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体滤瓶盖及包括其的滤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796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体滤瓶盖及包括其的滤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联体滤瓶盖及包括其的滤瓶。
背景技术
滤瓶是净水设备上用于放置滤芯的容器,一般分为瓶体和瓶盖两部分。瓶盖上设有入口和出口,入口用于接入待过滤的液体,出口用于接出过滤后的液体。在净水制备过程中,往往需要多种滤芯组合、多级过滤才能达到理想的净化效果,这就要求将各级滤盖上的入口和出口串接起来组成一个多级滤瓶的水流通路。目前,滤瓶的串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快接接头和PE管连接。采用这种连接形式的滤瓶,其入口和出口上通常设有内螺纹与快接接头外螺纹端连接。为了达到密封目的,快接接头外螺纹端上需缠绕一定圈数的生料带,再分别旋入滤盖的入口和出口。在安装过程中,若生料带缠绕过少,会导致接头接口漏水,而若生料带缠绕过多,又容易造成螺纹滑牙或旋不进去。此外,快接接头的另一端与PE管插接在一起,若PE管插接不到位, 同样也会引起漏水事故。总之,这种连接形式管线众多,接头林立,影响外观,漏水风险大, 装配效率也比较低。另一种串接形式是将滤盖的出口和下一级滤盖的入口通过一个中间接头连接,这种方式省去了 PE管,外观简洁。中间接头两端外螺纹分别与两侧滤盖内螺纹相连接,因此, 仍面临着缠生料带问题所带来的漏水隐患。中间接头也可以通过插接形式与两侧滤盖连接在一起,之间依靠环形密封圈密封。但也存在因密封圈变形、老化、损坏带来的漏水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联体滤瓶盖及包括其的滤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滤瓶串联的漏水隐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联体滤瓶盖,包括盖体,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滤瓶盖单体,各滤瓶盖单体依次串接并一体成型;以及连通管路,设置在盖体内部, 并将各滤瓶盖单体串联连通。进一步地,盖体包括进水滤瓶盖单体,设置在连通管路的起始端,具有与进水滤瓶盖单体内腔相通的进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 ;以及出水滤瓶盖单体,设置在连通管路的末端,具有与出水滤瓶盖单体内腔连通的出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进一步地,中间滤瓶盖单体,设置在进水滤瓶盖单体和出水滤瓶盖单体的连通管路之间,并分别与进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和出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连通。进一步地,每个滤瓶盖单体均包括顶壁和侧壁,进水滤瓶盖单体包括进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设置在进水滤瓶盖单体的顶壁或侧壁上;以及进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设置在进水滤瓶盖单体的顶壁中部,由顶壁中部的向下延伸的用于定位滤芯的管部形成,出水管部的径向侧面通过连通管路与相邻的中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相通。进一步地,每个滤瓶盖单体均包括顶壁和侧壁,出水滤瓶盖单体包括出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设置在出水滤瓶盖单体的顶壁中部或侧壁上,由顶壁中部的向下延伸用于定位滤芯的管部形成,以及出水滤瓶盖单体的进水口,设置在出水滤瓶盖单体的侧壁,并通过连通管路与相邻的中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相通。进一步地,中间滤瓶盖单体包括中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设置在中间滤瓶盖单体的侧壁上,并通过连通管路与进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或相邻的中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连通;以及中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设置在中间滤瓶盖单体的顶壁中部,由顶壁中部的向下延伸用于定位滤芯的管部形成,并通过连通管路与出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或相邻的中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连通。进一步地,联体滤瓶盖包括依次串接并一体成型的一个进水滤瓶盖单体、一个中间滤瓶盖单体及一个出水滤瓶盖单体,且进水滤瓶盖单体和中间滤瓶盖单体的中心连线与中间滤瓶盖单体和出水滤瓶盖单体的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为100° 180°。进一步地,进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和/或出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处具有与外部管路相连接的螺纹或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管路相卡接的管接头。进一步地,各联体滤瓶盖单体的侧壁表面具有与滤瓶进行螺纹连接的螺纹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滤瓶,包括瓶体和设置在瓶体内的滤芯, 还包括上述任一种联体滤瓶盖,联体滤瓶盖设置在瓶体开口处,并具有沿联体滤瓶盖轴向方向向瓶体内延伸的滤芯固定接头。本实用新型的联体滤瓶盖,各滤瓶盖单体依次串接并一体成型,并通过在盖体内部设置的连通管路将其连通起来,极大地减少了外部管道、接头的使用,避免了滤盖、接头、 管道之间因连接不良、爆裂等造成的漏水事故,整机安全性大大提高。

