齐连通。
因此,当净水部20内的流道为如图2所示的正方向时,自来水从自来水龙头管道1流入自来水入水口11a,经过第1流道31、流道24a,被导入容纳盒21的内部流道21a,从而流入滤筒40的入口40a。此后,流入滤筒40内的流道的自来水通过滤净部进行过滤处理后,流入磁力处理部50。
流入磁力处理部50的净化水经过磁力处理部50内的流道而进行磁力处理后,从磁力处理部50的出口50b排出。从磁力处理部50排出的磁化水经过内部流道22a、流道24b,通过第2流道32被导入净化水出水口11c,最后从喷头15的中央孔15b排出。
如此,在净水器S中由于自来水首先经过滤筒40而去除掉不需要的成份,该净化水经过磁力处理部而使水分子的集结体(水束)得到有效地磁力处理,从而可以得到水束被分解细化后的磁化水。
进而,如图8所示,使净水部20从图1的角度位置仅旋转而成为横躺状态时,阀体30也从图1的角度位置仅旋转大致90度。此时,阀体30的球体35嵌入罩壳11的凹洞11e内,阀体30的第3流道33与罩壳11的自来水入水口11a对齐连通。
因此,在此状态下,从自来水龙头管道1流入的自来水经过自来水入水口11a及第3流道33,被导向罩壳11的自来水出水口11b,并从喷头15的小孔15a排出。换言之,在此状态下,从自来水龙头管道1流入的自来水不经过净化部20即可照原样排出。
此外,从图8的状态开始进一步地仅旋转大致90度,从图1的角度位置大致旋转180度,则净水部20就完全倒转过来。此时,阀体30的球体35嵌入罩壳11的凹洞11e内,与图2的角度位置相反地,阀体30的第2流道32与罩壳11的自来水入水口11a相连通,第1流道31与罩壳11的净化水出水口11c相连通。
因此,当净水部20内的流道为反方向时,从自来水龙头管道1流入的自来水经过自来水入水口11a、第2流道32、流道24b,被导向容纳盒22的内部流道22a,然后从出口50b流入磁力处理部50内的流道进行磁力处理,并且经过滤筒40内的流道进行过滤处理后,从入口40a排出。进而,该自来水经过容纳盒21的内部流道21a,通过流道24a、第1流道31被导向净化水出水口11c,最后从喷头15的中央孔15b排出。
如此,本实施例的净水器S通过使净水部20反转,而可以使从自来水龙头管道1流入的自来水在净水部20内倒流。因此,当自来水的灰尘、铁锈以及水藻等造成净水部20内有污垢时,可以使从自来水龙头管道1流入的自来水在净水部20内倒流,利用该倒流的自来水排出自来水的灰尘、铁锈以及水藻等可洗净净水部20。
因此,净水器S中,可以随着净水部20的旋转而使阀体30同时旋转,从而可利用阀体30切换自来水的流道,可利用滤筒40的过滤材料净化自来水。此外,从自来水龙头管道1流入的自来水也可不通过净水部20即可照原样排出。进而,也可使自来水在净水部20内倒流,从而洗净净水部20。
下面,就本实施例的磁力处理部50进行详细说明。现有的带有磁力处理装置的净水器中,不具有能够将磁铁的磁力有效地用于磁力处理的构造,也不具有防止磁力向外泄漏的构造,但是本实施例的净水器S通过构成如下所述的磁铁52与磁轭54等来实现上述功能。
图4表示磁力处理部50的纵截面图,图5表示磁力处理部50的正面图。如图4、图5所示,磁力处理部50的磁轭54带有两个相对的柄部54a、54a,以及与该对柄部相连结的连结部54b,以及设置于柄部54a内侧的紧夹各个磁铁52的4个段部54c,其中矩形磁铁52安装在54a、54a的内侧面上。
而且,相同形状的矩形磁铁52分别被设置在各个柄部54a中的段部54c之间。此时,2块磁铁52相对的面为正面相对。此外,磁铁52与磁轭54的高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高度皆为10mm。
