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堰竖流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331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长堰竖流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长堰竖流澄清池。
背景技术
澄清池用来分离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是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污水物化净化装置。目前,在大容量的污水处理工程中,最常见的,应用最广泛的澄清池有长方形平流沉淀池、幅流式平流沉淀池和竖流沉淀池三种池型。虽然能够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但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方形平流沉淀池以长宽比大于3为基本构造参数设计制造,由于难于配装足够长度的出水堰,必须考虑污水停留的时间不低于4小时,因此占地面积大,扫泥排泥设备造价高、维护费用高。幅流式平流沉淀池以出水堰长度为设计的基础参数,占地面积大,池体结构要求高、池底扫泥设备造价高,且由于池周四角不便配建其它设施,实际上还要多浪费场地20%
左右ο竖流式沉淀池最关键的设计参数是污水升流的速度,为了确保升流区各点污水的升流速度均勻处于设计范围,出水液面必需安装密度合适、均勻分布的出水堰和集水网沟,这是竖流式沉淀池建设的难点之一。此外,由于依靠锥形底的坡度和污泥自重集泥、底管重力排泥,池体难以任意扩大,单池处理能力一般在每小时100立方米以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停留时间短、处理能力大,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的长堰竖流澄清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进水管,溢水口,由边墙、端墙和底板组成的矩形池;所述矩形池的外形轮廓的鸟瞰视图呈长矩形结构,在两个边墙之间平行布置上平面等高的两个整流墙,每个边墙与相邻的整流墙之间设置一组加强肋;所述整流墙的下方与底板之间设置一组整流孔;所述溢水口设置在端墙的上方位置。所述加强肋的上方设置至少一根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的集水沟,集水沟的上平面低于整流墙的上平面,集水沟的内腔与端墙上设置的溢水口连接。所述边墙的下方均向内侧倾斜50-60度后与底板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朝上,在出水口下方设置L型的缓冲板。所述L型的缓冲板的底板上设置一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污水停留时间短,污水处理效率高, 能力大,占地面积小,能够明显节约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旋转放大结构示意图。[0014]图3为图1的B-B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水管,2-集水沟,3-缓冲板,4-整流墙,5-边墙,6-加强肋,7-端墙, 8-出水口,9-整流孔,1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包括进水管1,溢水口 8,由边墙5、端墙7和底板10组成的矩形池;所述矩形池的外形轮廓的鸟瞰视图呈长矩形结构,在两个边墙5之间平行布置上平面等高的两个整流墙4,每个边墙5与相邻的整流墙4之间设置一组加强肋6 ;所述整流墙4的下方与底板10之间设置一组整流孔9 ;所述溢水口 8设置在端墙7的上方位置。所述加强肋6的上方设置至少一根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的集水沟2,集水沟2的上平面低于整流墙4的上平面,集水沟2的内腔与端墙7上设置的溢水口 8连接。所述边墙5的下方均向内侧倾斜50-60度后与底板10连接。所述进水管1的出水口朝上,在出水口下方设置L型的缓冲板3。所述L型的缓冲板3的底板上设置一组通孔,通孔在附图上被省略。加强肋6的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与整流墙4和边墙5 —起构成薄壁框架结构, 增加流墙4和边墙5两者法人刚度和强度;第二个作用是,支撑U型结构的集水沟2。两个整流墙4之间不设置加强肋6的好处是,便于提取沉淀物,如吸取沉淀物。所述边墙5的下方均向内侧倾斜50-60度后与底板10连接,是为了沉淀物集中在两个整流墙4之间的底部位置,便于吸取清理。优选倾斜55度。两个整流墙4之间构成污水漂浮区。整流墙4和边墙5之间构成清水区。进水管1的出水口朝上,和在出水口下方设置L型缓冲板3的作用,都是为了降低进入澄清池的水的流速,减少进水管1的出水对池底沉淀物的干涉,提高溢出清水的品质。实施例1 参见附图,由边墙5、端墙7和底板10组成长矩形结构的矩形池,在两个边墙5之间平行布置上平面等高的两个整流墙4,每个边墙5与相邻的整流墙4之间设置一组加强肋 6 ;所述整流墙4的下方与底板10之间设置一组整流孔9 ;所述溢水口 8设置在端墙7的上方位置,在进水管1的对面的端墙7上。进水管1的出水口朝上,在出水口下方设置L型的设置一组通孔的缓冲板3。在本实施例中,水流的方向和顺序是源源不断的污水进入到的污水漂浮区的上部,水顺着两个整流墙4向下流动,到达整流墙4的整流孔9时进入清水区,同时水流方向调头向上流动,清水经过溢水口 8排出。污水在先下后上的流动过程中沉淀,漂浮物被拦截在污水漂浮区内,便于打捞清理。进水管1的出水口朝上,在出水口下方设置L型缓冲板3 的作用,使得进水冲击力对池内的干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加上澄清池细长的结构,这样就可以缩短污水停留时间,实践表明,停留时间30-90分钟就足够了。而且处理能力可以轻易地超过每小时100立方米。实施例2:参见附图,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加强肋6的上方设置两根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
4的集水沟2,集水沟2的上平面低于整流墙4的上平面,集水沟2的内腔与端墙7上设置的溢水口 8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水流的方向和顺序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清水区的水要漫过集水沟2的长边进入沟内然后流入溢水口 8,这又一次改变了竖流的方向,由于集水沟2的边线的总和相对是池长得几倍,这时漫入沟内的水速大减,能够进一步提高了排放品质。本实用新型的长堰竖流澄清池,结构简单合理,容易制作安装,需配置的排泥设备简单轻巧,污水处理能力强,效率高,运行成本低。
权利要求1.一种长堰竖流澄清池,包括进水管(1),溢水口(8),由边墙(5)、端墙(7)和底板 (10)组成的矩形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池的外形轮廓的鸟瞰视图呈长矩形结构,在两个边墙(5)之间平行布置上平面等高的两个整流墙(4),每个边墙(5)与相邻的整流墙(4) 之间设置一组加强肋(6);所述整流墙(4)的下方与底板(10)之间设置一组整流孔(9);所述溢水口(8)设置在端墙(7)的上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堰竖流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6)的上方设置至少一根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的集水沟(2),集水沟(2)的上平面低于整流墙(4)的上平面, 集水沟(2 )的内腔与端墙(7 )上设置的溢水口( 8 )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堰竖流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墙(5)的下方均向内侧倾斜50-60度后与底板(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堰竖流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的出水口朝上,在出水口下方设置L型的缓冲板(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堰竖流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的缓冲板(3)的底板上设置一组通孔。
专利摘要一种长堰竖流澄清池,包括进水管(1),溢水口(8),由边墙(5)、端墙(7)和底板(10)组成的矩形池;矩形池外形轮廓的鸟瞰视图呈长矩形结构,在两个边墙(5)之间平行布置上平面等高的两个整流墙(4),每个边墙(5)与相邻的整流墙(4)之间设置一组加强肋(6);整流墙(4)的下方与底板(10)之间设置一组整流孔(9);所述溢水口(8)设置在端墙(7)的上方位置。加强肋(6)的上方设置U型结构的集水沟(2),集水沟(2)的上平面低于整流墙(4)的上平面,集水沟(2)的内腔与溢水口(8)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污水停留时间短,污水处理效率高,能力大,占地面积小,能够明显节约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等优点。
文档编号B01D21/02GK202315453SQ20112048385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
发明者奉威威, 奉明明, 陈长艺 申请人:湖南三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