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55812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动力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发电、钢铁、煤碳、矿山、水泥、面粉、港口等行业皮带传输 转运过程中的除尘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无动力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皮带运输过程中落差点(转运站)的粉尘问题,目前国内处理这类粉尘 的方案大致有二个种类,一种是传统除尘方式即;布袋除尘、多管除尘、静电除尘等。传统除 尘方式都存在耗电量大,维护费用高,产生二次排放污染。另外一种是新型的除尘方式就是 无动力除尘器。这种除尘方式主要运用物理学虹吸原理、能量守衡原理等,让粉尘在密封通 道中有效的循环使粉尘能量衰竭落回皮带完成除尘。无动力除尘完全就是一种零碳除尘方 式。经检索中国专利ZL200820013183. 0公开的无动力除尘器,是一种是建立二次缓 压室的除尘器;另一种ZL200820218038是一种建立回旋减压室的除尘器。这二种除尘器虽 然有不用电、不用另外占用土地,只是利用运输皮带上端空间、可以节省大量物料、无二次 污染,包括高贝躁声污染、彻底实现除尘设备的免维护运行等优点,但这两种无动力除尘设 备无论加回旋减压室还是二次缓压室措施,都是与集尘增压室是一体设备,除尘方式是一 路除尘,除尘只是在集尘增压室中进行,各种的辅助措施的实施都是为集尘增压室服务的。 这种增压式的除尘方式使集尘增压室的粉尘浓度极高,完全可以达到爆燃程度。如果此种 设备除煤尘,尤其是发电厂,煤在露天的煤场堆放本来就有自燃现象,煤在皮带传输中遇到 高浓度的煤尘时就会爆燃,另外仅单一的回旋结构无法达到国家除尘技术标准要求,所以 此种设备并不完善。下面将这二种除尘器的简单原理及不完善处加已简析,一种是建立二次缓压室结 构的无动力除尘器。因为物料在密封状态下由一段皮带转入另一段皮带的过程中,由于落 差原因产生巨大冲击力,而且还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产生强大的负压,而物料冲击到另一 条皮带是正压,因为正是冲击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粉尘,使粉尘在物料倒料槽和集尘增压室 (内安装挡尘帘)不停的循环,完成主体除尘。但强大的冲击力和高浓度的粉尘致使相当一 部分粉尘冲出挡尘帘,这部分粉尘能量仍然很大。若增加挡尘帘厚度以加强挡尘效果,则会 阻挡物料运行,造成堵塞,影响设备正常运转;所以需要建立二次缓压室再与集尘增压相通 结构使冲出挡尘帘的那部分粉尘再次回到二次缓压室中进行循环。另外一种是建立回旋减 压室结构的无动力除尘器,这种是在回旋减压室内设置多个不大于直角带有折向角的导风 板,其目的是为了在减压室内沿导向板周围形成多个回旋通道使粉尘动能进一步衰竭。但 在实际运行中并非如此,首先折向板底部不能过低,须设置在能够满足皮带满载运送物料 量的高度,否则将造成堵料现象,影响运行。由于皮带上部扣槽已经占据一部分运输物料的 空间,当物料量稍小或正常输料时,折向板底部与物料顶部就存在很大空间。这时,当物料 沿物料导料槽下落到下传皮带时粉尘的爆破性冲击能量很大,速度也很快,沿着皮带运行 方向直冲到回旋减压室的挡尘帘,一部分粉尘沿挡尘帘上行,另一部分粉尘反向折回,沿折向板回流通道上行,这样沿挡尘帘上行的粉尘与折向板回流通道上行的粉尘在减压室顶部 相撞而后续的粉又尘不断涌入降压室,瞬间减压室完全被高浓度粉尘冲满,而且粉尘浓度 越来越大。粉尘就这样完全被分成两股,一股是沿挡尘帘上行,另一股则是沿折向板回流通 道上行。这样原本想利用折向板回流通道让粉尘下行,使其与受挡尘帘作用而上行的粉尘 形成有序循环,从而实现有效降能的构想已成为不可能。就是说回旋减压室根本起不到有 效循环降能作用。另外,由于回旋减压室紧挨着集尘增压室,集尘增压室强大的负压又把高 密度回旋减压室里的粉尘吸回大部分。