本实施例的磁铁52的材质为NdFeB(钕铁硼永久性磁铁),其特性在于剩磁密度Br为1.344T、矫顽力Hcb为1008kA/m、内禀矫顽力Hcj为1024kA/m、最大磁能积BHm为343kJ/m3、Hk为1019kA/m、Hk/hcj为0.996、磁感应强度Bd为0.666T、磁场强度Hd为516kA/m。图6表示磁滞回线。此外,图7表示用于磁铁52的磁铁试验片的表面磁通量密度的测定试验结果。如图7所示,多个试验片不论N极S极,其表面磁通量密度均为0.46至0.48T左右。
图5用箭头表示磁力的流动。从左侧的磁铁52的N极产生的磁场横穿过管道56到达右侧的磁铁52的S极,再从该磁铁52的N极经过右侧的柄部54a、连结部54b而到达左侧的柄部54a,最后到达左侧的磁铁52的S极。如此,本实施例的净水器S由于形成有磁力封闭回路,而使磁力不会往外泄漏。
此外,将磁铁52的厚度X设定为4mm、宽度设定为约8mm,并将磁铁52设置于柄部54a内,相对的磁铁52间隔7mm左右。而且,将磁轭54中位于磁铁52外侧的各个柄部54a的厚度Y设定为3.4mm。
在这两块磁铁52之间设置管道56。随着横穿磁场的自来水的流速增大,磁力处理效率也随之提高。本实施例的净水器S中,进入净水部20内的自来水经过直径为7mm左右的管道56内,从而加大流速而对自来水进行高效的磁力处理。此外,设定磁铁52的宽度大于管道56的宽度,从而对于经过管道56内的所有自来水都可进行磁力处理。
图9表示当磁铁52的厚度X为4mm时,随着磁轭54的厚度Y的变化而在磁轭54的周围产生的磁通量密度的变化。在此,厚度Y与厚度X的比例为厚度比例Z。横轴是表示厚度比例Z。
◆为A点、■为a点、▲为b点、○为c点、×为d点的磁通量密度的变化。在此,如图5所示,A点是正面相对的磁铁52的中心部,a点是磁铁52的N极的表面,b点是与磁铁52相对应部位上的左侧柄部54a的外侧表面,c点是连结部54b的外侧表面,d点是连接两个柄部52的前端部的表面的中央部外侧。
如图9所示,厚度比例Z较小时,A点的磁通量密度也较小,厚度比例Z为0.8时,A点的磁通量密度为最高值,且随着厚度比例Z变大A点的磁通量密度逐渐变小。厚度比例Z为0.0时,A点的磁通量密度为0.2T,厚度比例Z为0.8时,磁通量密度约增加一倍,为0.45T大小。
a点的磁通量密度的变化也和A点具有同样的倾向。但是,厚度比例Z为0.0时、磁通量密度为0.395T、厚度比例为0.8时,磁通量密度为0.53T左右,没有如A点般的急剧变化。
为了对自来水进行有效的磁力处理,最好加大实际上对经过管道56的自来水进行磁力处理的效果更大的部位,即两块磁铁52的中央部(A点)磁通量,而非加大磁铁52的表面附近(a点)的磁通量。
因此,以A点为基准,将厚度比例Z设定为适当的数值,例如,将厚度比例Z设定为0.2至1.2的范围内时,据此于A点可以获得约0.3T以上的磁通量密度。此外,若将厚度比例设定为0.4至1.0的范围内时,于A点可以获得约0.35T以上的磁通量密度。而且,若进一步将厚度比例设定为0.6至1.0的范围内时,于A点可以获得约0.4T以上的磁通量密度。
另一方面,由于厚度比例Z较小时从磁铁52泄漏的磁通量变大,因此b点、c点、d点的磁通量密度虽较大,但在厚度比例Z变大时则急剧变小,厚度比例Z为0.8时,磁通量密度大致下降止于0.01至0.02左右。图10是图9的放大图。厚度比例Z超过0.8时,b点、c点的磁通量密度大致维持在一定的数值,或者进一步减少,但d点的磁通量密度倒是增加了。厚度比例Z为0.2时,比较b点、c点、d点的漏磁大小,则以b点、c点、d点的顺序数值依次递减。厚度比例Z为0.2左右时,在b点会产生超过0.1T的较大漏磁。
为了防止磁通量向外泄漏,b点、c点、d点的磁通量密度较小时为最佳。因此,若将厚度比例Z设定为适当的数值,例如,将厚度比例Z设定在0.4至1.2的范围内时,则可以将b点、c点、d点的磁通量密度大致控制在0.08T以下。此外,将厚度比例Z设定在0.6至1.0的范围内时,则可以将b点、c点、d点的磁通量密度大致控制在0.05T以下。进而,若将厚度比例Z设定在0.7至0.9的范围内时,则可以将b点、c点、d点的磁通量密度大致控制在0.025T以下。
