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矿砂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872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逆向矿砂滤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逆向矿砂滤池的技术。
背景技术
砂滤池是污水处理中用于去除水体中杂质的污水处理池。传统的砂滤池都是采用级配滤料的下向流滤池,这种砂滤池的池底布设有多个泥斗,级配滤料层设置在泥斗上方, 布水管设置在级配滤料层的上方,池体下部设有排泥管和出水管传统的砂滤池处理水污水时,污水通过布水管注入池内,然后从上至下流过级配滤料层,经级配滤料层过滤后从池体下部的出水管排出。由于级配滤料层的上层滤料的粒径较小,而下层滤料的粒径较大,对于下向流过滤的水力条件,会使大量的铁锰氧化物迅速在滤层上部淤积,从而减少了吸附容量,降低了滤层截污能力,还会导致水头损失增长较快,而且人为接种在级配滤料层内的生物细菌数量是有限的,整个滤层生化能力的建立,主要依赖于滤层中细菌的自身繁殖,但是由于滤层上部的堵塞截断了细菌向下渗透的路径, 使整个过滤空间的细菌增殖受阻,因此传统砂滤池的滤层培养期相对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减少水头损失,提高滤层截污能力,缩短滤层培养期的逆向矿砂滤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逆向矿砂滤池,包括池体、级配滤料层、排泥管、进水管、出水管和布水管,所述池体的内腔底部布设有多个泥斗,所述级配滤料层平铺于池体内腔中,且位于各泥斗上方,所述池体内固定有用于支撑级配滤料层的滤料支撑网;所述排泥管的数量与泥斗的数量一致,每根排泥管对应一个泥斗,每根排泥管的管身均贯穿池体的池壁,每根排泥管伸入池体内腔的管口为内端管口,位于池体外部的管口为外端管口,每根排泥管的内端管口均高于池体的池底15 25cm,且低于级配滤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平置于池体内腔中高于各排泥管内端管口且低于级配滤料层的区域,布水管的进水口连接到进水管,其出水孔朝向上方;所述出水管固定在池体上部,其管身贯穿池体的池壁。进一步的,所述池体的内壁上部沿周向设有一圈高于出水管的出水堰。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堰的顶部与池体上沿之间的间距为0. 3士0. 03m。进一步的,所述级配滤料层有上下多个分层,从下到上依次为第一鹅卵石层、第二鹅卵石层、矿砂层、黄砂层,所述第一鹅卵石层由直径为5士0. 5cm的鹅卵石铺设而成,其层厚为20 30cm,所述第二鹅卵石层由直径为3士0. 5cm的鹅卵石铺设而成,其层厚为25 30cm,所述矿砂层的层厚为40 士0. 5cm,所述黄砂层的层厚为40 士0. 5c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逆向矿砂滤池,采用了上向流方式过滤水体,水体经布水管注入池体内腔后从下向上流过级配滤料层,且流过级配滤料层时水体首先接触的是粒径较大、含污能力较强的滤料,水体中的悬浮状杂质能够深入到滤层内部,使杂质在滤层中均勻分布,能有效减小水头损失,大大提高滤层的截污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杂质为微生物在滤层深处的繁殖创造了条件,而且滤层反冲洗时可将下层空间的一部分细菌携带到上层滤料中,又促进了整个滤层的细菌接种和繁殖,提高了生化空间的细菌存在数量,从而缩短了滤层的培养期。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逆向矿砂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逆向矿砂滤池,包括池体1、级配滤料层、排泥管3、进水管8、出水管5和布水管6,所述池体1的内腔底部布设有多个泥斗4, 所述级配滤料层平铺于池体内腔中,且位于各泥斗4上方,所述池体1内固定有用于支撑级配滤料层的滤料支撑网;所述级配滤料层有上下多个分层,从下到上依次为第一鹅卵石层21、第二鹅卵石层22、矿砂层24、黄砂层23,所述第一鹅卵石层21由直径为5士0. 5cm的鹅卵石铺设而成, 其层厚为20 30cm,所述第二鹅卵石22层由直径为3士0. 5cm的鹅卵石铺设而成,其层厚为25 30cm,所述矿砂层24的层厚为40 士0. 5cm,所述黄砂层23的层厚为40 士 0. 5cm。