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滤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滤瓶的联体滤瓶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滤瓶的联体滤瓶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联体滤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联体滤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联体滤瓶盖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联体滤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体滤瓶盖,盖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滤瓶盖单体依次串接形成,并且该盖体是一体成型,盖体内部设置有连通管路,将各滤瓶盖单体串联连通。由于各滤瓶盖单体依次串接一体成型,并通过在盖体内部设置的连通管路连通,极大地减少了外部管道、接头的使用,避免了滤盖、接头、管道之间因连接不良、爆裂等造成的漏水事故,极大地提高了整机的安全性。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盖体包括设置在连通管路的起始端的进水滤瓶盖单体10和设置在连通管路的末端的出水滤瓶盖单体20。其中,进水滤瓶盖单体 10具有与进水滤瓶盖单体内腔13相通的进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 11,出水滤瓶盖单体20具有与出水滤瓶盖单体内腔23连通的出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 22。此种结构简单,安装便捷。 优选地,盖体还可以根据滤瓶个数设置中间滤瓶盖单体30。中间滤瓶盖单体30设置在进水滤瓶盖单体10和出水滤瓶盖单体20的连通管路之间,并分别与进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 12 和出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 21连通。由于连通管路均设置在盖体的内部,其漏水可能性得到极大的降低。连通管路可以采用管形镶件构建,也就是将金属管件注塑在盖体内部形成连通管路。由于金属的抗水压能力强,因此可以延长盖体的使用寿命。每个滤瓶盖单体均包括顶壁和侧壁,进水滤瓶盖单体10包括设置在进水滤瓶盖单体10的顶壁上的进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 11,以及设置在进水滤瓶盖单体10的顶壁中部的进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 12。进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 12由顶壁中部的向下延伸用于定位滤芯的管部形成,出水管部的径向侧面通过连通管路与相邻的中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 31 相通。出水滤瓶盖单体20包括设置在出水滤瓶盖单体20的顶壁中部的出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 22以及出水滤瓶盖单体的进水口 21,出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 22由顶壁中部的向下延伸用于定位滤芯的管部形成,出水滤瓶盖单体的进水口 21设置在出水滤瓶盖单体20的侧壁,并通过连通管路与相邻的中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 32相通。中间滤瓶盖单体30包括中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 31以及中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 32,中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 31设置在中间滤瓶盖单体30的侧壁上;中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 32设置在中间滤瓶盖单体30的顶壁中部,由顶壁中部向下延伸用于定位滤芯的管部形成, 并通过连通管路与出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 21连通。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联体滤瓶盖,进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 11 和/或出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 22处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管路相连接的螺纹。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联体滤瓶盖,进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 11 和/或出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 22处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管路相卡接的管接头。本实用新型的联体滤瓶盖各滤瓶盖单体可以不设计在一条直线上,如图6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联体滤瓶盖,包括依次串接并一体成型的一个进水滤瓶盖单体 10、一个中间滤瓶盖单体30及一个出水滤瓶盖单体20,且进水滤瓶盖单体10和中间滤瓶盖单体30的中心连线与中间滤瓶盖单体30和出水滤瓶盖单体20的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为 100° 180°,即中间滤瓶盖单体30凸出于两边的进水滤瓶盖单体10和出水滤瓶盖单体 20,这样整机装配后三滤瓶呈三角形分布,放置起来更稳固。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联体滤瓶盖,进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 11 和/或出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 22还可以设置在其所在的滤瓶盖单体的侧面,这样挂板上零部件的布置可以不受进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 11和/或出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 22位置的影响,连接方式更灵活。参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滤瓶,包括瓶体40和设置在瓶体40内的滤芯 41,还包括上述任一种联体滤瓶盖,联体滤瓶盖设置在瓶体40开口处,并具有沿联体滤瓶盖轴向方向向瓶体40内延伸的滤芯固定接头。