据此,为了提高磁力处理效率,且减少向外泄漏的磁通量,将厚度比例Z设定在0.4至1.0的范围内即可。此时,可以对管子1内的流体施加磁通量密度约为0.35T以上的磁通量,漏磁也可以大致被控制在0.08T以下。
此外,厚度比例Z为0.6至1.0则较为理想。此时,可以对管子1内的流体施加磁通量密度约为0.4T以上的磁通量,漏磁也可以大致被控制在0.05T以下。最好将厚度比例Z设定在0.7至0.9的范围之内。此时,可以对管子1内的流体施加磁通量密度约为0.4T以上的磁通量,漏磁也可以大致被控制在0.025T以下。
本实施例的净水器S中,厚度比例Z被设定为0.85(X=4、Y=3.4)。而且,本实施例的净水器S中的A点、a点、b点、b’点(右侧的柄部54a的外侧表面)、c点的磁通量密度的实际测量值分别为0.445T、0.53T、0.016T、0.015T、0.0063T。
如此,本实施例的净水器S具备以下构造磁铁52正面相对着设置在磁轭54的两个柄部54a的内侧上,用连结部54b连结两个柄部54a,从而形成稳定的磁力封闭回路。而且,将柄部54a的厚度Y设定为一个适当的数值,则会产生具有0.4T左右的磁通量密度(A点)的磁场,通过该磁场使得经过管道56内的水的流速加速,从而对通过的自来水进行磁力处理,因此对经过磁力处理部50的自来水可以产生有效的磁力处理作用。
此外,为了不使磁力泄漏到外面而适当设定柄部54a的厚度Y,从而可以将磁轭54表面的漏磁也如b点、c点一样地控制在0.025T以下。因此,对使用净水器S的使用者与净水器S之间的距离也加以考虑的话,则磁力处理部50对使用者几乎不产生磁场的影响,因此使用者可以放心地使用净水器S。
而且,一般通过对自来水进行磁力处理而使得自来水中聚集在一起的水分子构造分解,从而可以使水分子被分成细小部分,据此而提高水的溶解力和渗透力。例如,作为磁力处理的效果,提高了碳酸盐(钙、镁等)及其他无机物的溶解力,同时也改善了有机化合物的溶解性能。
此外,通过实验证明对水进行磁力处理的同时也进行了杀菌处理。虽然杀菌的机理尚不清楚,但是据推测,由于进行过磁力处理的磁化水的水分子的构造变小,所以渗透到细菌细胞内的萌芽中,从而使饱和后的萌芽从中破裂。
而且,获得磁力和远红外线的能量,水分子之间的氢结合被切断(分成细小部分)后,发射出气体和溶解氧、氮气,由于水分子的体积收缩现象,也可以弹出细菌类。此时可想而知,需氧性细菌(必须依靠氧气维持生命的腐败菌,一般细菌、大肠杆菌等)在缺氧状态下会灭绝。
此外,微生物类具有较强的感受性,磁力线及远红外线等电磁波能量影响着微生物自身所固有的振动,对生物体的活动产生影响。由于微生物类的身体热量向外放出的容量极小,因此已吸收的远红外线变为热量,因而会受到较大影响。
利用本实施例的磁力处理部50进行杀菌效果的实验,结果显示如下。在实验中对温泉水进行磁力处理,进行磁力处理前及进行磁力处理后的550ml的温泉水中检查出了活菌苗、大肠杆菌反应、军团杆菌数。在磁力处理前,分别为3.3×1000/ml、阴性、3.0×1000(每550ml),但磁力处理后、分别变成0.11×1000/ml、阴性、10(每550ml)。
此外,在别的杀菌效果的实验中,使贮水池的水循环而进行磁力处理。结果显示,虽然在进行磁力处理前大肠杆菌群的检验值为2.00×1010(每50ml),但经过60分钟磁力处理后已完全检验不出(大肠杆菌群)。由此可知磁力处理具有极其有效的杀菌作用。
当净水器S的净水部20处于图1所示的角度位置时,从自来水龙头管道1流入的自来水被导向容纳盒21的内部流道21a,然后流入滤筒40的入口40a。该自来水是未经净化的自来水,含有具有杀菌作用的氯气。因此,即使净水器S长期未使用,在内部流道21a内的自来水中也不会产生和繁殖细菌。