另一部分粉尘还要冲出挡尘帘,可见该设置不能做 到完全除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存在的缺陷,使除尘效果更加理想,解决了输煤除尘过程中爆 燃问题,使除尘效果达到GB16248-1996《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卫生标准》的要求,提 供一种无动力除尘装置。本发明无动力除尘装置内容简述;本发明无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在上传皮带与下传皮带之间设置物料 导料槽,物料导料槽与下传皮带上方扣槽相通,在下传皮带前行方向下传皮带上方扣槽上 设置与物料导料槽相通的回字型粉尘回旋通道,在皮带前行方向靠近回字型粉尘回旋通道 侧下传皮带上方扣槽上设置多个外部循环除尘室,在下传皮带上方扣槽内皮带起始段及多 个外部循环除尘室皮带前行方向侧设置多个挡尘帘组成;按顺序将物料导料槽、回字型粉 尘回旋通道、多个外部循环除尘室设置在下传皮带上方的下传皮带上方扣槽上,其底部与 下传皮带上方扣槽相通;外部循环除尘室的内部形状为直角、钝角、锐角、半圆及3/4圆形。所述的外部循环除尘室为1 10个。所述的挡尘帘的数量为2 11个。本发明无动力除尘装置,是一种多路同步除尘,解决了输煤除尘过程中爆燃问题, 使除尘效果达到GB16248-1996《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卫生标准》的要求。


图1是无动力除尘装置结构示意中1是物料导料槽、2是下传皮带上方扣槽、3是皮带、4是回字型粉尘回旋通 道、5是外部循环除尘室、6是挡尘帘。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无动力除尘装置,是利用上述现有技术中应用的物理学虹吸原理及能量守 恒原理,采取相对密封结构,设置使扬尘能量衰竭的环境,使扬尘规则回落传输皮带上,完 成有效除尘。在本发明无动力除尘装置中,设置粉尘回字型回旋通道,在回字型粉尘回旋 通道物料出口不安装挡尘帘,采取降压除尘、同步多路除尘的方式,既解决了煤尘的爆燃问 题,又使除尘效果更理想,完全可以达到GB16248-1996《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卫生标 准》的要求。下面结合附图做具体说明。见图1,本发明无动力除尘装置,是由在上传皮带与下传皮带之间设置物料导料槽1,物料导料槽1与下传皮带上方扣槽2相通,在下传皮带3 前行方向下传皮带上方扣槽2上设置与物料导料槽1相通的回字型粉尘回旋通道4,在皮带 前行方向靠近回字型粉尘回旋通道侧下传皮带上方扣槽2上设置多个外部循环除尘室5, 在下传皮带上方扣槽2内皮带起始段及多个外部循环除尘室皮带前行方向侧设置多个挡 尘帘6组成;按顺序将物料导料槽1、回字型粉尘回旋通道4、多个外部循环除尘室5设置在 下传皮带3上方的下传皮带上方扣槽2上,其底部与下传皮带上方扣槽2相通。外部循环除尘室5的内部形状为直角、钝角、锐角、半圆及3/4圆形。外部循环除尘室5为1 10个。挡尘帘6的数量为2 11个。物料在上传皮带下落通过物料导料槽1、下传皮带上方扣槽2,落到皮带3上开始 扬尘,在皮带3的起始段设置多个挡尘帘6,绝大部分粉尘沿皮带3的前行方向运行,一部分 粉尘撞击皮带3的起始段的挡尘帘及与皮带前行方向的气流相撞能量逐步衰竭落回皮带。 沿皮带3前行方向的粉尘一部分进入粉尘回旋通道4中,由于在多个挡尘帘6形成的相对 密封结构,使粉尘在物料导料槽1与粉尘回旋通道4之间产生了虹吸现象。物料导料槽1内 是负压,粉尘回旋通道4是正压。粉尘沿粉尘回旋通道4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少势能增加同 时与粉尘回旋通道4的内壁发生磨擦产生一些热量消耗一些能量,同时粉尘之间撞击也消 耗一部分能量,当粉尘到粉尘回旋通道4的顶部时动能达到最小势能最大,粉尘回旋通道4 的顶部要高于与物料导料槽1相通的接口,这样才能将气流顺向进入物料导料槽1中完成 有效循环。粉尘沿粉尘回旋通道4下行时动能逐渐增加势能逐渐减小,当粉尘进入物料导 料槽1中时与物料导料槽1中的物料相撞又与物料导料槽1内壁相撞产生一部分热量,这 样粉尘回旋通道4中粉尘的能量大部分衰竭落回皮带完成一路除尘。剩余粉尘冲入多个外 部循环除尘室5,由于多个挡尘帘6的作用,完成粉尘能量逐级递减的除尘过程。