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空气净化器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775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紧凑型空气净化器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紧凑型空气净化器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普遍被安装在普通住宅、公寓或汽车驾驶室内,用于吸入室内或驾驶室内的空气,并将该吸入的空气分离和去除烟、粉尘、花粉或其它污染的微小颗粒,再将已去除这些微小颗粒的净化空气吹到室内或驾驶室内,从而使室内或驾驶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洁,提高舒适度。如图1和图2所示,就传统安装在汽车顶棚200上的空气净化器100的结构而言, 其通常包括有进风口 12、出风口 13和位于进风口 12、出风口 13之间的涡流式风机30、空气净化模块20,该进风口 12将车内空气吸入到空气净化器100的内部,该出风口 13将已净化的空气向车内排出;涡流式风机30的进出风方式一般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其进出风方向呈垂直状态,进风口 12连通于涡流式风机30的进风端,出风口 13连通于涡流式风机30的出风端。并且,前述传统的空气净化器100的进出风通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如图1所示, 其进风口 12设置于空气净化器100的上面,出风口 13设置在空气净化器100的侧面,形成 “L”字形的风道;另一种是如图2所示,其进风口 12设置于空气净化器100的下面,出风口 13设置在空气净化器100的侧面,同样呈“L”字形的风道。此两种现有的空气净化器100 的进出风通道设计所存在的不足在于首先,当进风口 12设置于空气净化器100的上面时, 因进风口在上面,所以很容易掉入异物,影响进风效率,而且如果不小心洒落液体在箱盖上很容易损坏净化器,而且因为进风口的开口使整个箱盖的承受强度大大减小。再者,当进风口 12设置于空气净化器100的下面时,因进风口在下面,而下方与扶手箱基座贴合,间隙很小,导致进风风量很小,影响空气的净化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凑型空气净化器风道结构,其采用侧面进风侧面出风的风道,不容易因掉入杂物,有效保证进风量,提高净化效率,同时可以避免不小心洒落在箱盖上的液体损坏净化器的情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种紧凑型空气净化器风道结构,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的空气净化模块和涡流式风机,所述壳体为改造过的汽车扶手箱箱盖或扶手箱基座,该壳体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向进风口和一侧向出风口,该进风口内侧设有一连通涡流式风机轴向进风端的进风通路, 该出风口内侧设有一连通涡流式风机径向出风端的出风通道。优选地,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位于涡流式风机轴向进风端的侧旁。优选地,当所述壳体为改造过的汽车扶手箱箱盖时,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设置
3高度相同,所述进风通路包括正对进风口设置的第一容置腔和与第一容置腔相通的U形通气道,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位于U形通气道远离进风口的一侧并正对涡流式风机的进风端, 所述出风通路为正对出风口并与U形通气道相通的第二容置腔,所述涡流式风机安装在该第二容置腔远离出风口的一侧。优选地,于空气流入腔与涡流式风机下方设有一凹座,该凹座上方两侧设有与第一容置腔相通的第一通风孔和与第二容置腔相通的第二通风孔,该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之间设有一挡风板,前述U形通气道形成在该凹座中。优选地,当所述壳体为改造过的汽车扶手箱基座时,所述进风口的设置高度比出风口高,所述进风通路包括正对进风口横向设置的第一容置腔和纵向设置的通气道,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安装在该通气道中;所述出风通路为正对出风口并与通气道连通的第二容置腔,所述涡流式风机安装在该第二容置腔中。优选地,所述通气道与第二容置腔之间设有一横向隔板,该横向隔板正对涡流式风机的轴向进风端开设有一通风孔,该通风孔连通于第一容置腔与通气道之间。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上分别设有将大体积纸屑或其它杂物拦截在外吸入栅格和排出格栅。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风道设计成侧面进风侧面出风的方式,不影响箱盖的承受强度,不容易因掉入杂物而影响进风效率,同时可以避免不小心洒落在箱盖上的液体损坏净化器的情况。另外,侧向进风口和侧向出风口的位置均比较宽敞,无杂物阻挡,可以保证进风量维持在较大的范围内,不影响空气的净化效率。