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净化率竖流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5078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净化率竖流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污水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是ー种高净化率竖流式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利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其形式一般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其中,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沉淀效率高。但是,现有竖流式沉淀池由于中心管的下端ロ与伞状反射板的距离较近,污水由中心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时,水流的运动路线较短,污水中悬浮物的沉淀效果不好。另外,竖流式沉淀池中的污水经沉淀后一般是直接进入集水区,从而造成集水区的出水水质较差,出水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净化率竖流式沉淀池,以解决竖流式沉淀池出水水质差和出水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净化率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有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心的中心管,所述壳体的上部为圆筒状,下部为锥筒状;所述壳体的圆筒状部分分隔为集水区和沉淀区,在所述集水区和所述沉淀区之间设有填料层。填料层对经过初次沉淀的污水中残余悬浮物进行二次截留沉降。在所述中心管的下端ロ通过若干呈放射状分布的弧形叶片连接伞状反射板。设置弧形叶片,可以延长污水由中心管进入沉淀池壳体内的运动路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弧形叶片和填料层,可增加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时间,有利于提高水中悬浮物的沉淀效果;同时,填料层对污水中悬浮物的二次截留沉降,使得由排水管排出的水的浄化程度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的场合。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进水管,2、中心管,3、伞状反射板,4、叶片,5、排泥管,6、填料,7、格网,8、集泥区,9、沉淀区,10、集水区,11、溢流堰,12、集水槽,13、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详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净化率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有壳体,壳体上部呈圆筒状,壳体下部呈锥筒状。壳体的圆筒状部分由下至上依次为沉淀区9、填料层、集水区10和集水槽12 ;填料层是由上、下层格网7和填充于两层格网7之间的填料6构成。在集水槽12的内侧壁设有溢流堰11,集水槽的外侧壁连接有出水管13。中心管2位于壳体中轴上,其上方接于沉淀池的顶部。进水管I从壳体外部进入,并穿接在中心管2的内部,其开ロ朝上。中心管2的下端通过弧形叶片4与伞状反射板3相连,弧形叶片呈放射状分布。排泥管5位于集泥区8的底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是污水由进水管I进入中心管2,沿中心管2向下流动。在中心管2的下端ロ,由于弧形叶片4及伞状反射板3的导流作用,使污水在沉淀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同时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由于重力作用缓慢沉降至集泥区8。经初次沉淀的污水继续上升,经过壳体中部的填料层时,污水中尚存的悬浮物被填料层截留下来,经过沉淀区9进入集泥区8被沉降下来。经过填料层过滤的污水进入集水区 10,然后经过溢流堰11进入集水槽12,集水槽12中的水由出水管13排出。集泥区8中沉降的污泥依靠静水压、通过排泥管5定期排出沉淀池外。
权利要求1.一种高净化率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有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心的中心管(2),所述壳体的上部为圆筒状,下部为锥筒状;所述壳体的圆筒状部分分隔为集水区(10)和沉淀区(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水区(10)和所述沉淀区(9)之间设有填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浄化率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管(2)的下端ロ通过若干呈放射状分布的弧形叶片(4 )连接伞状反射板(3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净化率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有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心的中心管,所述壳体的上部为圆筒状,下部为锥筒状;所述壳体的圆筒状部分分隔为集水区和沉淀区,在所述集水区和所述沉淀区之间设有填料层;在中心管的下端口通过若干呈放射状分布的弧形叶片连接伞状反射板。本实用新型可增加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时间,提高了沉淀效果,通过填料层的二次截留沉降,使水的净化程度提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的场合。
文档编号B01D21/24GK202427209SQ20112056272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夏云广, 张文宁, 徐文秀, 王帅, 王洪君, 王超 申请人:河北华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