此外,从内部流道22a至净化水出水口11c的流道里充满了自来水,该自来水经过滤筒40,并通过在磁力处理部50里水束被分成细小部分后的磁化水进行了杀菌处理。因此,即使长期未使用,也可以抑制从内部流道22a至净化水出水口11c的流道内产生杂菌的繁殖。
而且,在长期未使用时,亦可使净水部20从图1的角度位置开始旋转约180度而形成完全倒转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内部流道21a以及第1流道31与净化水出水口11c相连通。此时,容纳盒21的内部流道21a中积蓄了含有氯气的自来水,利用含有氯气的自来水可以阻挡杂菌从净化水出水口11c入侵,从而无需担心杂菌侵入净水部20内而繁殖。
此外,当净水部20处于倒转状态时,第2流道32与自来水入水口11a相连通,从而连接于自来水龙头管道1。因此,通过从自来水龙头管道1流入的自来水可阻挡杂菌入侵。
如此,即使本实施例的净水器S持续处于长期未使用的状态,也可以防止杂菌在净水部20内繁殖,因此也可以防止滤筒40被杂菌所污染。
此外,假设滤筒40内即使产生了杂菌,也可以通过处于其下流侧的磁力处理部50对经过滤筒40的自来水进行杀菌处理,从而可以让使用者放心使用经过净水器S的自来水。
而且,通常的滤筒型净水器一般3个月左右更换一次滤筒为佳。但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净水器S通过定期使净水部20反转而使净水部20内的水流方向逆流,从而可以使滤筒40的更换时间延长至6个月以上。
换言之,若使净水部20反转而切换流道方向,则自来水通过磁力处理部40进行磁力处理,经过磁力处理的磁化水经过滤筒40内并排出净水部20外。
因此,由于经过磁力处理,提高了溶解力、渗透力的磁化水经过滤筒40内的过滤材料,磁化水不仅可以排出滤筒40内的附着物,而且也可以溶解附着在过滤材料上的附着物,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将其排出到外部。由此,滤筒40不易产生堵塞,可以延长滤筒40的使用期间。
其次,图11及图12表示了其他的实施例。而且,与图1的实施例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符号标识,不再重复说明。该实施例中,在容纳盒21内设置滤筒40、通过O形环设置于滤筒40右侧的磁力处理部50、设置于磁力处理部50的右侧并与磁力处理部50固定成一体的辅助零件37。辅助零件37通过螺栓25与阀体30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得滤筒40、磁力处理部50、辅助零件37及阀体30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而且,容纳盒罩21旋合固定在罩壳11的螺纹槽中,带有滤筒40、磁力处理部50、辅助零件37的净水部20可以随着阀体30的旋转而在容纳盒罩41内旋转。进而,在与容纳盒21相反一侧的罩壳11的侧面上安装有切换杆61。切换杆61嵌入阀体30的前端而固定住。
此外,图11的净水器S与图2的实施例相同,罩壳11上具有自来水入水口11a、自来水出水口11b以及净化水出水口11c,阀体30上形成有第1流道31、第2流道32及第3流道33,通过O形环34a将第1流道31、第2流道32和第3流道33之间密封起来。第1流道31与辅助零件37的径向流道37a相连通,与容纳盒罩21的内部流道21a相连后与滤筒40的入口40a相连通。第2流道32与轴向流道37b相连通,连接到磁力处理部50的出口50b上。