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剖视图;[0017]图2是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剖视图;[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 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 实施例的安装剖视图;[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 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风道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9是图8的另一视角匿U[0025]附图标识说明[0026]100、超薄型空气净化器10、壳体[0027]11、凹座12、进风口[0028]13、出风口14、横向隔板[0029]15、挡风板16、第一容置腔[0030]17、第二容置腔18、第一通风孔[0031]19、第二通风孔20、空气净化模块[0032]30、涡流式风机200、汽车扶手箱210、扶手箱箱盖220、扶手箱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该空气净化器100与汽车扶手箱200结合安装,以便使汽车内的空气保持清洁,提高汽车舒适度。该空气净化器100包括壳体10、空气净化模块20和涡流式风机30。首先,本实施例所提到上和下的定位方向以图3所示的方向为基准,以下将详细描述该空气净化器100组成部件的结构及特性。其中该空气净化器100的壳体10为改造过的扶手箱箱盖210,其枢接在汽车扶手箱200的一侧边上,以替代原先安装在汽车扶手箱200上的箱盖。该壳体10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于壳体10的底面安装有一向下凸起的凹座11 ;于壳体10的左右侧板上分别设有一进风口 12和一出风口 13,该进风口 12和出风口 13高度相同,二者基本上都是呈矩形的开口,进风口 12用于将汽车内的空气吸入到该空气净化器的内部,以便在空气净化器的内部对汽车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该进风口 12上设有吸入栅格,以将大体积的纸屑或其它杂物拦截在外,不被吸入到空气净化器100内造成堵塞;该出风口 13上设有排出格栅,以使空气净化器100的内部零件与其它杂物隔离。该壳体10内正对进风口 12设有第一容置腔 16,另外,正对出风口 13的区域形成有第二容置腔17。另外,于凹试11的上方的两侧开设有第一通风孔18和第二通风孔19,该第一通风孔18使第一容置腔16的空气可以流入凹座11中,第二通风孔19使凹座11的空气可以流入到第二容置腔17中,并于该凹座11的第一通风孔18和第二通风孔19之间纵向设有一挡风板15,从而形成U形通气道,该U形通气道与第一容置腔组成进风通路;所述第二容置腔形成出风通路。所述空气净化模块20安装在凹座11所形成的U形通气道远离进风口 12的一侧, 并位于涡流式风机30轴向进风端的侧旁,用于将从进风口 12吸入的空气中所包含的烟、粉尘、花粉或其它污染的颗粒等异物去除,其可以是采用合成树脂纤维等的防尘网,也可以由防尘网、等离子处理膜、静电过滤膜、氧化钛过滤层之中的二者或多者叠合而成。所述涡流式风机30安装第二容置腔远离出风口 13的一侧,用于将从空气净化模块20滤出的干净空气抽到第二容置腔17中,使这些干净空气从出风口 13送出。该涡流式风机30的进出风风道方式一般为上面进风侧面出风,或者下面进风侧面出风,进出风方向成垂直状态。本实施例所述的涡流式风机30为下面进风侧面出风模式,从而空气从进风口 12进入壳体后依次流经第一容置腔16、第一通风孔18、U形通气道、空气净化模块20、第二通风孔19、涡流式风机30和出风口 13,形成侧面进风侧面出风的风道,有效保证壳体的强度,防止异物掉入或液体洒入损坏净化器,从而保证进风量和空气净化器100的净化效率。如图6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结构和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该空气净化器100的壳体10形状以及安装位置,在第一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100安装在汽车扶手箱200上方以替代原本的箱盖;而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100安装在扶手箱基座220上,以改造过的扶手箱基座200作为空气净化器 100的壳体。该空气净化器100的进风口比出风口要高,并且进风通路由正对进风口 12横向设置的第一容置腔16和纵向设置的通气道组成,该通气道与第一容置腔16相通并位于第一容置腔16的正下方,空气净化模块20安装在该纵向设置的通气道中,并位于涡流式风机30轴向进风端的侧旁,涡流式风机安装在第二容置腔中,于通气道与第二容置腔17之间设有一横向隔板14,该横向隔板14正对涡流式风机30的轴向进风端开设有一通风孔,该涡流式风机30的进风通过该通风孔进入。本实施例所述的涡流式风机30为上面进风侧面出风模式,从而空气净化器100工作时,空气从进风口 12进入壳体10后依次流经第一容置腔16、通风道、空气净化模块20、通风孔、涡流式风机30、第二容置腔17和出风口 13,形成侧面进风侧面出风的风道。