多个外部循环除尘室5的数量多少取决现场粉尘浓度的大小,外部循环除尘室5 的内部形状最好要做成直角或钝角形式,防止粉尘沿皮带3前行方向下泻过程中大量进入 多个外部循环除尘室5的回流通道出口中,这样就形成了多个独立的外部循环减压系统同 时除尘,也就是多路同步除尘,越往后粉尘能量越小浓度也越小,最终完成有效除尘。当进入外部循环除尘室5的粉尘受到设置在外部循环除尘室5前端的挡尘帘6阻 挡,带有粉尘的气流大量沿外部循环除尘室5的通道入口上行,因为靠近粉尘回旋外部循 环除尘室5呈直角或钝角形状,沿皮带3下泻的粉尘不能或少许进入外部循环除尘室5的 出口通道,又因为带粉尘的气流是沿皮带3的前行方向运动的,粉尘受挡尘帘6阻挡后上 行,这样入口的压力比出口压力大,由于压差原因粉尘在外部循环除尘室5内就形成了与 物料导料槽1及粉尘回旋通道4之间同样的有效的不停的有序循环降能循环。如若靠近粉 尘回旋通道4的外部循环除尘室5做成锐角形式,粉尘就会同时大量进入入口和出口,两个 相反方向的气流相顶不可能进行有效不停的循环降能过程。此时多个外部除尘室5同时也 进行着同样过程除尘,最终完成整个除尘过程。在实际运行实践中,为了解决现场的美观而 和施工的便捷问题且在不影响除尘效果的前提下又在远离粉尘回旋通道4的第三个外部 外部循环除室5内设计成锐角形式,其除尘效果也没有改变。原因很简单冲入第三个外部 循环除尘室5的粉尘能量大部份衰竭,不能或少许进入回流通道,同样可以实现有效的不 停有序的降能循环过程。
另外在实践中同样为了解决设备安装的统一性,本发明用管道弯头把外部循环室 5内部设计成半圆或3/4圆的形式,这种方案与外部循环除尘室5设计成直角和钝角的粉尘 回流通道角度一致,完全可以实现同样的除尘过程。粉尘能量逐步递减的同步多路除尘方 式使高浓度的集尘增压室的粉尘分别被分解在粉尘回旋通道及多个外部循环除尘室5中, 这样本发明用最便捷的方法既解决了集尘增压室粉尘浓度过高的爆燃问题,同时又较现有 的无动方除尘器更能明确除尘的彻底性。
权利要求
一种无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在上传皮带与下传皮带之间设置物料导料槽(1),物料导料槽(1)与下传皮带上方扣槽(2)相通,在下传皮带(3)前行方向下传皮带上方扣槽(2)上设置与物料导料槽(1)相通的回字型粉尘回旋通道(4),在皮带前行方向靠近回字型粉尘回旋通道侧下传皮带上方扣槽(2)上设置多个外部循环除尘室(5),在下传皮带上方扣槽(2)内皮带起始段及多个外部循环除尘室皮带前行方向侧设置多个挡尘帘(6)组成;按顺序将物料导料槽(1)、回字型粉尘回旋通道(4)、多个外部循环除尘室(5)设置在下传皮带(3)上方的下传皮带上方扣槽(2)上,其底部与下传皮带上方扣槽(2)相通;外部循环除尘室(5)的内部形状为直角、钝角、锐角、半圆及3/4圆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部循环除尘室(5) 为1 10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挡尘帘(6)的数量为2 11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无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在上传皮带与下传皮带之间设置物料导料槽,物料导料槽与下传皮带上方扣槽相通,设置与物料导料槽相通的回字型粉尘回旋通道、多个外部循环除尘室、多个外部循环除尘室及多个挡尘帘组成;按顺序将物料导料槽、回字型粉尘回旋通道、多个外部循环除尘室设置在下传皮带上方的下传皮带上方扣槽上,其底部与下传皮带上方扣槽相通;外部循环除尘室的内部形状为直角、钝角、锐角、半圆及3/4圆形。本发明无动力除尘装置,是一种多路同步除尘,解决了输煤除尘过程中爆燃问题,使除尘效果达到GB16248-1996《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卫生标准》的要求。
文档编号B01D50/00GK101898065SQ20101024789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日
发明者刘欣 申请人:刘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