将安装罩12旋合在罩壳11的螺纹槽中,通过安装罩12将罩壳11与自来水龙头管道1安装在一起,这亦与图2中的实施例相同。进而,本实施例中,在罩壳11上设置球体35及弹簧36、弹簧36嵌合于嵌入件63的法兰盘64上并支承在其上,在阀体30的外圆周面上具有多个大致间隔90度左右的凹洞11e,弹簧36对球体35弹性加压,使其嵌入到阀体30的凹洞11e内。
因此,阀体30每旋转大致90度,罩壳11的球体35就嵌入到各个凹洞11e内,据此可以确认阀体30的旋转角度。嵌入件63通过粘合剂固定在罩壳11上,进而,将喷头15旋合在罩壳的螺纹槽中,喷头15上有多个小洞15a。
因此,在图11的净水器S中,通过切换杆61而操作阀体30,使其旋转,在容纳盒罩41内,滤筒40、磁力处理部50与阀体30以及切换杆61也一起旋转。此后,使切换杆61、阀体30、滤筒40以及磁力处理部50旋转至如图11所示的角度位置上,则罩壳11的球体35嵌入到阀体30的凹洞11e内,在与阀体30的同一轴向位置上,第1流道31与罩壳11的自来水入水口11a对齐连通,第2流道32与罩壳11的自来水出水口11c对齐连通。此时,净水器S内的流道为正方向。
因此,从自来水龙头管道1流入的自来水经过自来水入水口11a、第1流道31、辅助零件37的径向流道54,被导向容纳盒罩41的内部流道21a,然后流入滤筒40的入口40a,经过滤筒40内时进行过滤处理,然后在经过磁力处理部50内部时进行磁力处理之后,从磁力处理部50的出口50b排出。接着,在磁力处理部50进行了磁力处理的磁化水流向第2流道32及净化水出水口11c而排出到外。
此外,使切换杆61、阀体30、滤筒40及磁力处理部50从图11所示的角度位置上只旋转90度,则罩壳11的球体35嵌入到阀体30的凹洞11e内,阀体30的第3流道33与罩壳11的自来水入水口11a对齐连通。因此,从自来水龙头管道1流入的自来水经过自来水入水口11a及第3流道33被导向罩壳11的自来水出水口11b而排出到外。
进而,使切换杆61、阀体30、滤筒40及磁力处理部50再次仅旋转90度,即从图11的角度位置开始大致旋转180度,则罩壳11的球体35就嵌入阀体30的凹洞11e内,阀体30的第2流道32与罩壳11的自来水入水口11a相连通,第1流道31与罩壳11的净化水出水口11c相连通。此时,净水器S的流道是反方向。
因此,从自来水龙头管道1流入的自来水经过自来水入水口11a以及第2流道32,从磁力处理部50的出口50b进入,经过磁力处理部50,然后经过滤筒40,从滤筒40的入口40a排出。换言之,所谓图11的状态就是将流过滤筒40以及磁力处理部50的自来水的流道反转。
进而,该自来水经过容纳盒罩41的内部流道21a、辅助零件37的径向流道37a,被导向第1流道31及净化水出水口11c而排出。因此,在滤筒40内由于自来水的灰尘、铁锈以及水藻等而产生污染时,使自来水龙头管道的自来水在净水筒38内倒流,利用该倒流的自来水可以洗净滤筒40。
此外,与图1所示的净水器S相同,图11的净水器S即使在如图11所示的角度位置上放置而长期未使用,由于含有氯气的自来水囤积在径向流道37a以及内部流道21a内,因而不会使杂菌繁殖。此外,由于从净水水出水口11c至第2流道32的流道内充满了磁化水,因此可以防止杂菌的繁殖。而且,即使在滤筒40内产生杂菌,经过滤筒40的自来水通过磁力处理部进行杀菌处理,使使用者可以放心使用净水器S。
此外,长期未使用时,也可以将切换杆61、阀体30、滤筒40以及磁力处理部50从图11的角度位置大致旋转180度而放置。
此时,在辅助零件37以及容纳盒罩41内,含有氯气的自来水囤积在径向的流道37a以及内部流道21a内,即使杂菌从净化水出水口11c侵入,也可以通过自来水的氯气将杂菌阻拦在外,而不让杂菌侵入到净水部20内。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如图1及图11所示的通常使用状态下,滤筒40处于磁力处理部50的上流侧。但是,并不限于此,如图13所示在净水器S的通常使用状态下,磁力处理部50也可以处于滤筒40的上流侧。