各联体滤瓶盖单体的侧壁表面具有与滤瓶进行螺纹连接的螺纹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联体滤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滤瓶盖单体,各所述滤瓶盖单体依次串接并一体成型;以及连通管路,设置在所述盖体内部,并将各所述滤瓶盖单体串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体滤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进水滤瓶盖单体(10),设置在所述连通管路的起始端,具有与进水滤瓶盖单体内腔 (13)相通的进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11);以及出水滤瓶盖单体(20),设置在所述连通管路的末端,具有与所述出水滤瓶盖单体内腔 (23)连通的出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 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体滤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中间滤瓶盖单体(30),设置在所述进水滤瓶盖单体(10)和所述出水滤瓶盖单体00) 的连通管路之间,并分别与进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1 和出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连器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体滤瓶盖,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滤瓶盖单体均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进水滤瓶盖单体(10)包括所述进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11),设置在所述进水滤瓶盖单体(10)的顶壁或侧壁上;以及所述进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12),设置在所述进水滤瓶盖单体(10)的顶壁中部,由所述顶壁中部的向下延伸的用于定位滤芯的出水管部形成,所述出水管部的径向侧面通过所述连通管路与相邻的中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31)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体滤瓶盖,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滤瓶盖单体均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出水滤瓶盖单体00)包括所述出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22),贯穿设置在所述出水滤瓶盖单体00)的顶壁中部或侧壁上,由所述顶壁中部的向下延伸的用于定位所述滤芯的管部形成,以及所述出水滤瓶盖单体的进水口(21),设置在所述出水滤瓶盖单体OO)的侧壁,并通过所述连通管路与相邻的中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3 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联体滤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滤瓶盖单体(30)包括所述中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31),设置在所述中间滤瓶盖单体(30)的侧壁上,并通过连通管路与所述进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1 或相邻的中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3 连通; 以及所述中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32),设置在所述中间滤瓶盖单体(30)的顶壁中部,由所述顶壁中部的向下延伸用于定位所述滤芯的管部形成,并通过所述连通管路与所述出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或相邻的所述中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3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体滤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联体滤瓶盖包括依次串接并一体成型的一个所述进水滤瓶盖单体(10)、一个所述中间滤瓶盖单体(30)及一个所述出水滤瓶盖单体(20),且所述进水滤瓶盖单体(10)和所述中间滤瓶盖单体(30)的中心连线与所述中间滤瓶盖单体(30)和所述出水滤瓶盖单体00)的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为 100° 18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体滤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滤瓶盖单体进水口(11)和/或所述出水滤瓶盖单体出水口 0 处具有与外部管路相连接的螺纹或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管路相卡接的管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体滤瓶盖,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联体滤瓶盖单体的侧壁表面具有与滤瓶进行螺纹连接的螺纹部。
10.一种滤瓶,包括瓶体GO)和设置在所述瓶体GO)内的滤芯(4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联体滤瓶盖,所述联体滤瓶盖设置在所述瓶体GO)开口处,并具有沿所述联体滤瓶盖轴向方向向所述瓶体GO)内延伸的滤芯固定接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联体滤瓶盖及包括其的滤瓶。其中,该联体滤瓶盖包括盖体,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滤瓶盖单体,各滤瓶盖单体依次串接并一体成型;以及连通管路,设置在盖体内部,并将各滤瓶盖单体串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联体滤瓶盖,各滤瓶盖单体依次串接并一体成型,并通过在盖体内部设置的连通管路将其连通起来,极大地减少了管道、接头的使用,避免了滤盖、接头、管道之间因连接不良、爆裂等造成的漏水事故,整机安全性得到极大地提高。
文档编号B01D35/30GK202161878SQ20112026473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5日
发明者周勇, 张弛, 杨勇, 王彤, 黄辉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