所述排泥管3有至少一根,每根排泥管3的管身均贯穿池体1的池壁,每根排泥管 3伸入池体内腔的管口为内端管口,位于池体外部的管口为外端管口,每根排泥管3的内端管口均高于各个泥斗4且低于级配滤料层;所述排泥管3的数量与泥斗4的数量一致,每根排泥管3对应一个泥斗4,每根排泥管3的管身均贯穿池体1的池壁,每根排泥管3伸入池体内腔的管口为内端管口,位于池体外部的管口为外端管口,每根排泥管3的内端管口均高于池体的池底15 25cm,且低于级配滤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6平置于池体内腔中高于各排泥管3内端管口且低于级配滤料层的区域,布水管6的进水口连接到进水管8,其出水孔朝向上方;所述出水管5固定在池体1上部,其管身贯穿池体1的池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池体1的内壁上部沿周向设有一圈高于出水管5的出水堰7,所述出水堰7的顶部与池体1上沿之间的间距为0. 3士0. 03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级配滤料层的顶部与出水管5之间的竖向间距为 2. 5 士 0. 2m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池体1的深度为8士0.5m,其内腔底面为平面,所述泥斗4的高度为1. 5 1. 7m,其迎水面倾斜于池体内腔底面,且其迎水面与池体内腔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30度,所述布水管6的管心轴线与泥斗4之间的竖向间距为1. 7士0. 2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理污水时,污水通过布水管持续注入池体内腔下部,然后从下至上流过级配滤料层,经级配滤料层过滤后从池体上部的出水管排出,级配滤料层中的生物细菌能去除水中的铁锰、SS、COD等有害物质,污水在流过级配滤料层过程中,水体首先接触的是粒径较大、含污能力较强的滤料,水体中的悬浮状杂质能够深入到滤层内部,使杂质在滤层中均勻分布,为微生物在滤层深处的繁殖创造了条件,滤层反冲洗时可将下层空间的一部分细菌携带到上层滤料中,又促进了整个滤层的细菌接种和繁殖,提高了生化空间的细菌存在数量 。
权利要求1.一种逆向矿砂滤池,包括池体、级配滤料层、排泥管、进水管、出水管和布水管,所述池体的内腔底部布设有多个泥斗,所述级配滤料层平铺于池体内腔中,且位于各泥斗上方, 所述池体内固定有用于支撑级配滤料层的滤料支撑网;所述排泥管的数量与泥斗的数量一致,每根排泥管对应一个泥斗,每根排泥管的管身均贯穿池体的池壁,每根排泥管伸入池体内腔的管口为内端管口,位于池体外部的管口为外端管口,每根排泥管的内端管口均高于池体的池底15 25cm,且低于级配滤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平置于池体内腔中高于各排泥管内端管口且低于级配滤料层的区域,布水管的进水口连接到进水管,其出水孔朝向上方;所述出水管固定在池体上部,其管身贯穿池体的池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向矿砂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内壁上部沿周向设有一圈高于出水管的出水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向矿砂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堰的顶部与池体上沿之间的间距为0.3士0. 0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向矿砂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滤料层有上下多个分层,从下到上依次为第一鹅卵石层、第二鹅卵石层、矿砂层、黄砂层,所述第一鹅卵石层由直径为5士0. 5cm的鹅卵石铺设而成,其层厚为20 30cm,所述第二鹅卵石层由直径为 3 士 0. 5cm的鹅卵石铺设而成,其层厚为25 30cm,所述矿砂层的层厚为40 士 0. 5cm,所述黄砂层的层厚为40 士0. 5cm。
专利摘要一种逆向矿砂滤池,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提高滤层截污能力,缩短滤层培养期的技术问题。该滤池包括池体、级配滤料层、排泥管、进水管、出水管和布水管,所述池体的内腔底部布设有多个泥斗,所述级配滤料层平铺于池体内腔中,且位于各泥斗上方,所述排泥管的数量与泥斗的数量一致,每根排泥管的管身均贯穿池体的池壁,每根排泥管的内端管口均高于各个泥斗15~25cm,且低于级配滤料层;所述布水管平置于池体内腔中高于各排泥管内端管口且低于级配滤料层的区域,布水管的进水口连接到进水管,其出水孔朝向上方;所述出水管固定在池体上部,其管身贯穿池体的池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池,滤层截污能力强且培养期短。
文档编号B01D24/16GK202212042SQ20112029440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5日
发明者吴术静, 周桂生, 周继伟, 夏海斌, 李银春, 王爽 申请人:上海百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