若如此构成,则净水器S内的流道为正方向时,自来水首先经过净水部20内的磁力处理部50,在对自来水进行磁力处理的同时也进行了杀菌处理。因此,由于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经过杀菌处理后的自来水经过滤筒40,从而可以减少在滤筒40内的杂菌繁殖。此外,净水器S内的流道为反方向时,滤筒40内的附着物质被强制排出。
因此,净水器S为如图13所示的结构亦可,可以得到进行了有效的磁力处理,杀菌处理和过滤处理的自来水,此外,可以防止滤筒40的细菌污染。
此外,如图14所示,在净水器S的通常使用状态下,磁力处理部50也可以同时分处于滤筒40的上流侧及下流侧。若如此构成,则在防止滤筒40内的杂菌繁殖的同时,还可以延长滤筒40的使用期间。进而,由于自来水多次经过磁力处理部50,从而可以较大地提高磁力处理效率。
工业实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净水器的内部具有磁力处理部,在磁力处理部中,磁铁正面相对地设置在磁轭的2个柄部的内侧上,通过连结部将两个柄部连结在一起,从而形成磁力封闭回路。此后,将柄部厚度与磁铁厚度的比例设定为一个适当的数值,则可以减少磁力封闭回路的漏磁,对通过两块磁铁之间的水流也可以起到有效的磁力处理作用。
由此,使用者可以使用经过高效磁力处理作用后的被磁化的磁化水,同时不必担心因漏磁而给外部器械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可以放心地使用本发明的净水器。
此外,本发明的净水器即使是长期未使用,由于通过磁力处理部进行杀菌处理后的磁化水囤积在磁力处理部的下流侧,而使得杂菌繁殖困难,从而可以防止滤筒的细菌污染。而且,即使滤筒中产生了杂菌,由于可以通过磁力处理部而进行杀菌处理,从而可以使使用者放心使用本发明的净水器。
此外,在本发明的净水器中,进入到净水部内的自来水通常首先经过用于进行过滤处理的滤筒内,然后经过磁力处理部而排出到净水部外。但是,若使净水部反转,则可以使得进入到净水部内的自来水先经过磁力处理部,然后再经过用于进行过滤处理的滤筒内而排出到净水部外。
如此,通过使净水部反转,则可以使得在磁力处理部已经过磁力处理的磁化水流入到填充有过滤材料的滤筒内。因此,本发明的净水器与可切换净水部中的流道方向的过去的净水器相同,通过使自来水在带有过滤材料的滤筒内倒流,从而具有防止滤筒内堵塞的效果。
进而,本发明的净水器通过切换流道的方向,可以通过经过磁力处理部后的磁化水将滤筒内的污垢等有效地溶解并排出到外。因此,可以延长净水部的滤筒的更换期间,从而降低维护净水器的使用的花费。
此外,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由于将磁力处理部设置于滤筒的上流侧,而使得进行了杀菌处理后的自来水流入滤筒,从而可以防止滤筒内产生杂菌。
此外,通过将磁力处理部设置于滤筒的上流侧及下流侧,在可以防止滤筒内产生杂菌的同时,也可以延长滤筒的使用时间。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防止净水器内产生杂菌,在磁力处理部中对自来水进行有效地磁力处理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漏磁,并且降低维护净水器的使用的花费的净水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带有安装于水的流出部且具有通向外部的排出口的主体部,相对于该主体部可以旋转地安装于该主体上且与上述主体部之间形成有流道的净水部,通过使该净水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旋转一定角度,从而该净水器可以将从上述主体部流入的水在净水部内的流道切换为正方向和反方向,上述净水部带有填充有对经过的水进行过滤处理的过滤材料的过滤处理部以及对经过的水进行磁力处理的磁力处理部,形成上述净水部内的流道,以便使流入上述净水部内的水通过上述过滤处理部及磁力处理部。