当然,该空气流通的风道不限于这种方向,也可以将空气净化模块20和涡流式风机30的安装位置调反,此时,空气从出风口 13进入,从进风口 12流出,形成相反流向的“Z”字形风道。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风道设计成侧面进风侧面出风的方式,不影响箱盖的承受强度,不容易因掉入杂物而影响进风效率,同时可以避免不小心洒落在箱盖上的液体损坏净化器的情况。另外,侧向进风口和侧向出风口的位置均比较宽敞,无杂物阻挡,可以保证进风量维持在较大的范围内,不影响空气的净化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紧凑型空气净化器风道结构,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的空气净化模块和涡流式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改造过的汽车扶手箱箱盖或扶手箱基座,该壳体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向进风口和一侧向出风口,该进风口内侧设有一连通涡流式风机轴向进风端的进风通路,该出风口内侧设有一连通涡流式风机径向出风端的出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型空气净化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位于涡流式风机轴向进风端的侧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型空气净化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壳体为改造过的汽车扶手箱箱盖时,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设置高度相同,所述进风通路包括正对进风口设置的第一容置腔和与第一容置腔相通的U形通气道,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位于U形通气道远离进风口的一侧并正对涡流式风机的进风端,所述出风通路为正对出风口并与U形通气道相通的第二容置腔,所述涡流式风机安装在该第二容置腔远离出风口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紧凑型空气净化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于空气流入腔与涡流式风机下方设有一凹座,该凹座上方两侧设有与第一容置腔相通的第一通风孔和与第二容置腔相通的第二通风孔,该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之间设有一挡风板,前述U形通气道形成在该凹座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型空气净化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壳体为改造过的汽车扶手箱基座时,所述进风口的设置高度比出风口高,所述进风通路包括正对进风口横向设置的第一容置腔和纵向设置的通气道,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安装在该通气道中;所述出风通路为正对出风口并与通气道连通的第二容置腔,所述涡流式风机安装在该第二容置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紧凑型空气净化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与第二容置腔之间设有一横向隔板,该横向隔板正对涡流式风机的轴向进风端开设有一通风孔,该通风孔连通于第一容置腔与通气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型空气净化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上分别设有将大体积纸屑或其它杂物拦截在外吸入栅格和排出格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紧凑型空气净化器风道结构,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的空气净化模块和涡流式风机,所述壳体为改造过的汽车扶手箱箱盖或扶手箱基座,该壳体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向进风口和一侧向出风口,该进风口内侧设有一连通涡流式风机轴向进风端的进风通路,该出风口内侧设有一连通涡流式风机径向出风端的出风通道,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位于涡流式风机轴向进风端的侧旁。通过将风道设计成侧面进风侧面出风的方式,不容易因掉入杂物而影响进风效率,同时可以避免不小心洒落在箱盖上的液体损坏净化器的情况,另外,侧向进风口和侧向出风口的位置均比较宽敞,无杂物阻挡,可以保证进风量维持在较大的范围内,不影响空气的净化效率。
文档编号B01D50/00GK202192967SQ20112025722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0日
发明者林阳新, 王慕文 申请人:厦门美时美克空气净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