2.根据权利请求1所记载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磁力处理部带有磁轭和一对磁铁,上述磁轭具有一对相对的柄部、以及连结该柄部的连结部,上述净水部内的上述一对磁铁夹持流道地设置于上述柄部的内侧面上,且上述磁铁的不同磁极相对,设置有上述磁铁的位置上的上述柄部的厚度与上述磁铁厚度的比例被设定在0.4至1.0的范围之内。
3.根据权利请求1所记载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磁力处理部带有磁轭和一对磁铁,上述磁轭具有一对相对的柄部、以及连结该柄部的连结部,上述净水部内的上述一对磁铁夹持流道地设置于上述柄部的内侧面上,且上述磁铁的不同磁极相对,设置有上述磁铁的位置上的上述柄部的厚度与上述磁铁厚度的比例被设定在0.6至1.0的范围之内。
4.根据权利请求2或权利请求3所记载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磁力处理部的一对磁铁之间的流道形成管状。
5.根据权利请求1所记载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净水部内的流道为正方向时,上述磁力处理部相对于上述过滤处理部位于下流侧;上述净水部内的流道为反方向时,上述磁力处理部相对于上述过滤处理部位于上流侧。
6.根据权利请求1所记载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净水部内的流道为正方向时,上述磁力处理部相对于上述过滤处理部位于上流侧;上述净水部内的流道为反方向时,上述磁力处理部相对于上述过滤处理部位于下流侧。
7.根据权利请求1所记载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净水部内设置多个上述磁力处理部。上述净水部内的流道为正方向和反方向时,上述多个磁力处理部分置于上述过滤处理部的上流侧及下流侧。
全文摘要
一种净水器S,带有安装于自来水龙头管道1上的主体10、相对于主体10可以旋转地安装于主体10上的净水部20,使净水部20相对于主体10旋转一定的角度、可将流入净水部20内的自来水的流道切换为正方向和反方向、净水部20具有填充有过滤材料的滤筒40、进行磁力处理的磁力处理部50,形成净水部20内的流道,以便流入净水部20内的水经过滤筒40及磁力处理部50,磁力处理部50带有磁轭54和一对磁铁52,磁轭54具有一对相对的柄部54a、以及连结柄部54a的连结部54b,一对磁铁52夹持自来水经过的管道56,分别设置于柄部54a的内侧面上,且磁铁52的不同磁极相对,设置有磁铁52的位置上的柄部54a的厚度与磁铁52的厚度的比例被设定在0.4至1.0的范围之内。
文档编号B01D35/04GK1780795SQ03826569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30日
发明者大滨一郎, 小山哲司, 涉谷宪三 申请人:东洋纺工程株式会社, 涉谷宪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